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有一段时间,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运用借代,以脑袋代指人,既诙谐生动,又暗合何爹剃头的营生。

B.“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用生活化的口语活脱脱地写出了何爹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C.何爹耍一杆青龙偃月刀,刮、弹、铲、刨、剔,如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不但技艺精湛,还有一种古典之美。

D.“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这句话主要表现了三明爹与何爹一样,固守传统而又重情重义。

E.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既表达了对传统艺人的赞赏之情,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境地的深切忧思。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阅人间头颅无数。

(2)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3.小说中的何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4.小说的结尾部分,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内容,请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1.B D 2.(1)化用“阅尽人间春色”诗句,诙谐地写出了何爹剃头之多,手艺之高超。(答夸张也可) (2)化用“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生动地写出了何爹对传统手艺的坚守。(答用典也可) 3.(1)手艺高超;(2)重情轻利;(3)固守传统而与时代保持距离。(答出第1、2点给2分,答出第3点给4分) 4.【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剃头时的语言、神态和感受,侧面表现出何爹手艺之高超。 (2)翻过两个岭去看望三明爹,又以全部的绝活送老朋友最后一程,进一步突出了何爹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 (3)前文写何爹固守男女之防的传统思想,后文写何爹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角度二】使情节更为曲折。 (1)小说前部分写“我”去找何爹剪头的情节,穿插对何爹“青龙偃月刀”刀法的介绍。结尾部分,笔调突然转到写何爹给三明爹临终剃头的情节,如平地起波澜,进入小说的高潮。 (2)小说前部分情节略显散淡,结尾部分情节更为曲折。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何爹就起了疑心。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老朋友已经奄奄一息。三明爹在何爹的绝活中舒舒服服走完最后一程。写得波澜起伏,紧张曲折,最后又戛然而止,余音袅袅。 【角度三】使主题更加丰富。 (1)小说前部分含有对传统守旧落伍思想的委婉批评,最后部分则是对传统美德的真诚礼赞。 (2)小说的结尾部分的描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何爹坚守的不仅是传统手艺,更是一种传统的情感方式和传统品德。 (3)小说的结尾部分的情节,也暗示传统绝活行将退出生活而成为历史,表达了不舍与惋惜之情。 (任选一个角度,结合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错,应是“固守男女之防”。D项,这句话侧面表现出何爹的技艺高超。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如本题句子为语段中内涵丰富、表达技巧多样的句子。关键要找准它的“管辖范围”,应从全文整体联系中去理解文章语句丰富的内涵,搜取相关内容,或概括,或摘录,或整合,寻求正确答案。结合内容可知,(1)化用“阅尽人间春色”诗句,夸张手法突出其手艺之高超。(2)运用典故“关云长败走麦城”的故事,突出何爹坚守传统手艺。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3】 试题分析:结合内容分析小说中何爹的形象可知,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①一些想法有些落后和封闭,但是有着一种坚守和执着。如文中他固守男女之防,不煽油和染发,“师父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等。②剃头技艺精湛娴熟。“青龙偃月刀法”让人叹服,可以从作者对他的刀法描写中看出。 ③喜爱古典文化。比如敬奉关帝爷和“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诗作”。④为人重情重义。如翻两个岭去看望老友,发现老友病笃,含泪回家取行头为老友最后剃一次头。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4】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结合小说内容,可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出见解。分析可知,小说的结尾部分,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①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和表现他剃头技艺的精湛,表达了对何爹的敬重之情。②“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现在也离他而去了,表达了对何爹手艺的未来的担忧。③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2)                     ,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5)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7)于是废先王之道,                       ,以愚黔首。(《过秦论》)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师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8分)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二者所营造的意境和蕴含的感情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2.诗的三、四联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   )给下面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汉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英  雄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注】,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

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而勇不能行,可以循常,而不可以虑变。力能过人,勇能行之,而智不能断事,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必聪能谋始,明能见机,胆能决之,然后可以为英,张良是也。气力过人,勇能行之,智足断事,乃可以为雄,韩信是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

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高祖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数也。徒英而不雄,则雄材不服也。徒雄而不英,则智者不归往也。故雄能得雄,不能得英。英能得英,不能得雄。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能役英与雄,故能成大业也。       (取材于刘劭《人物志》)

【注】分数:指军队编制,人员配置。这里指区分配置。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其大体之别名也                 别名:另外的名称

B.然后乃能各其所长也             济:成就

C.可以为先登,未足以为将帅         先登:先锋

D.然则英雄多少,能自胜之也       数:关键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英”与“雄”要兼具的一组是(       )(3分)

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

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

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

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

故一人之身兼有英雄,乃能役英与雄。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④⑤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相者一定是聪明秀出的人,但未必是胆力过人的人。为将者一定是胆力过人的人,但未必是聪明秀出的人。

B.为相者只有通过为将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将者兼有了为相者的智慧就可以成为英雄。

C.项羽和刘邦虽同为“英雄”,其结局却不同,是因为项羽“英分少”,刘邦“英分多”

D.本文正反说理,对比鲜明,用典型事例说明了英分和雄分的多少,是决定自身成败的关键的道理。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3分)

(2)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3分)

(3)而不能听采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

张岱年

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合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所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以前曾经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见解,认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庸”。对于这个问题,应略以辨析。“中庸”观念是孔子提出的,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对于中庸的含义无所解释。但是说“中庸之为德”,而不是说“中庸之为道”,足证中庸是指一种修养境界,而不仅是指一种抽象原则。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较高的品德,应与中庸同义。《中庸》篇有云:“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所谓执两用中即对于中庸的解释。孔子尝说:“过犹不及。”后儒解释中庸为“无过无不及”,是正确的。

“中庸”观念包含一种认识,即许多事情都有一定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和没有达到这个限度一样。这就是“过犹不及”。有些事情,确实如此。如饮食衣着以及睡眠之类,确实是“过犹不及”。但是,许多事情的限度是随时代的演进而改变的。例如所谓“君臣之义”,过去认为是必须遵守、不可逾越的。但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打倒了君权,使人类历史大大前进了一步。又如中国封建时代排斥所谓奇技淫巧,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展;近代西方实证科学长足进步,技术远远超过了前代,促进了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历史上,在一定的范围内,超越传统的限度,往往可以实现巨大的飞跃。如果固守“过犹不及”的中道,就不可能大步前进了。因此,“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民族精神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应是“中庸”。

B.“自强不息”激励我们要发愤图强,“厚德载物”告诉我们要仁厚包容。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刚一柔,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的民族精神,所以对中国人有广泛的影响,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2.下列对中庸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眼里,中庸与中行具有同一含义,是一种高于狂狷的修养境界。

B.中庸是“执两用中”,认为“不及”与“过”都不好,要恰到好处。

C.“中庸”观念在现实中很有道理,但它也可能会使人囿于传统,不利于开拓创新。

D.“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曾经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要坚决摒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C.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

D.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蔡元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