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相如贱人  素:向来,本来                B吾念之     顾:回头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宣言:扬言    D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B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所以为此者             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写廉颇与蔺相如由不和到交欢。廉颇不甘心位于蔺相如之下,散布恶言,而蔺相如采取躲避的态度。

B蔺相如不畏赫赫权势的秦王,但对廉颇却一再退让,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拥有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

C选文充分显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廉蔺交欢写的虽是内部的事,但矛盾冲突十分激烈。蔺相如采用退让的办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一矛盾。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鄙贱之人,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B 2.D 3.B 4.(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更厉害? (2)(我这个)浅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恕我到了这个地步啊!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上句“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可知,顾,不过,表转折。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A亲戚:今义:旁系亲属;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B项,宾客:古义:是指门客,食客。 今义:尊贵的客人。C项,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义:表原因的虚词。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项“这是因为他认识到廉颇拥有强大的兵权,不可硬碰。”表述不正确,由原文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所以选B。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之、倒装句“孰与秦王?” 、鄙贱。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可以当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大都在小说和戏剧中可能只是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他们里面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和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如果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探求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的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木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团锦簇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没有见到艺术家对人生的深刻的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就像只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学文学的人最坏的脾气是坐井观天,对胃口不合的作品一概藐视。这种人不但是近视,在文学趣味方面也不能有进展;就连他们自己所偏嗜的文学作品也很难真正地了解欣赏。纯正的文学趣味必定是广博的趣味;不能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就不能正确地欣赏任何作品的佳妙。

趣味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生命时时刻刻都在进展和创造,趣味也是如此。纯正的文学趣味必有创造性,必时时刻刻开发新境界。如果让你的趣味囿在一个狭小的圈套里,它无机会可创造开发,怎能不随之僵死腐化?从前私塾冬烘学究如井底之蛙,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八股文、试帖诗。他们对于这些乌烟瘴气何尝不津津有味?然而,这算是文学的趣味么?

节选自《话说文学趣味》

1.根据原文,下列对“纯正的文学趣味”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小说、戏剧、杂文等等各类作品都能够当一首诗看。

B.对诗有浓厚的兴趣,能欣赏到其他种类的作品的佳妙处。

C.有广博的趣味,能够同时欣赏许多派别的作品的佳妙处。

D.有创造性,时时刻刻都能够开发创造新的文学趣味。

2.下列对“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比别类的文学作品更加谨严、纯粹、精微。

B.爱好诗的人,在小说和戏剧中不仅仅看到故事。

C.一个人喜欢诗就可以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

D.诗是纯正的文学趣味的必要的构成元素。

3.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喜欢诗,说明他有很高的文学趣味。

B.一个人不喜欢诗,在小说和戏剧中就只能见到故事。

C.第一流小说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并不仅在故事。

D.从前私塾冬烘学究深研八股文、试帖诗。

 

查看答案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请简述《红楼梦》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后在晓翠堂哄贾母开心”的情节。(100字以内。)(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小题。( 21分)

青岛啊,青岛

刘兆亮

    青岛是一个很美丽的城市。我那时认为它恰如其分的美丽是因为父亲去了那里。

    那时我正上高三,父亲带着家中最破的被子和那顶漏雨的安全帽到县城坐火车。父亲就到学校去看我,但他并没有见到我,他的脚刚好踩到上课铃声。父亲就给看门师傅留了一张字条,写道:“儿,我去青岛干活儿了。青岛好啊,包吃包住一天20块钱。你好好念书,争取考到青岛去。”署名是“父亲亲笔”。

    这是父亲写给我的第一封书信,是写在随手捡起的烟盒上的,烟盒上脚印清晰可辨,比父亲的字还工整。但父亲的字比它精神多了,撇撇捺捺都有把持不住的去青岛的激动之情。    青岛好啊!父亲这个赞美诗般的感叹也是听别人陈述来的。父亲没去过青岛,甚至他连比县城更大点儿的城市都没去过,但父亲那时去青岛了。看到父亲的留言,我很高兴。

    父亲在一个叫观海山的山上建花园。山不太高,但站在山顶上可以看到海,下雨天不上工,父亲就上山顶去看海。看海是父亲最高级的精神生活。在他的物质生活方面,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能隔三差五吃到两块五一斤的肥肉膘。父亲说,瘦的他们才不爱吃呢,青岛的肥肉真贱!父亲说,乖乖,青岛就是青岛啊!

