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灞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顿舍:停驻,休息。(cū)中:粗心。超距:跳远。

1.下列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军之乞货亦已甚矣。            乞货:请求封赏

B.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于我。      委:托付

C.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王翦。  谢:感谢

D.王翦因乘胜定城邑。            略:攻占,夺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有为将才干的一组是(3分):(      )

王翦谢病不能将                      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王翦坚壁不与战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的机会,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4.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3分)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3分)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1.C 2.D 3.D 4.(1)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没有别的打算,反而会让大王因此猜忌我了。 (2)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的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 (3)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4)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意思是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谢”在这里是“道歉”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①说的是王翦借口生病拒绝为将, ③说的是王翦为消除秦王的疑心的做法,这两项都与“为将才干”无关; ⑥是从侧而间接说明王翦的“为将才干”。 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 ,做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今空国中之甲干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这充分说明了王翦借秦王重用他为将之机,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的真正目的是消除秦王的疑心。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为”,作为;“以”,来;“坐”,因为。(2)句中“益”,增加;“悉”,全部;“御”,抵抗;“壁”,营垒。(3)句中,“孰与”,“……与……比哪一个厉害”。(4)句中,“所以”,表原因;“者……也”表判断;“非常”,古今异义词,非同寻常。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始皇帝二十一年)秦王向将军李信询问说:“我准备占领楚国,请估计一下要用多少兵力才够?”李信回答说:“不超过二十万。”秦王同样拿这个问题问王翦,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王说“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啊!”于是派遣李信、蒙恬率领二十万人进攻楚国;王翦也就以有病为理由辞职近回家乡频阳。 (二十二年)李信攻打平舆,蒙恬进攻寝城,大败楚军。李信又进攻鄢、郢,拿下了它们。于是带领军队向西推进,同蒙恬在城父会师,楚军便紧紧跟在秦军的后边,三天三夜不停留休息,使李信的军队被拖得疲惫不堪,遭到惨败,两座军营被攻下,七名都尉被杀死;李信逃回。 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大怒,亲自去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不采用将军的计谋,使得李信玷辱了秦军的声威。将军即使有病,难道忍心丢下寡下不管吗!”王翦推托说:“我有病,不能带兵。”秦王说:“从前的事已经过去了,不要再说了!”王翦说:“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用我,非得六十万人不行!”秦王说:“但凭将军安排考虑罢了。”于是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进攻楚国。 秦王送到霸上,王翦要求赏赐给他很多良田大宅。秦王说:“将军出发吧,难道还忧虑贫穷吗?”王翦说:“担任大王的将领,即使立了功,终究也是不会得到封侯之赏的,所以趁着大王信用我的时候,只好讨些田宅来作为留给子孙的产业。”秦王大笑。王翦出发后,到了武关,先后派五批使者回去讨封良田。有人说:“将军讨封赏也太过分了!”王翦说:“这个看法不对。大王精心大意而又不信任人,现在倾尽国内兵力委托我独自指挥,我如果不多多地讨封良田大宅作为子孙的产业,来表示自己无别的打算,就反而会使大王因此猜疑我了。 (二十三年)王翦占领了陈以南直到平舆一带。楚人听说王翦增兵攻来,于是调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楚人多次挑战,王翦始终不肯出兵。王翦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王翦说:“可以出兵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会于西河外渑池        B.君安与项伯有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

A.左右欲相如

B.怀其璧,从径道亡

C.沛公霸上

D.常以身蔽沛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众不能堪,而仆之(抶:扑倒)

B.予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予官职)

C.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构恶:挑拨,陷害)

D.以其所为(旌:表扬)

 

查看答案

请从下面所给的材料中提取信息,给PM25下个定义(5分)

PM25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它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还不到人类头发丝的1/20。它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阴霾天气形成的主要因素就是PM25。

 

查看答案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