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永远的李白 刘雪枫 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

永远的李白

刘雪枫

农历岁末,一个温暖的冬日,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

一千三百年,李白飘逸的身影不仅没有模糊,反而越来越清晰,那是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缘故吗?

一千三百年,李白的诗篇于我们不仅没有隔世绝代之感,反而越来越生动鲜活,内涵丰富,那是因为我们有了音乐的李白吗?

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这种观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意义。将近一百年前,以李白诗为代表的中国诗被译成法文和德文,分别以《美玉集》和《中国之笛》这样浪漫的名字在西方结集出版。对于大诗人庞德用英文翻译的李白诗歌,艾略特认为“是对英语诗歌进程持久的、决定性的贡献”。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无疑是作曲家马勒根据《中国之笛》中四首李白的诗谱写的大型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又叫《尘世之歌》)。今年,同时是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和马勒去世九十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同时纪念东西方的两位文化名人。

唐诗是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顶峰,李白是站在这个顶峰之上的巨人。李白是中国文化中最让人引以自豪的符号,同时也是逸出传统程式的异数。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不论是文学、音乐、戏剧,还是绘画、舞蹈、雕塑等,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位大诗人伟岸傲立的身影,也能透过这些作品感受到诗人那份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文情怀。今天,我们为了纪念李白,便不仅是诗的纪念。我们有音乐的纪念,有舞蹈的纪念,有戏剧的纪念,还有书画等艺术作品的纪念,还有李白的英文诗、法文诗、德文诗、日本诗的纪念。这些纪念恰到好处地将“李白与现代”和“李白与世界”两条线索贯穿并交织起来,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纪念的年代里,展示了一个横跨一千三百年的李白,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

大型现代舞剧《梦白》是广州现代舞团为纪念李白诞辰而特意创作的。舞者用现代舞蹈语汇和现代音乐表现了诗人性格的不同方面,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不是一个穿长袍束高冠的李白,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一个衣着、服饰与我们无异的李白。交响音乐会《明月出天山》以郭文景的交响合唱《蜀道难》和周龙的《唐诗四首》为核心内容,又辅之以数首根据李白诗谱写的交响声乐作品。如果说,周龙的《唐诗四首》更多强调的是包括李白《听蜀僧弹琴》等诗篇的意境和高雅的文人气质,那么郭文景的《蜀道难》所呈现的便是一种在自由状态下创作的远离古典倾向的自然情感释放。作曲家根据李白诗歌所提供的绚丽意象,在音乐素材上采取的是更民间化的角度,他所释放的是“我”对家乡的感觉。

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是本次系列纪念活动的压轴大戏,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会更多考虑从诗歌艺术本身出发,强调一种感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感。整场演出围绕李白那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展开。著名作家韩静霆撰写的台本将李白的代表作与他的人生品格和命运悲欢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朗诵、交响音乐、歌曲以及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的整体烘托,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李白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李白是永远的。“昔人已乘黄鹤去”,但是李白请留下,每个人心中都有你的位置,“你,需要我们的理解;我们,需要你的表达。”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和作品的广泛影响,最后叙述了我们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种种活动形式,表现了人们对诗人的怀念之情。

B“我们以李白的方式纪念李白的一千三百岁”,这句的意思是说我们也选择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文学形式来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

C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成功在于它一反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通过对视觉、听觉和美学意境的整体设计,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

D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他是长存人们心中的另一个始终具有现代感的李白。

E文章语言优美而具有感染力,特别是对现代舞剧《梦白》、诗歌剧场《天地一太白》的精心描写中,让人们体会到洋溢其间的对李白的思念之情。

2.为什么说“李白是中国的,李白同时也是世界的”?(6分)

3.从全文看,“李白是永远的”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4.文章说李白已经“横跨一千三百年”,却又是“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这是为什么?(8分)

 

