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科普类文章,完成小题。(9分)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

阅读下面科普类文章,完成题。(9分)

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 。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1.下面对“恒星”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恒星是一个能自身发光的星球,它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

B和地球相比,恒星体积非常庞大,但像肥皂泡一样脆弱。

C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有些双星甚至紧靠在一起。

D恒星自成体系,在太空之中,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

2.对文段中恒星发光情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

B.有些恒星发蓝光,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它是年青的星。

C.恒星到了中年以后,它们就会发黄光而成为常见的星。

D.如果恒星发白光或黑光,它就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了

3.根据文章内容,下面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恒星成了扁圆形是因为它们在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

B.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本身能发光的天体,所以太阳是恒星。

C.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恒星的了解远远不够,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还只有一部分。

D.因为各个星系之间相隔遥远,所以我们对相邻星系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

 

1.A 2.C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BCD都缺少限制性词语“有些恒星”。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C时间段错误,不是“到了中年以后”,而是发黄光 就标志着恒星“已经到了中 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C原文是“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简肃薛公墓志铭    欧阳修

公讳奎,字宿艺,姓薛氏,绛州正平人也。三世皆不显,而以公贵。初,太宗皇帝伐并州,太师①以策干行在,不见用。公生十余岁,已能属文辞,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乃不复事生业,务施贷以赒乡闾。后五十年,公始佐今天子参政事,为世名臣,如其言。

初举进士,为州第一,让其里人王严而居其次,于是乡里皆称之。淳化三年,再举乃中,授腻州军事推官。始至,取州狱已成书,活冤者四人。用荐者拜大理寺丞、知莆田县,悉除故时王氏无名租,莆田人至今以为德。及居蜀,尤有善政。民有得伪蜀时中书印者,夜以锦囊挂之西门,门者以白,蜀人随之者万计,且观公所为。公顾主吏藏之,略不取视,民乃止。老母告其子不孝者,子诉贫不能养。公取俸钱与之,曰:“用此为生以养。”母子遂相慈孝。人皆以公为仁恩。蜀人喜乱而易摇,公既镇以无事,又能顺其风俗,从容宴乐,及其临事,破奸发伏,逆见随决,如逢蒙之射而方朔之占,无一不中。

拜参知政事。公入谢,上曰:"先帝尝言卿可用,吾今用卿矣。”公益感激自励。而素刚毅,守节不苟合,既与政,尤挺立无所牵随。欲绳天下,无细大,一入于规矩。往往不可其意,则归卧于家,叹息忧愧,辄不食。家人笑其何必若此,公曰:"吾惭不及古人,而惧后世讥我也。"明道二年,明肃太后欲以天子衮冕见太庙,臣下依违不决,公独争之,曰:"太后必若王服见祖宗,若何而拜乎?"太后不能夺,为改他服。太后崩,上见群臣,泣日:"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公邃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岂可见先帝乎?"上大悟,卒以后服葬。

以疾告归其政。天子曰:"吾不可以数烦公。"乃诏优公不朝,而使视事如故。居岁中,数以告,乃得还第。景祐元年八月庚申,公薨于家,年六十有八,赠兵部尚书。太常议曰:"谥法:一德不懈曰简,执心决断曰肃。今其状应法。"乃谥曰“简肃"。   (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注:太师,薛奎父亲的赠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世皆不,而以公贵       显:显达

B欲天下,无细大           绳:约束

C 太后不能言,            疾:痛恨 

D太后不能,为改他服       夺:改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疾告归其政,                      B 吾惭不及古人,俱后世讥我也

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                  蟹六跪二螯

C  在衮冕也                         D  数以告,得还第

可怪也欤                             今其智反不能及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薛公少年聪慧,十余岁即能属文,父亲对他寄予厚望,认定他能光大门第;后来果如其言,薛公参与政事,辅佐皇上,成为宋朝一代名臣。

B薛公为官之后,善解民疾,在莆田时因废除无名租而深为百姓感激;转任蜀地后更有善政,人们都认为他是个善施恩义的人。

C 薛公临事持重明决,敢于坚持己见。太后想穿天子礼服拜太庙,薛公直谏,阻止了太后;太后驾崩后薛公仍劝谏皇上,让太后穿天子礼服安葬。

D 薛公因病告老还乡,皇上善解人意,下诏准许他不用上朝,照旧用处理政务;薛公去世后,太常根据薛公的功德,为他议定谥号为"简肃"。

4.翻译下面句子

(1)太师顾曰:"是必大吾门,吾复何为?"(3分)

————————————————————————————————————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

 

查看答案

任选一题回答(5分)

(1)请简述芒种节黛玉葬花的情节。( 2 ) 简述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宴游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选择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比黛玉更得贾府上下喜爱。 这令黛玉感到了一丝不平,因此经常与宝玉闹别扭。

B、宝玉的那块玉正面写着“通灵宝玉”四个字,反面写着“莫失莫忘,仙寿永昌”八个字。

C、贾府的“四春”分别是:精明的贾元春、孤僻的贾迎春、孤独的贾探春、懦弱的贾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D、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期。当日早晨收拾完毕,宝玉分别拜见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等人,最后来到林黛玉处辞行,遭到林黛玉善意的嘲笑。

E、贾雨村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得知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他的岳父家荣国府帮助。正好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到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不久金陵应天府缺出,贾家便帮他谋补了此缺,贾雨村又上任去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赵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1.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_。(1分)

2.这两首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诗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3分)

———————————————————————————————————

3.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2分)

———————————————————————————————————

 

查看答案

下面题为《途中》的律诗,语序已乱,调整后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双燕引雏花下教  ② 风卷云开陡顿晴  ③ 烟江远认帆樯影  ④ 雨中奔走十来程

⑤ 一鸠唤妇树梢鸣  ⑥ 翠条浓处两三莺  ⑦ 山舍微闻机杼声  ⑧ 最爱水边数株柳 

A ④②①⑤③⑦⑧⑥                     B ②④⑧⑤①⑥③⑦

C ②④③⑦①⑤⑧⑥                     D ④②③⑦①⑤⑧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