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台湾知名文化人蒋勋在东海大学任教时...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1)台湾知名文化人蒋勋在东海大学任教时,有一天,经过学校的草坪,看见阳光下一个年轻男孩穿着破牛仔裤,躺在草地上读诗。他想,有多久没有这样躺在草坪上读诗了?于是突然下决心要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

(2)蒋勋:我常常给美下一个定义:美就是回来做自己。”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素履之往 享受最真实的自己。 正如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的那样:“生活似乎出乎意料地走了一个圆,但生活不会以圆的形式结束,生活会一直向前。”我们不应该圈住自己,禁锢自己,逼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生活才会一直向前,进入到真实的状态。 明代作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写道:“岁月本长,而狭者自隘;天地本宽,而鄙者自促;风花雪月本闲,而攘者自冗。”生活中都是美,要想充分享受美丽,只有做回最真实的自己,不忘最初的稚子之气、赤子之心。 美是做最本真的自己。 英国喜剧大王卓别林曾说过:“美有多种形式,阴沟里的玫瑰也是一种美丽。”玫瑰不会因为长在阴沟里而丧失光彩,因为它努力做到了自然。人一生下来是最真实的,没有欲望,没有争斗,没有做作,我们不应该使自己被蒙蔽。也许,撕开自己的面具,你会觉得更自然。台湾知名文化人蒋勋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只为回来做自己。或许,他的举动会不被理解、不被人认同,但他不会后悔,因为这才是自己。诗人王海桑曾说:“悄悄地做人,像早晨一样白。”不再让谎言、流言牵绊着你前进的步伐,不再让自己在别人的指指点点中夹缝生存,不再让自己逃避,做回自己,享受美丽。 美也是做最自由的自己。 自由不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定义,它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诗仙李白曾挥毫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的,自己的开心永远是最重要的。盐野七生在《罗马人的故事》中谈道:“从我手中获取自由的人,哪怕用剑指着我,我也不后悔。”做自由的自己,不被束缚,你会觉得,生命是如此美丽。同样地,在《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历尽艰辛,才重获自由,他这样说道:“有些鸟儿是注定关不进笼子的,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光辉。” 美就是做自己,享受真实的自己,自由、自然、自在。想必,木心先生的《素履之往》就是对这最好的诠释。 岁月如水,经年无痕;人生如棋,落子无悔。生命有限,生活会一直向前。所以,请不要让自己遗憾,就这么素履前往,去追求最实的自己。 [点评]作者从三个角度来论述“做回自己”:一是“最真实”,不能圈住自己,禁锢自己,不忘最初的稚子之气、赤子之心;二是“最本真”,没有欲望,没有争斗,没有做作,没有受蒙蔽,活得自然,即使别人不理解,不认同,也不后悔;三是“最自由”,就像鸟儿一样,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最后,作者由分而合,将三个角度统一在“素履之往”上,结构精致巧妙。论述上,作者先后引用了近十人的名人名言,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很好地论述了自己的观点,饱读诗书,内容厚实。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由两个非连续性材料构成的新材料作文(亦称命意作文),形式上与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接轨,理解时需综合理解两则材料,方算扣住题意。两则材料,谈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美。第二个材料较为概括:美就是回来做自己。对于这个概括,第一则材料有具体的叙述与描写:辞去美术系主任的职务,“躺在草坪上读书”。由此看来,材料核心指向两个意思(概念):一是美,二是做回自己。所以,材料可作如下立意:美就是回归自我,顺应内心;美就是从尘世的忙碌中解脱出来,做适合自己或自己喜欢的事;美就是做合乎自己心性的事。 从学生写作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做回自己”,但对“美”的阐述不是缺乏就是过浅。标题重合度较高,有诗意、有底蕴的较少。学生中较好的标题有:“于尘世中开出一株妙法莲花”、“身畔是俗世,‘自己’是天国”、“淡极始知人生味”、“人生有味是清欢”、“闲看枝头花朵开”、“窗前流水枕边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啜饮生命的原汁”等。在论述过程中,也有学生能运用一些较有意思的名句,如“莫管牡丹真国色,百合亦可绽清芳”、“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等。就总体而来,学生中的好作文不多,尤其是素材较为缺乏,今后需加强素材积累与运用的训练。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4分) 

新华社香港9月9日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查看答案

假如你站在岳阳楼上,需要向游客介绍洞庭湖的自然景观,请你拟写一段解说词。在解说词中要恰当引用杜甫《登岳阳楼》及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

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机。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⑥⑤①②③④                   B④③⑤①②⑥

C③①⑤④②⑥                   D④②①⑤③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勾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费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阳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慨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深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点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如果我是一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果列宾在世就好了,这个善于描绘底层人苦难的伟大画家,会把这一个主题表达得深沉博大,画面一定充满了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我的费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镌刻在我的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

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

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

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在低头的一瞬!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 文章开篇伊始,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俄罗斯各式人物雕像栩栩如生,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委婉的批评了其肤浅和表面化。

B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没有给作者留下好印象,根本原因是素朴得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C 作者在描写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从正面加以表现,突出了老妇人朴素、虔诚的宗教情感。

D 安德列·鲁勃廖夫无论描摹故乡的风景,还是描绘教堂壁画中的基督都用单一的色彩和简约的线条来表现,这是由他深沉朴素的艺术观决定的。

E 作者认为只有列宾才能把教堂中那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完美的再现出来,因为列宾的绘画在主题的博大深沉和画面情感的丰富多彩上要比鲁勃廖夫更为出色。

2.你如何理解文中所说“清凉与圣洁之气”?“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和“神情凝重地唱赞美诗的教士”为什么会给予作者这种感受?请简要分析。(4分)

答:                                    

3.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衬托。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4分)

答:                                    

4.“光明在低头一瞬”在本文中有哪些具体的含义?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结合生活现实简要探究。(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3)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4)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5)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7)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

(8)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