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最遥远的距离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我想就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吧。 有人认为,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天与地,就如同苏子所说的远在“千里”,李白说的远在“长江天际”,天与地永远不可相连,天地之间总有着一道道的阻隔,有山,有海,更有着我们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存在,是天地无法冲破。但东坡不同样是在“婵娟”与共吗?太白兄不也在儿女“沾巾”吗?由此看来,天不算高,因为有心相连;地不算阔,因为有情相依。无论是你,我,他,即使身处各地,我们所有的人走的又是那么近,好象彼此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我们明白,天地并不遥远,只要心在一起,你到最远的地方也就是你我最近的时候。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与地,而是生与死。最爱的人离开自己,离开人世,就永远不会复活,所谓“人死不可复生”,也是指爱人离开自己后,那沉痛的心情吧。但为何又有人在我们脑海中无法抹去,我们一直记得。既然如此,那生死也不是最遥远的距离了吧。因为心中有爱,就不会失去,不会忘记,那些我们爱的人就永存心中。 有人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有很多恋人因为误会而分开,因为矛盾而彼此越走越远,永远因为分离而不能在一起。但又有多少是在分开后再相遇,又还保留那段珍贵的感情回忆呢?这不又证明了有些事经历了就不会忘,站在彼此的面前,若无缘分,就如同吴宓与毛彦文擦肩而过,终不能成为伉俪;刘兰芝与焦仲卿本可朝夕相伴,可却饮恨而逝。此时你在最近的时候也就在最远的地方。反之,再远也不过是一步之遥。 有人说过,不是明明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明无法抵挡自己的想念却还的故意装做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自己的想念却还的故意装做丝毫没把你放在心里,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这与坐在父母的对面,瞅着他们憔悴的面庞,与父母相互思忖着各自的心思,中间树起一道无形的冷墙又有何异?从呀呀学语到满腹经纶,身边最亲的人,同时对子女花费最大心思的人只有父母。但,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的改变,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代沟,最亲的人便从最近的生活距离跨越到了最遥远的距离。从无话不谈似朋友的亲近到无话可谈似陌生人的遥远,这使父母与子女的心灵之间就好像两个人孤寂地站在一望无涯,波涛汹涌的大海两岸,无法沟通,遥不可及;也似身在异乡流浪魄落的游子,在大陆彼岸望着它不能回归时的无助。 原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任何其他距离,而是两颗心的距离。心与心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两天就能拉近的,只有心灵的主人努力缩短这段距离,世界才不会有更多无可跨越的鸿沟。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的材料由两句名言组成,第一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们玩手机的姿态与100年前人们吸鸦片的姿态惊人相似。第二句主要描述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人坐在一起,对方却在玩手机。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们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少、关系越来越疏远、隔阂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是怎样想的,有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分析。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比如可以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谈高科技产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谈生活里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谈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只要是从材料生发而出的,都应该是恰当的角度。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各造一个句子,表达你对承诺的理解。(6分)

承诺不是蓝天上的一白云,逍遥飘逸;

承诺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诺如同珍珠,它的莹润是蚌痛苦的代价,也是蚌的荣耀;

承诺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椐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段,回答问题。(6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琵琶行》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侧面描写的句子是                      ;第二次细致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当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作者又用“           ,________”作侧面描写。(2分)

2.分析“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对描写音乐的作用。(4分)

 答: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1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他道:“这是琏嫂子。” 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节选自《林黛玉进贾府》)

1.脂砚斋评点王熙凤出场:“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这“第一笔”是指文中哪句话?(1分)它勾勒出王熙凤什么样的形象特征?(2分)

 

 

2.文中加横线的词“竟”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3.选文主要从谁的角度来叙述?这样的叙述有什么作用?(3分) 

 

 

4.“金陵十二钗”中哪一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试分析她的形象。(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各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 

1.两首诗都写到了“雨”和“柳”的意象它们的作用相同吗?(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2.你认为《台城》最后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好(2分),请加以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