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填空。(8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填空。(8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______。

(2)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_______。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 ,血色罗裙翻酒污。

(5) 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无声胜有声。

(6)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8)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

 

(1)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白帝城高急暮砧(3)砯崖转石万壑雷(4)钿头银篦击节碎(5)别有幽愁暗恨生(6)环珮空归夜月魂(7)艰难苦恨繁霜鬓(8)可以横绝峨眉巅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名句默写”题目要注意通假字与较难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钩、暮、砧、砯、钿、篦、鬓、巅。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颔联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4分)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放鹤亭①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②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③其所如,或立于陂④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⑥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注释】①放鹤亭:在今江苏徐州市云龙山上。②彭城:古地名,今江苏徐州。③纵:到,往。④陂:水田。⑤傃:向,向着,沿着。⑥挹:牵引,援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鸣鹤在阴,其子       和:和睦

B.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C.隐德之士,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       阴:北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纵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B.故《易》、《诗》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

C.宜若有益无损者

吾尝终日思矣

D.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而智勇多困所溺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B.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C.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D.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4分)

(2)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诗》以比贤人君子。(4分)

(3)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他不懂中文,太可惜了。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

那灰色的歌曲

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济慈名句所谓:

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那听不见的更美。

我们的诗人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又说,“解识无声弦指妙”。有时候,他引诱你到语言文字的穷边涯际,下面是深秘的静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有时他不了了之,引得你遥思远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不知”得多撩人!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试举一个很普通的例子。西洋中世纪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来慨叹死亡的不饶恕人。英、法、德、意、俄、捷克各国诗都利用过这个公式,而最妙的,莫如维荣的《古美人歌》:每一句先问何处是西洋的西施、南威或王昭君、杨贵妃,然后结句道:“可是何处是去年的雪呢?”巧得很,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例如“壮士皆死尽,余人安在哉”;“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里的公爵也许要说:

够了,不再有了。就是有也不像从前那样美了。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地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

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1.对一、二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2.对一、二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   )

A形式与旨趣,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钟书的文章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考。

D选文行文机巧:明里赞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中讥讽西洋诗歌之短弊。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越短越好,长篇是没有价值的。

B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是中国诗歌的特点。

C外国诗不够含蓄,却是尖刻斩截的。

D作者引用贾岛的诗,是想说明中国诗有很多是使用疑问语气来作为结束的。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巴黎市民正沉浸在“愚人节”的狂欢中时,法院大厅内正在进行“愚人之王”的选举。大家把幸运待选的“愚人之王”带了出来。这个人长得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独眼,驼背,跛子,……在他的这种种畸形里,却透出一种不容怀疑的坚定,严肃,勇敢的性格。他就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爱斯梅哈尔达。(《巴黎圣母院》)

B.《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的一部重要作品,写于1848—1850年。在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里,狄更斯借“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某些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表现出他的人生态度、道德理想。(《大卫·科波菲尔》)

C.高老太爷死后,高家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珏难产而死。(《家》)

D.《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它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论语》)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B.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

C.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D.卡特林原先学的是法律,后来改学画肖像,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生活并学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