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后面题。 免 费 的午 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

阅读下面的问题,完成后面题。

免 费 的午 餐

刘心武

父亲在世时,曾向我讲述过他年轻时所获得过的一次免费午餐。

那是20世纪20年代初,父亲才十七八岁,因为祖父远行,而后祖母对他极为吝啬,所以他离开了家庭,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那时他的维生手段之一,是代人投考名牌大学,他也实在是有应考的才能与气数,竟每回都能高中。但是他从那些私雇他冒考的少爷手里,每回也得不到几个钱,用不上多久便又一筹莫展。父亲本人何尝不想进入名牌大学,但纵使他让自己考取了头一名,也没钱缴纳学费。就算学校爱才如渴,准许他减免学费,他也无法应付食宿等方面的开支,而勤工俭学,路子也不是那么好找;惟一的办法,便是设法贷到一笔款,毕业后尽早归还。谁能贷给他款呢?想来想去,有这种实力并可能情愿的,应在祖父所交往的伯叔辈中。

父亲在那一年的夏天为自己去应考,以优异成绩被协和医学院放榜录取,这令他万分兴奋,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既是祖父对他的期望也是他自己的夙愿,于是筹措入学读书的费用便成了当务之急。他经过一番盘算,决定向祖父的一位老友求助,该人当时在社会上已享有很大的名气,经济状况极佳,并且从小看着他长大。父亲找到了那位名人,住在一所很堂皇的四合院里。该人见了父亲,不待父亲发话,便感慨万端地说了很多同情的话。父亲听了非常感动,原来这位伯伯很了解情况,并关爱着自己,于是便倾诉起自己的具体窘境和祈盼来。名人没听完便有电话打来,一连接听打出了几个电话后,名人便蔼然可亲地对父亲说,中午有个饭局,无妨一同去,席间可以继续聊。

父亲跟着那位名人,乘坐当时仍颇时髦的弹簧马车,到了前门外的“撷英番菜馆”,这是当时显贵名流们才有财力与雅兴去消费的一家最著名的西餐馆。

祖父在北京时不曾带父亲吃过这么高档的西餐,想到这一点父亲便更加感激那位伯伯的厚待。而这一切都还并不是主要的,更令父亲念念不忘的,是那天在席间出现的,几乎都是后来进入历史的人物,有的是社会活动家,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学者、教授。刚进入餐厅时父亲惶恐不安,非常自卑。但那位名人牵着他的手引他入席,并向大家介绍说他是祖父的公子,显然祖父在众人心目中也是有相当分量的,父亲发现席间的名流们对他都很友善,于是也就慢慢放松下来。

那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享用到的一次高档、丰美、雅致的免费午餐,令我听来也不禁神往。父亲没有详细地向我讲述这顿免费午餐的结局,但有一点那是交代得很清楚的:他没能从那位名流伯伯那里得到另外的帮助。

我问父亲:“您饭都吃了,为什么不能要求他借给您钱呢?”

父亲说:“他们一直聊得很欢,我简直没有办法插进话去。”

我再问:“吃完饭,您可以单独向他提出呀?”

父亲说:“饭局一散,我发现他们都忙极了,各人都有自己的下一站。我实际上也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单独的机会,人们都纷纷礼貌地,甚至可以说是带有爱怜之情地跟我握手告别。”

我还问:“那么,您可以再到他家里找他呀?”

父亲说:“也曾有过那样的念头,不过,没有去。”

我说:“是因为觉得他太虚伪了吧?”

父亲正色道:“不!怎么能怪人家虚伪呢?那顿午餐,人家让我一起去,是出于真心真意的!”

我说:“可是,他到头来没有借给您钱呀!”

父亲说:“这就是我讲这件事给你听,要你悟出来的:别人不该你不欠你!在你一生中,你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别人可能会向你提供一顿免费午餐,但你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挣出来!”

