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

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屋里的丫头,受了委屈,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

这哭泣的“丫头”是谁?请简述其委屈哭泣的情由。

 

林黛玉。(1分)黛玉夜访怡红院,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增误会,突生寄人篱下的感伤。(1分)次日巧遇饯花之期,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不由感花伤己。(1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春贤孝才德而暴病身亡;探春老实懦弱而受虐致死;迎春精明能干而远嫁他乡;惜春孤僻冷漠而遁入空门。贾家“四春”命运悲惨,真是“原应叹息”啊。(《红楼梦》)

B.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红楼梦》)

C.拉斯蒂涅是从外地来巴黎读大学的青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白皮肤、黑头发、蓝眼睛,热情而有才气。本来他想做一个清廉正直的法官,但巴黎豪华生活的刺激增强了他“对权位的欲望与出人头地的志愿”。(《高老头》)

D.鲍赛昂夫人让拉斯蒂涅隐藏起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善于作假,告诉他主宰地位的是金钱,给拉斯蒂涅上了极端利己主义的第一课。(《高老头》)

 

查看答案

古诗文填空。(10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3)_________________,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杜甫《咏怀古迹》)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初为《霓裳》后《六幺》。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杜甫在流居夔州瀼西东屯期间,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1.诗中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省:验,检查

B.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C.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神明:神灵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冰,水为之寒于水  吾尝终日思矣

B.青,取于蓝而青于蓝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C.假舆马,非利足也  假舟楫,非能水也

D.不如须臾之所学  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

3.下列语句,全都是从正面鼓励学习的一项是(  )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A.①②④⑥B.①②③⑥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⑥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4分)

(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4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鲁 迅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来由,已经在《呐喊》的序文上,约略说过了。

自然,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我深恶先前的称小说为“闲书”,而且将“为艺术的艺术”,看作不过是“消闲”的新式的别号。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没有相宜的白话,宁可引古语,希望总有人会懂,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用的。这一节,许多批评家之中,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但他称我为Stylist(文体家)。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

不过这样的写法,有一种困难,就是令人难以放下笔。一气写下去,这人物就逐渐活动起来,尽了他的任务。但倘有什么分心的事情来一打岔,放下许久之后再来写,性格也许就变了样,情景也会和先前所豫想的不同起来。例如我做的《不周山》,原意是在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不必有,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但这些处所,除了自己,大概没有人会觉到的,我们的批评大家成仿吾先生,还说这一篇做得最出色。

我想,如果专用一个人做骨干,就可以没有这弊病的,但自己没有试验过。

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常在学这一种方法,可惜学不好。

可省的处所,我决不硬添,做不出的时候,我也决不硬做,但这是因为我那时别有收入,不靠卖文为活的缘故,不能作为通例的。

以上,是十年前的事了,此后并无所作,也没有长进,编辑先生要我做一点这类的文章,怎么能呢。拉杂写来,不过如此而已。

三月五日灯下

1.下列关于“鲁迅创作小说的体会和经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的语言力求文从字顺,不大用生硬的词语或生造的字句。

B.鲁迅小说塑造人物不拘囿在生活原型上,是拼接起来的形象,最终的目的是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

C.画眼睛是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一,鲁迅运用得极其成功,“学不好”是先生自己谦虚的评价。

D.鲁迅笔随意走、不硬写,自然成文,这是其小说语言简洁通畅的原因之一。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鲁迅创作小说不是想做文学家,而是想通过小说来教育民众,改造社会。

B.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小说不算文学,是消闲品,鲁迅深不以为然。

C.鲁迅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是杂取种种,具有典型性,是“这一个”,不是专指某个人。

D.以一个人为主体描写人物,就一定可以一以贯之,不至于中间因停顿而走样。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小说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是遵从了苏轼“辞达意而已”的创作主张。

B.鲁迅追求语言通畅,不生造字句,这是鲁迅善于接受批评家意见,从而改进了语言表达方式的结果。

C.文中说“以上,是十年前的事了,此后并无所作,也没有长进”,由此可知,鲁迅评价自己是低调的,其人品如此,定会受人景仰。

D.从鲁迅小说刻画人物的创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画眼睛,是刻画人物的最佳途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