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施爱东说。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认为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认祖归宗的纽带。

B.从节日内容上来说,清明节的祭祀、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

C.唐代之前,寒食节与清明节两个节日前后相继,虽然主题不同,但二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D.入宋后,由于清明节融合了上巳节和寒食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人们只过清明节。

E.随着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的祭祀向世俗的娱乐转化的趋向。

2.下列表述和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寒食节与古人对自然的认识相关,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

B.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是前者怀旧悼亡,属于阴;后者求新护生,属于阳。一息一生,密切配合。

C.清明节从文化角度来看,是中国文化中的祖先崇拜、孝文化等内容的体现,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不管清明节如何演变,追悼与祭祀都是其最重要的内容,而这正是清明节具有的传统文化内涵。

3.作者为什么说清明节是一个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4分)

4.有人说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较好地体现了本文作者的观点,请根据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1.AD 2.A 3.一方面,作为节气来说,清明在节气上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2分)另一方面,清明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的节俗和内涵,又有了感恩纪念、催护新生的文化内涵,所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节日。(2分) 4.《清明》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写的是古人在清明节祭祀先人,慎终追远,感恩纪念的情景。(2分)而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是在描写人们呼唤朋友,喝酒踏青,亲近自然的情景。(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A.“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错误,原文是“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D.“入宋后……人们只过清明节”说法错误,原文是“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A.原文是说寒食之后的重生新火“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不是寒食节。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可从“节气”与“节俗”来阐述分析其说法原因,“节气”是自然原因,“节俗”则是社会原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本题可结合对《清明》一诗的理解,从清明的两个主要活动内容——祭祀和踏青两个方面去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3)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宋]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1.词的下片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4分)

2.该词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太祖尝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

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初,太祖侧微,普从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吏事,寡学术,及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普坚以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得俞允。

【注】①裀:通“茵”,褥子,床垫。  ②黑子:棋子。

(选自《宋史·赵普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普与太宗排闼入         告:控告

B.普帝不出            意:以为

C.普少吏事            习:熟悉

D.得俞允             竟:最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太祖尝语               太祖素恶其人,不

B.普从游                   非陛下刑赏

C.太原既下,我独当之     人皆物色之矣

D.寡学术,及相           普坚以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是一项是(3分)

A.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B.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C.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D.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多次到功臣家里微服私访,一天夜里风雪很大,赵普劝告太祖不要出来,但太祖还是来到了赵普家里,不久太宗也来了,三人席地而坐,用炭火烤肉吃。

B.赵普很不熟悉吏事,没有学问,后来做了宰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

C.赵普性格沉稳有城府,嫉妒宋太祖得了天下,就经常谈起太祖卑贱时的一些不足之处。

D.有一名大臣应当升官,太祖因为讨厌他的为人就不答应升他的官。赵普坚决地为他请求,并且敢于指出太祖不应凭自己的喜怒而独断专行。

5.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4分)

②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3分)

6.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赵普“有谋略”和“正直”的事例各一个。(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②使广东比较发达的经济始终局限在珠三角这个有限的区域内。

③广东虽是交通大省,高速公路总量仅次于河南。

④交通设施严重滞后,高速公路只占全省的40%。

⑤占全省面积近70%的粤东西北地区。

⑥粤东西北交通的落后已影响到全省整个交通体系的效率。

A.⑥⑤④③①② B.⑥②③①⑤④ C.③①⑥②⑤④ D.③①⑤④⑥②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卫冕冠军西班牙队继大比分输给荷兰队后,又以0:2不敌智利队,在巴西世界杯提前出局,主教练博斯克看到走下赛场的球员非常失望。

B.成都、重庆这两座以前同属一省份却时常互掐的城市,早在秦灭巴蜀之前便各自是蜀国、巴国的国都了。

C.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缺乏的主要是资金不足,地方政府需要多招并举,破解资金瓶颈。

D.后来莫言取了这个笔名的原因,就是因为要告诫自己少说话,但看来还是败给了天性,否则他也不会写这么多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