我正琢磨这话,父亲又说:“其实,后来我成家立业以后,也曾无意中这样对待过别人。我可以请他一餐饭,听他诉苦,给他些安慰。可是,要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帮助他,往往还是下不了决心。也许,除非是你那时不帮他,他马上活不下去。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祖父的朋友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又带父亲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但最终也没有给予父亲想要的帮助。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但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B.起初,“ 父亲”代人投考,并不是他自己不想上大学,而是他知道即使考了第一名,他也没钱交学费和生活费,所以,只能把替别人考试作为谋生手段之一。

C.这篇小说以“免费午餐”作为题目,因为“免费午餐”既是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同时又是行文线索。

D.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这里表现了父亲淡淡的悔恨。

E.父亲给“我”讲他的故事的目的是希望“我”能成为像名流伯伯那样被别人求助的人,而不要成为向别人求助的人,即希望“我”成为一名成功人士。

2.请概括小说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简要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6分)

3.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6分)

4.小说写“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及“父亲”与“我”的对话,能让你悟出哪些生活道理?(8分)

 

1.BC 2.主要内容:①写了“父亲”的才能和年轻时求学的窘况,父亲年轻时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靠为别人投考谋生,因经济拮据,自己上大学的愿望无法实现。(2分)②被协和医学院录取,准备向“祖父的老友”求助。(2分)作用:为下文享用“免费午餐”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2分)(共6分) 3.①天资聪颖,替别人考试,每次都能考中;②性格坚强,祖父远行,后祖母对“父亲”很吝啬,但他毅然离开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去闯荡;③自尊心强,祖父的朋友对“父亲”说了一些理解的话,却通过接电话,带父亲和名流吃饭等做法委婉地拒绝了父亲,父亲也便没有提出自己的要求,明白了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而不是依靠别人;④善于自我剖析,小说最后“父亲”说“也曾无意中拒绝过别人的求助”,每个人在要付出代价时,往往下不了决心,这里又表现了“父亲”勇于自我剖析的可贵品格。(答出三点给6分) 4.①我们对他人的真诚不可妄加揣度,对人家的帮助要知足,心存感激;②不可过于祈求并依赖他人物资上的施予;③自己一生的餐饭事业要靠自己挣;④要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人,但不到万不得已,不付出相当代价,要让人家自己想办法安身立命。(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注意选项中关于作品作品内容、作品结构、作品主题、人物形象、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提法是否正确。A项说“父亲起初也有一些抱怨”,理解有误,原文并无此种说法。 D项,由“父亲”所说的“人际之间,还是这样为好——可以给一顿免费午餐,却还是希望每个人自己想办法,去安身立命!”可知“父亲”没有“悔恨”之意。 E项,“父亲”的希望是“应该尽量去帮助别人,可是却一定不要有依赖别人的想法!”所以选B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概括该段内容,一是回答该段在文中的作用。该段文字主要写“父亲”的才能和年轻时的窘况以及一次求助,概括时最好分点陈述。因为此段处于文章开头,所以分析作用时,应着重从为下文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等方面考虑。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先从总体上把握,然后再结合着文章中对人物的描写、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概括,要根据“父亲”在文本所叙述事件中的表现,根据文本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行为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从天资、性格、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题,答题时,要先要回答悟出的生活道理,然后以题干所说的“‘父亲’叙述自己的经历以及‘父亲’与‘我’的对话”为根据,立足文本探究推理,然后分点陈述。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两句,写随着时间的流逝,英雄功业都化为了历史陈迹。

2《醉翁亭记》中,作者用优美的文句写“山间之四时”,其中写春、夏之景的两句是:“          ”。

3陆放翁《游山西村》中“                         ”两句,现在多用来说理:越过迷茫与阻隔,就会看到充满希望的顺境。

(4)苏轼《赤壁怀古》中“                         ”两句,有人认为诗人流露出消极情绪,其实仔细吟味,应是表达了诗人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题。 ( 11分 )

卜算子

曹组

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

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1.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

2.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意蕴,并分析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世基入隋。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大业中,累至秘书郎。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

贞观八年,进封县公。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 列传第二十七)

[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帝荔行高:推崇

B.而博不及也赡:丰富

C.故议者晋二陆方:正直

D.与秦王俊交辟:征召

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    )

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

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 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5分)

(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

B相如度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

C召有司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              亡:丢失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冲冠

B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

D乃使其从者

3.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记者采访一位名人的母亲时说:“您有这样出色的儿子,一定会感到十分的自豪。”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正在地里挖土豆。”

这位母亲的话令人深思。功成名就,确实让人骄傲;但平凡充实,也足以令人自豪。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就“平凡与自豪”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题目自拟 ⑤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