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2)                     ,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5)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7)于是废先王之道,                       ,以愚黔首。(《过秦论》)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师说》)

 

(1)猿猱欲度愁攀援 (2)江间波浪兼天涌 (3)百年多病独登台 (4)犹抱琵琶半遮面 (5)望帝春心托杜鹃(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焚百家之言 (8)道之所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猱”“攀”“琵琶”“杜鹃”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者所营造的意境和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诗的三、四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英  雄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注】,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高祖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取材于刘劭《人物志》)

【注】分数:指军队编制,人员配置。这里指区分配置。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其大体之别名也                 别名:另外的名称

B.然后乃能各其所长也             济:成就

C.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先登:先锋

D.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也       数:关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英”与“雄”要兼具的一组是(       )(3分)

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B.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C.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英分少”,刘邦“英分多”

D.本文正反说理,对比鲜明,用典型事例说明了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的道理。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3分)

(2)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3分)

(3)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张岱年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所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即对于中庸的解释。孔子尝说:“过犹不及。”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族精神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应是“中庸”。

B.“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包容。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对中国人有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下列对中庸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眼里,中庸与中行具有同一含义,是一种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B.中庸是“执两用中”,认为“不及”与“过”都不好,要恰到好处。

C.“中庸”观念在现实中很有道理,但它也可能会使人囿于传统,不利于开拓创新。

D.“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要坚决摒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体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

B.宝玉初识黛玉便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刚念了《四书》。宝玉又问黛玉可也有玉,黛玉说没有,宝玉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便摔那玉。

C.《祝福》中特意寻来听祥林嫂讲述阿毛的故事的人们,《药》里把夏瑜被害作为闲聊谈资的茶客,都是鲁迅笔下的看客,他们的精神特质是麻木冷漠。

D.《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地亚哥是位背运的老人,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第85天出海,经过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获一条大马林鱼,归航途中,马林鱼却被鲨鱼吃掉。桑地亚哥这一形象彰显了人的灵魂的尊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