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放生鸟 林清玄 泰国清迈“普哪大庙”前,有许多供...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放生鸟

林清玄

泰国清迈“普哪大庙”前,有许多供游客放生的“放生鸟”。到庙里朝拜的游客,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一对放生鸟,打开鸟笼,两只小鸟咻咻飞向空中,小鸟的飞翔让人感到一种无比的快慰。

可是庙前的小鸟永远不会减少,原因是卖“放生鸟”的人,每天清晨都到树林去捕那些小鸟;我常想,小鸟被放生,又被捕回笼子,笼子和天空的不断来去,对小鸟而言是不是一种轮回呢?

这个景象,使我想起几年前在乡下看到的一幕。一位捕龟人,捕到许多海龟,放在庙前,供应善心人士买海龟放生来“做功德”,善良的人总是觉得,他们将有灵气的龟放进大海,可以添寿。有一次,我看到那位卖龟人所拥有的两只海龟,龟甲的底部已经刻了许多放生者的名字;很显然,它们不幸地落入卖龟者的网中,成为敛财的工具。

这两件类似的事,时常使我想到“放生”,鼓励别人放生的小贩,为什么自己不肯做功德,一定要由别人来做?我们看到放生的场面是很美的,小鸟在空中自由的飞翔,海龟缓缓的在水里遨游,任何人都可以感受那种快乐,唯一不能感受到的恐怕是那些小贩吧?小鸟、海龟不幸,竟成为顽者的生计。

不论小鸟,或是海龟的放生,都只是生的轮回,我却记得有两种生与死放生的轮回。

马来西亚有一种旧俗,就是清明节的时候,在溪边超度亡魂,要放莲花,称为“放生莲”。人人都相信,溪中的亡魂只要攀住一朵莲花,就可以往西方投胎为人。

中国各地,都有放河灯的习俗,在七月鬼节,家家都糊好一个河灯,趁着夜黑“放生”到河里去,传说那些彷徨的河魂,借着灯的照引,能得路重生。

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有一段描述放河灯的景况,我觉得是文学作品里描写放河灯最典丽的一段: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急急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看出了神,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的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

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才流过来。有的流到半路就死了,有的被冲到了岸边,有些孩子拿着竿子去抓它,有些渔船也顺手取了一两只。到后来河灯越来越稀疏了。

可是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唯独到了最后,那河灯流到了极远的下流,人们内心里无由的来了空虚:“那河灯,到底是要漂到哪里去呢?”

被放生的小鸟、海龟、莲花、河灯,到底最后去了什么地方?这恐怕是千古的大疑问。许多古老的习俗,都一再显示着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着天空和大海的辽阔,对着溪河的绵长,对着一切物的有灵,人是显得多么渺小!

可是我们总是希望借着放生的小鸟和海龟,来和天空与海有所联系;借着漂在河上的莲花与灯,能和未知的世界有所沟通。

我小时候喜欢折纸船,把它放到河里,虽然不知它流往的所在,但心情上却寄望着,它能漂向一个开朗快乐的地方,童年的小纸船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有时候,却代表一种远方的、宽大的、自由的希望。

正如我希望那些被放生的小鸟,能飞入林间,轻快的跳跃;希望那些被放生的海龟,能回到大海的故乡,自在的悠游。可惜这希望是渺小的,因为里面有人的功利,有功利的地方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

我也希望,那些漂流在河溪里的亡魂,真能攀住莲花,托着河灯,去找到西方的光明之路,那条路也许是远的,由于人在河里放下无私的爱,就有可能到达。

1.文章开头写“放生鸟”有什么作用?(4分)

2.概括作者对以下几种“放”的行为的评价。(6分)

放生鸟、放生龟:       放生莲、放河灯:          放小纸船:              

3.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4分)

4.请探究作者在描写放生鸟和龟、放生莲、放河灯等事件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态度。(6分)

 