1.B E 2.李白是中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作被多种语言翻译,并且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欧美的乐团大多数都上演了《大地之歌》,以纪念东方的这位文化名人。 3.①李白传递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②对李白的纪念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③有利于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 4.①他不巧的诗篇为人传诵,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仍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②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正激活着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 【解析】 1. 试题分析:A“先介绍了李白的生平事迹”错,文中没有介绍李白生平。C“它一反传统诗歌朗诵会的形式”不当,原文只是说“它不同于一般的诗歌朗诵会”。D“现代舞剧《梦白》让人们感受到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李白形象”不当,原文是说“他们使李白的形象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这个句子出现在文章开头部分,所以需要结合全文来思考。“李白是中国的”是说李白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这一点比较好概括;“李白是世界的”,是说李白在世界的影响,从全文看,文中不仅写到了李白的诗歌被译作多种语言,还写到了世界各地纪念李白诞辰一千三百年的活动,考生把这些信息筛选出来加以归纳总结,就可以得到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李白是永远的”出现在文章的结尾段,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永远的”意味着李白不会过时,他的精神、思想会一直影响着现在的人,并会影响以后的人,因此考生需要梳理出李白从哪些方面影响了现代人,然后归纳出答案。倒数第二段,作者说对李白的纪念“传递着诗人对人生、自然、永恒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从不同角度展示现代人对李白的思考、发问以及对自我的反观”,最后一段作者说“再铸民族魂,弘扬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就从纪念李白开始吧”,由这些信息考生就很容易筛选出答案了。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4. 试题分析:本题的信息在第五段,“横跨一千三百年”,指的是李白虽生于唐朝,可他的人格、创作、一直影响着唐朝以后的人们,没有中断;“一个离我们最近的李白”指的是李白对现代人的影响是巨大,真切存在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就是“一千多年来,随着他不朽诗篇的为人传诵,他狂放飘逸、特立独行的诗人气概也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他灵动奇丽的诗以及坎坷曲折的人生际遇激活了后代众多艺术家丰富的创作灵感”。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2)                   ,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4画图省识春风面,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相逢何必曾相识。

(7冰泉冷涩弦凝结,凝结不通声暂歇。                                    

(8沧海月明珠有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5分)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韩建,字佐时,许州长社人也。少为蔡州军校。僖宗还长安,建为潼关防御使、华州刺史。华州数经大兵,户口流散。建少贱,习农事,乃披荆棘,民耕植,出入闾里,问其疾苦。建初不知书,乃使人题其所服器皿床榻,为其名目以视之,久乃渐通文字。见《玉篇》,喜曰:“吾以类求之,何所不得也。”因以通音韵声偶,暇则课学书史。是时,天下已乱,诸镇皆武夫,独建抚缉兵民,又好学。

乾宁三年,李茂贞复犯京师,昭宗将奔太原,渭北,建遣子允请幸华州。昭宗又欲如鄜州,建追及昭宗于富平,泣曰:“藩臣倔强,非止茂贞,若舍近畿而巡极塞,乘舆渡河,不可复矣!”昭宗亦泣,遂幸华州。

建已得昭宗幸其镇,遂欲制之,因请罢诸王将兵,散去殿后诸军,累表不报。建已杀诸王,乃营南庄,起楼阁,欲邀昭宗游幸,因以废之而立德王裕。其父叔丰谓建曰:“汝陈、许间一田夫尔,遭时之乱,蒙天子厚恩至此,欲以两州百里之地行大事,覆族之祸,吾不忍见,不如先死!”因泣下歔欷。李茂贞、梁太祖皆欲发兵迎天子,建稍恐惧,乃止。光化元年,昭宗还长安,自为建画像,封建颍川郡王,赐以铁券。建辞王爵,乃封建许国公。

昭宗东迁,建从至洛,昭宗举酒属太祖与建曰:“迁都之后,国步小康,社稷安危,系卿两人。”次何皇后举觞,太祖足,太祖乃阳醉去。建出,谓太祖曰:“天子与宫人眼语,幕下有兵仗声,恐公不免也。”太祖以故尤,表建平卢军节度使。

太祖即位,拜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祖性刚暴,臣下莫敢谏诤,惟建时有言,太祖亦优容之。太祖郊于洛,建为大礼使。罢相,出镇许州,太祖崩,许州军乱,见杀,年五十八。

             (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卷四十杂传第二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耕植         督:督促 

B.昭宗将奔太原,渭北   次:按次序

C.太祖以故尤          德:感激 

D.建太祖足        蹑:踩,踏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韩建工于心计、行事精明的一组是(3分)

建遣子允请幸华州        ②昭宗亦泣,遂幸华州

因以废之而立德王裕       ④欲以两州百里之地行大事

建蹑太祖足,太祖乃阳醉去  幕下有兵仗声,恐公不免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建出身低贱,熟悉农家的事情,面对多次遭受战争祸害、百姓流散的现状,他非常关心农耕,经常深入到乡间,了解百姓疾苦。