    但青岛没有及时给他发工资,这是堵心窝儿的事。父亲说,肥肉很香,但一想到钱就咽不下去了。

    父亲走时只准备了25块钱生活费,父亲花了40天。之后,他摸口袋时,兜里只剩下五个手指头了。当然,在他的内裤边,母亲还连夜为他缝进了50块钱。但那钱不能动啊!

    青岛怎么不发工资呢?老板解释说临时有点儿困难,让父亲等人项一顶。父亲觉得那个李老板说的话不虚。以前李老板让父亲下山替他买的烟都是十多块钱一包的,现在下降到四块多钱一包了。

    给李老板买烟是父亲难忘青岛的另外一个原因。

    起初,父亲买烟买得一肚子得意,觉得老板还挺把自己当回事。等父亲戒烟了——实际是没有闲钱买烟了,他才感觉到买烟成了一种煎熬和痛苦。

    父亲每次烟瘾上来的时候,都要到厕所尿一泡尿,每次进行的时间都很长。他低头思考着什么,最后还是使劲地捏一把那缝在内裤边的50块钱,忍了。但父亲经常把烟包放在鼻子下使劲地闻一闻。闻一闻烟又不会少,没事的。有几次他甚至就想把手中的烟往腰里一别,一口气跑回家,坐在田头再一口气抽光。边抽烟边看玉米生长,多美的事儿啊!

    但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这也是老板习惯让他买烟的根本原因。父亲觉得自己挟烟出逃的想法太匪气了,也不切实际。父亲比较实际的做法是,爬山时多弄出点儿汗,递烟给老板时好让他酬劳给自己一根抽抽,但是没有。只有一次,李老板客气地说,剩下的三毛钱硬币不要了,看你累的,头上的汗珠子比雨点儿还大!父亲不收,两个人互相推让,干活儿的人都把手中的活儿停下来看他们。李老板生气了、,大喝一声后又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拿着,对,拿着。父亲的兜里就多了三毛钱。父亲想等下次再多出三毛,还有再下次,再再下次……

但李老板已经很少过来了。慢慢地,父亲他们就感觉到李老板可能在耍熊蛋了——他要跑掉了!大家也很久没能吃上肉了,伙房的人也好久没接到钱了。

    工程没完老板就跑了,碰上这样的事,算是倒了八辈子霉。

    父亲等人也不能干等着,就买了车票回家。父亲们都偷偷地进行着自己的工作:有的与父亲一样拆开了内裤,有的翻起了鞋子,有的把被子里的棉花团弄开……那里是事先准备好的回家的路费。我们那里的习惯,路费多少就缝多少。

    但青岛朝我走来了。我被青岛一所重点大学的土木工程系录取了。那天父亲把烟头抽得很兴奋,他满眼亮亮的,左手比画着青岛宽阔的马路怎么走,还一个劲儿说,青岛好啊!青岛好啊!

    我不知道,当父亲赞美诗一样地感叹青岛好的时候,他的右手在口袋里把从青岛带回来的那三毛钱都攥出了汗!到了学校后我才发现,那三枚硬币,被父亲打进了我的背包——那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儿子应当继承。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小说就是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情节人手,以父亲与儿子两种叙事眼光来叙述,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父子二人和青岛这座城市的一段故事。

    B.父亲从未去过别的大城市,却与青岛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看海,吃肥肉膘,简单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却让父亲心满意足。

    C.父亲满怀希望地外出打工,却因工资被拖欠不得不失望回家,文章的主旨意在揭示并批判了拖欠农民工工资这一社会现象。

    D.文章细致描写了青岛的美丽风光,它与父亲的困窘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现代文明背景下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和无奈。

    E.文章写了父亲戒烟、想烟、闻烟、想挟烟而逃等细节,这些细节一方面表现了父亲的坦城、淳朴,另一方面活画出父亲被生活的沉重压得有些卑微、几乎丧失尊严的形象。

2.本文最后写那三枚硬币是父亲在青岛赚取到的财富,儿子应当继承。小说这样写有何作用,“财富”在此有何含义,请分别简要指出。(7分)

3.文中多次出现“青岛好”一语,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青岛好”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6分)

促织,促织!