1.引出下文对放生龟、放生莲、放河灯的描写,引起读者兴趣(或激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 2.放生鸟、放生龟:是生的轮回,是善良者的希望,但因为有功利存在,所以希望渺小。(2分) 放生莲,放河灯:是生与死的轮回,虽然遥远,但包含人们无私的爱。(2分) 放小纸船:代表一种远方、宽大、自由的希望。(2分) 3.场面描写,写了河灯之多和观灯人数之多的壮观场景;动静结合,孩子们的“拍手跳脚”和大人们的“出神”;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把月亮在水中倒影随水波动说成是“跳跃”。(每点2分,要有分析说明,其他言之成理也给分) 4.对贩卖“鸟”、“龟”的小贩,自己不愿做功德,甚至将其作为敛财工具,追逐功利的谴责;对善良的人们无私的爱的肯定;对自然辽阔无尽的敬畏和人类渺小的伤感;对童年美好希望的怀念。(每点2分,答对三点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章开头段的作用一般有:A、点题;B、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C、设置悬念;D、增强艺术吸引力;E、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F、与下文形成呼应;H、为下文作铺垫;I与下文形成对比等。本文开头两段写了放生鸟的情形,写放生之后的鸟儿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又写了鸟儿可能还会被捕捉回来,引人深思,同时也引起下文。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找到相关信息,然后分析归纳。“笼子和天空的不断来去,对小鸟而言是不是一种轮回呢”“善良的人总是觉得,他们将有灵气的龟放进大海,可以添寿”“小鸟、海龟不幸,竟成为顽者的生计”可以概括出对小鸟、龟的放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但因为有人以之谋利,所以人们的放生的美好愿望难以实现。“在溪边超度亡魂”“可是这河灯,从上流的远处流来,人们是满心欢喜的”可以概括出放河灯寄寓了人们善良美好的愿望,虽然这种愿望是渺茫的,但人们的心意却是善良的。“但心情上却寄望着……表一种远方的、宽大的、自由的希望”,表明放小纸船寄托了一种远方、宽大、自由的希望。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艺术手法的分析,画线部分属于场面描写,场面描写常用的手法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多个角度分析。从修辞手法看,“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用了拟人的手法;从描写手法看,孩子们的“拍手跳脚”“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属于动景描写,而大人们“出神”,“ 灯光照得河水幽幽的发亮”则是静景描写。考生能把这些要点分析清楚即可。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通读全文,梳理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段落,然后归纳。由最后两段,“正如我希望那些被放生的小鸟,能飞入林间,轻快的跳跃;希望那些被放生的海龟,能回到大海的故乡,自在的悠游。”“我也希望,那些漂流在河溪里的亡魂,真能攀住莲花,托着河灯,去找到西方的光明之路,那条路也许是远的,由于人在河里放下无私的爱,就有可能到达。”可以判断出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放生行为和放生的美好愿望是肯定和赞美的。而对于那些小贩的行为,作者说“可惜这希望是渺小的,因为里面有人的功利,有功利的地方就不能有真正的自由”可以看出,作者是否定、批判和谴责的。“被放生的小鸟、海龟、莲花、河灯,到底最后去了什么地方?……人是显得多么渺小!”又表达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类渺小的感伤。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2)大阉亦逡巡畏义,               

(3)安能屈豪杰之流,                ,发其志士之悲哉?

(4)吾所以为此者,                 

(5)汩余若将不及兮,               

(6)朝搴阰之木兰兮,                

(7)                  ,恐美人之迟暮。

(8)不念居安思危,                  

(9)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过华清宫 李约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也写到了华清宫,即: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无人知是荔枝来。(1分)

2.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它们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5分)

3.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命名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王翦因谢病归频阳。

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大破楚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楚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李信奔还。

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谢王翦曰:寡人不用将军谋,李信果辱秦军。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病不能将,王曰:已矣,勿复言!王翦曰: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

王送至灞上,王翦请美田宅甚众。王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以请田宅为子孙业耳。王大笑。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王怚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

王翦取陈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楚人数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王翦曰:可用矣!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王翦追之,令壮士击,大破楚师,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楚师遂败走。王翦因乘胜略定城邑。

(选自《资治通鉴》)

【注】荆:即楚国,因有荆山,故又称荆。顿舍:停驻,休息。(cū)中:粗心。超距:跳远。

1.下列句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军之乞货亦已甚矣。            乞货:请求封赏

B.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于我。      委:托付

C.王闻之,大怒,自至频阳王翦。  谢:感谢

D.王翦因乘胜定城邑。            略:攻占,夺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王翦有为将才干的一组是(3分):(      )

王翦谢病不能将                      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王翦既行,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王翦坚壁不与战

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    楚既不得战,乃引而东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信认为灭楚的兵力“不过用二十万”,虽然其勇可嘉,但毕竟流露出了轻敌的情绪,因而在其后的伐楚之战中,由开始的节节胜利最终导致了惨败而归。

B.王翦与李信相反,他实事求是,做事谨慎,老谋深算,运用以逸待劳、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策略,赢得了全线胜利。

C.李信和王翦在灭楚的不同看法及其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印证了《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科学的真理。

D.王翦虽然为秦国灭楚立下了大功,但是他借秦王重用他为将的机会,多次请求得到良田大宅,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4.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王坐而疑我矣。(3分)

(2)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3分)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2分)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

A.会于西河外渑池        B.君安与项伯有故

C.求人可使报秦者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

A.左右欲相如

B.怀其璧,从径道亡

C.沛公霸上

D.常以身蔽沛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