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老人与海》)

文明生活就好比一锅煮着的肉,它自己不会一直沸腾下去,要你去往锅里放入些什么,好让排在你后面的人也能够去享受。(亚伦·亚达《走向社会》)

以上是一位学生读课文和读本时所做的摘抄,请从中任选一则,根据你对它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例文 善待他人即善待自己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付出什么就收获什么。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播撒善良呢?我们为什么不善意地对待别人呢?同样一件事情,好话歹话一样地说,为什么我们不选择说好话呢?安慰了别人,我们也得到了安慰,别人满意了,我们的心情是不是也好了呢?善待了别人,也是善待了我们自己,既然是这样,我们何乐而不为?所以说,选择善良吧,对人对己都有利。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非洲的某个国家,白人政府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不允许黑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所。白人不喜欢和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低贱的种族,唯恐避之不及。有一天,一个长发的漂亮的白人小姐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她觉得饿,就到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她推门而入,选择了一张靠窗的椅子坐下来。她等了好久,也没有侍者来招呼她。她看到招待员都忙着侍候那些比她来的还晚的顾客,顿时怒气满胸,想过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来正想往前走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原来被晒黑了。这个时候她才尝到被人歧视的滋味。 正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把别人和自己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呢?人人都平等,为什么要把自己凌驾在别人之上?自己对别人不公平不友好觉得没什么,好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反过来自己也被别人不公平地看待时是什么滋味呢?如果自己能公平善良,以诚待人,相信别人也会对自己以礼相待的。所以不要忘了善良,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你觉得自己是“贵人”,别人不一定买你的帐。 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千万不要认为没必要总是用谦和的态度对待和自己无关的人,自己是为自己活的,总是小心翼翼地对别人好,是不是低三下四呢?不是的,不要以为这个人和自己无关,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人会帮你大忙。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会把你的好记在心里的。真诚可以感动任何人。在危难的时刻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可以挽救自己。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在早晨散步时不管遇到什么人总是道声“早安”。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对传教士这声问候反应冷漠。因为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漠没有改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总是给这个一脸冷漠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向这个传教士道了声“早安”。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传教士和村里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指挥官拿着指挥棒在指挥,叫到:“左,右。”被指往左边的是死路一条,指往右边的还有生存的机会。传教士被点到时他浑身颤抖走向前去。当他无望地抬头时,眼睛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原来是那个年轻人。他习惯性的道了声早安,年轻人虽然没有多少表情,但是忍不住还了一声早安。这声音只有他们两个人听到,最后传教士被指往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人有时候是很容易被感动的,感动人不一定就是慷慨的施舍和巨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微笑或是一个温馨的祝福就能在人的心中洒下一片阳光。千万不要低估了一句话和一个微笑的作用,他可能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一瞬间对你产生好感,他或许成为你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愿意讲那些客气话,尤其是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觉得没必要。其实是不对的,谁知道自己会碰上什么事情?友善地对待他人,他人也会友善地对待你的。谁知道这个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是不是我们的受益人呢?在我们山穷水尽的时候是不是这个人让我们柳暗花明呢?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那句好话,说出来吧。 为了让别人走近我们,和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关系,我们就要善意地对待别人。只有给别人温暖和关怀,别人才会给我们温暖和关怀。 风使劲地刮,它很强大也很有威力,但是我们只是把衣服裹得更紧。太阳暖暖地照着我们,我们却情不自禁地把衣服脱了。看来想让别人向我们敞开心扉,只能是靠我们的关怀,我们给别人送去温暖,我们用亲切和友善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才会抛弃成见,和我们友好相处。冷峻只能让别人更加地防范我们,冷淡别人,只是让别人远离我们,我们会更加孤立。 人生一世,很短暂。怎么活也是活,为什么不选择活得慷慨一点,让别人感觉到我们的友善和关怀呢?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一点关怀,把“真,善,美”留给别人吧。这样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 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 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 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 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总之,首先要弄懂名言的含义。其次要展开联想,确定立意。 本题参考立意例举: ① 此时无声胜有声 ② 善待他人即善待自己(或宽容待人) ③ 人生不可或缺的坚忍与执着 ④ 传承与发展 ……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先生的了解,为先生拟一副对联。平仄不作要求,不超过30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某班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40字。(4分)

第一个节目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朗诵结束——

串联词(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串联词(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请欣赏诗朗诵——杜甫的《登高》。

 

查看答案

王熙凤是贾府的内管家,是远近闻名的“凤辣子”,请根据下面的文字,以整齐的句式概括王熙凤出场时的气势和排场,不超过20字。(4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有一段时间,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运用借代,以脑袋代指人,既诙谐生动,又暗合何爹剃头的营生。

B.“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用生活化的口语活脱脱地写出了何爹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C.何爹耍一杆青龙偃月刀,刮、弹、铲、刨、剔,如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不但技艺精湛,还有一种古典之美。

D.“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这句话主要表现了三明爹与何爹一样,固守传统而又重情重义。

E.作者在这篇小说中既表达了对传统艺人的赞赏之情,也流露出对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境地的深切忧思。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阅人间头颅无数。

(2)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3.小说中的何爹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4分)

4.小说的结尾部分,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内容,请从人物形象、情节、主题三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蜀道难》)

(2)                     ,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登高》)

(4)千呼万唤始出来,                       。(《琵琶行》)

(5)庄生晓梦迷蝴蝶,                        。(《锦瑟》)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7)于是废先王之道,                       ,以愚黔首。(《过秦论》)

(8)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师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