宗璞

秋来了。

不知不觉间,秋天全面地到来了

最初的信息还在玉簪花。那一点洁白的颜色仿佛把厚重的暑热戳了一个洞,凉意透了过来。渐渐地,鼓鼓的小棒槌花苞绽开了,愈开愈多,满院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人走进屋内有时会问一句,怎么会这么香,是熏香还是什么?我们也答说,熏香哪有这样的气味,只是花香侵进来罢了。花香晚间更觉分明,带着凉意。

一个夏天由着知了聒噪,吵得人恨不得大喝一声“别吵了!”也只能想想而已,谁和知了一般见识?随着玉簪花的色与香,夜间忽然有了清亮无比的鸣声,那是蟋蟀!叫叫停停,显得夜愈发的静,又是一年一度虫鸣音乐会换演员的时候了。知了的呐喊渐渐衰微,终于沉默,蟋蟀叫声愈来愈多,愈来愈亮。清晨在松下小立,竹丛里、地锦间都有不止一支小乐队,后来中午也能听到了。最传神、最有秋之意韵的鸣声是在晚间,似比白天的鸣声高了八度,很是饱满。狄更斯在《炉边蟋蟀》这篇小说里形容蟋蟀的叫声,“像一颗颗星星在屋外的黑暗中闪烁。歌声到最高昂时,音调里便会出现微弱的,难以描述的震撼。”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喜欢这小东西,说炉边能有一只蟋蟀,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事。

我们的小歌者中最优秀的一位也是在厨房里。它在门外,炉边,碗柜边,水池边转着圈呜叫,像要叫醒黑沉沉的夜,叫得真欢!叫到最高昂处似乎星光也要颤一颤。我们怕它饿了,撕几片白菜叶子扔在地上,它总是不屑一顾。

养蟋蟀有许多讲究,可以写几本书。我可无意此道,几十年前亲戚送的古雅的蛐蛐罐,早不知到哪里去了。我喜欢自然环境中蟋蟀的歌声,那是一种天籁,是秋的号角,充满了秋天收获的喜悦。

家人闲话时,常常说到家中的两个小淘气包——两只猫;说到一只小壁虎,它每天黄昏爬上窗捉蚊子,恪尽职守;说到正在杂物棚里呼呼大睡的小刺猬,肚皮有节奏地一凸一凹,煞是好看。也说到蟋蟀,这小家伙,为整个秋天振翅长鸣,不惜用尽丹田之气。它的歌声蛐,一名蛩,一名促织。

    促织这两个字很美,据说是模仿虫鸣声,声音似不大像,却给人许多联想。促织,可以想到催促纺织,催促劳动,提醒人一年过去了一大半,劳动成果已在手边,还得再接再厉。    《聊斋志异》中有《促织》一篇,写官府逼人上交蟋蟀,九岁孩童为了父母身家性命,魂投蟋蟀之身。以人的智慧对付虫,当然所向披靡。这篇故事不止写出以皇帝为首的统治者的暴虐荒唐,更写出了人的精神力量,生不可为之事,死以魂魄为之!这是一种执着,奋斗,无畏无惧,山河为动,金石为开的力量。、

    近来,我非常不合潮流地厌恶“潇洒”这两个字。这两个字已被用得极不潇洒了,几乎成了不负责任的代名词。潇洒得有坚实的根底,是有源有本,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人格体现,不是凭空追求得到的,晋人风流的底是真情,晚明小品空灵闲适的底是妙赏。没有底,只是哼哼唧唧自哀自怜,或刻意作潇洒状,徒然令人生厌。

    听得一位全国重点中学的教师说,她班上有一个学生既聪明,又勤奋,每天时间按半小时一单位排好,决不浪费时间。她向别的同学推广,有些人竞嗤之以鼻,说“太牲了!”经过解释,才知道牲者畜牲也,意思是太不像人了。

    究竟怎样才算人,才是人?才能做与“天地参”的人?只是潇洒么?只是好玩么?

    听听那小蟋蟀!它还在奋力认真地唱出自己的歌!

    促织,促——织——。

1.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来表现“秋天全面地到来了”?(20字内,不含标点)(4分)

2.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各有什么作用?(答三种即可)(9分)

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出促织精神的要点,不符合的一项是    (3分)

    A.促织是黑暗中一颗闪烁的明星,给人带来幸运和希望,这本是狄更斯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对促织及其精神的评价和感受,本文作者也是认同的。

    B.促织奋力认真地唱出自己的歌,如秋天的号角,催促劳动,再接再厉,它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促织精神是一种有责任心的人格体现。孩童魂化促织体现了一种执着、奋斗、无畏无惧的精神力量。

    D.促织为了叫醒黑沉沉的夜,废寝忘食,对主人给的食物不屑一顾,具有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