B.韩建开始不识字,后来通过努力学习,慢慢通晓文字,并且学习书史;在天下已乱的时期,只有他能够安抚兵民,又喜欢学习。

C.李茂贞再次攻打京城的时候,昭宗先是想逃奔太原,后又想要到鄜州,但韩建软硬兼施,最终将昭宗逼到他的“根据地”华州。

D.韩建本想废掉昭宗,另立德王裕;其父叔丰告诫他此举是灭族之祸,加上李茂贞、梁太祖皆欲发兵迎天子,最终使他罢了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正视“人肉搜索”的双重效应

当下的互联网世界,“人肉搜索引擎”正成一大热词。

古时江湖悬赏,各路高手追拿逃犯,此犯便被唤作“人肉”。而对于“人肉搜索引擎”,网络版“百度百科”这样解释: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人性化搜索体验。

“人肉搜索”几乎成了网络侦探,在巴黎抢夺金晶火炬者,众网民搜之;四川老师震中落跑,众网民搜之;“辽宁女”哀悼日辱骂灾民,众网民搜之……一个帖子,好比寻人启事,发动万千网友,终将此人找到。于是,当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可遁逃地承受众目睽睽下的评说甚至讨伐。

有人说,“人肉搜索”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何况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也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由于网络是个隐身世界,留在网上的恶言恶行往往找不到责任人, “人肉搜索”的出现,对自认为可以胡言乱语发泄一气扬长而去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威慑。最典型者莫过于“周老虎”事件,假虎照甫出江湖,便有眼里揉不下沙子的网友质疑,许多人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提出有根有据的论点并互相印证,自发形成一股网络舆论,“周老虎”徒留笑柄。“人肉搜索”的出现,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老话构成了挑战。

不过,“人肉搜索”的善良初衷,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的,尤其是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进而不顾对方的隐私权利,将其姓名、电话、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这就有侵犯公民权益之嫌。比如,最近一名网名叫“Die豹”的重庆女大学生在网上发表了“地震很舒坦”的言论,并被“人肉搜索”找出其真实的相片、姓名,所以不得不休学以避压力,这就引发了人们对于新的网络暴力形式的担忧。更进一步说,“人肉搜索”的价值标准,也仅仅是基于一个群体对于另一个人的判断,而自认为真理在握的“人肉搜索”却造成“多数人的专制”,实际上距现代文明准则愈行愈远。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值得搜索发起人、每个参与人,以及相关论坛网站的版主等三思以自律。

“人肉搜索”从形式上讲,是一种高于百度、谷歌等机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种基于大规模、大范围集体协作与共享的网上活动。如果得到正确的引领,可起扬善之功,比如锁定造谣生事的小人,也可以找寻稀有血型的匹配者……但如果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导,其为虐之害也不容小觑。网络舆论空间每天都在发展,如何及时科学有效地加以引导,应是一个与时俱进地加以应对的课题。

(2009年7月24日《解放日报》)

1.本文认为人肉搜索未必就一定能达到维护道义的目的,以下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  )

A.网上搜索大多针对多数网民眼中的“坏人”,似乎代表着一种道义力量,对网上的恶言恶行者形成一种约束和威慑。

B.在未明真相之前就轻易对当事人下道德判断,甚至将其姓名、电话、单位、身份证号码等一一公布。

C.“人肉搜索”的价值标准,仅仅是基于一个群体对于另一个人的判断,这样做其实距现代文明准则愈行愈远。

D.网络舆论空间每天都在发展,“人肉搜索”如果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导,其为虐之害也不容小觑。

2.下列对“人肉搜索”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人找人、人问人、人挤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是一种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过程。

B.是一种智能搜索,从而使得搜索不再枯燥乏味。

C.是一种高于百度、谷歌等机械搜索的智能搜索,也是一种基于大规模、大范围集体协作与共享的网上活动。

D.几乎成了网络侦探,能够将当事者在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目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承受众目睽睽的评说甚至讨伐。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肉搜索”体现了一种彻底的信息民主,网上人人平等,人人参与,信息共享。

B.一方面“人肉搜索”有其善良初衷,但另一方面缺乏法律约束和健康引导,会引发新的网络暴力。

C.“人肉搜索”一个很大的好处在于,它对那些自以为可以在网络上胡言乱语扬长而去者形成了一种约束和威慑。

D.如何对“人肉搜索”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引导,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也成为了一个要与时俱进地加以应对的课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