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①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3分)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3分)

 

 

 

 

1. “数重围” “残兵千骑” “独(领)” (3分) “碎”、“独”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意思相近即可) (3分) 2.词的下阕运用对比,(1分)用昔日驰骋疆场和如今的憔悴疲惫对比;(1分)或答用典,用诸葛亮挥羽扇整纶巾的典故(或用屈原《招魂》之典)。表现了作者岁月蹉跎(英雄老去)、(1分)壮志难酬(功业难成)(1分)的满腹哀怨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 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是一首用乐府古题写的边塞诗,其内容已基本失去专写“军旅苦辛”的古义,也无法合乐歌唱,因而,有别于汉魏乐府曲辞中的(从军行》。唐人以“从军行”为诗题,一般来说,旨在标明诗歌题材属“边塞”一类而已。盛唐边塞诗,从总体上看,大多气势磅礴,极富悲壮崇高之美。李白的这首诗就写得辞健气壮,慷慨激昂,有撼人心族的艺术魅力。 首句“百战沙场碎铁衣”,诗人用平直叙起的笔法写出了征战环境之“苦”。“百战”,意谓战事频繁。“碎铁衣”,形容气候恶劣,斗争严酷。其中,“碎”字下得绝妙,颇值玩味。将士的恺甲都已冻碎难着,令人宛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塞外荒寒景象。此外,唐军将士因长期作战,来不及休整,给养十分困难的情形,也可由此一“碎”字思而得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 下阕全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提到)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满庭芳·和洪丞相景伯韵》)的悲鸣。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公,讳致尧,抚州南丰人也。少知名江南。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及第,为符离主簿,累迁光禄寺丞、监越州酒税。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使行视汴河漕运,称旨,迁秘书丞,为两浙转运使。

谏议大夫魏庠知苏州,恃旧恩,多不法,吏莫敢近。公劾其状以闻,太宗惊曰:“是敢治魏庠,可畏也!”卒为公罢庠。洛苑使杨允恭以言事见幸,无不听,事有下,公常不行。允恭以诉,太宗遣使问公,公具言其不可。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至其小易,则务为宽简。岁终,其课为最,徙知寿州。寿近京师,诸豪大商交结权贵,号为难治。公居岁余,诸豪敛手,莫敢犯法,人亦莫见其以何术而然也。公于寿尤有惠爱,既去,寿人遮留数日,以一骑从二卒逃去,过他州,寿人犹有追之者。再迁主客员外、判三司盐钱勾院。

是时,李继捧以银、夏五州归朝廷,其弟继迁亡入碛中为寇。太宗遽遣继捧往招之,至则诱其兄以阴合,卒复图而囚之。自陕以西,既苦兵矣。真宗初即位,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公独以谓继迁反覆,不可予。继迁已得五州,后二年,果叛,围灵武。议者又欲予之,公益争以为不可。言虽不从,真宗知其材,将召以知制诰,而大臣有不可者,乃已,出为京西转运使。

王均伏诛,奉使安抚西川,误留诏书于家。其副潘惟岳教公上言“渡吉柏江舟破亡之”,以自解。公曰:“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乃上书自劾,释不问。其后惟岳入见禁中,道蜀事,具言公所自劾者,真宗嗟叹久之。

继迁兵既久不解,丞相张齐贤经略环、庆以西,署公判官以从。公曰:“西兵十万,皆属王超。超材既不可专任,而兵多势重,非易可指麾。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真宗难其言,为诏陕西听经略使得自发兵而已。公度言终不合,乃辞行。会召赐金紫,公谢曰:“臣尝言丞相某,事未效,不敢受赐。”由是贬黄州团练副使。公已贬,而王超兵败,继迁破清远军,朝廷卒亦弃灵州。

公贬逾年,复为户部员外郎,知泰州。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当时皆不悦,又徙知鄂州。坐知扬州误入添支俸多一月,虽尝自言,犹贬监江宁府酒税。用封禅恩,累迁户部郎中。大中祥符五年五月某日,卒于官,享年六十有六。(选自《欧阳修文集》卷二十,有删改)

【注】①知制诰:官名,北宋时朝廷的文字秘书。②经略:①筹划治理大略、要略,②官名,掌管一路或数路军、政事务。③金紫:唐宋的官服和佩饰,指“金印紫绶 ”,借指高官显爵。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事有下,公常不行              厝:放置

B.若不得节度诸将,事必不     集:集合

C.公既其大而人所难者           绳:纠正

D.上疏论事,语斥大臣尤        切:激烈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曾致尧性格刚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公劾其状以闻  ②既去,寿人遮留数日  ③后二年,果叛  

④为臣而欺其君,吾不能为也 ⑤事未效,不敢受赐  ⑥语斥大臣尤切,当时皆不悦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谏议大夫魏庠在苏州任上,多有不法行为,别人不敢言,曾致尧则进行弹劾,受到

宋太宗的肯定,魏庠最终被罢了官。

B.在对待李继迁的问题上,曾致尧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却因言辞过于激烈而触怒了

皇上,因此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C.曾致尧在奉命安抚西川时,误把诏书忘在家里,他不肯编谎话为自己解脱,而是上

书弹劾自己的过错,宋真宗知情后感叹不已。

D.曾致尧在寿州担任知州期间,颇有政声,离任时,百姓再三挽留,几天不能成行,

最后只能单骑带二卒,逃离了寿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数上书言事,太宗奇之,召拜著作佐郎。(3分)

 

(2)益欲来以恩德,许还其地,使听约束。(3分)

 

 

查看答案

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4分)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为降虏于蛮夷                        

③举孝廉不行                        

④宁许以负秦曲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8分)

①君我降             因:                   

②羝乃得归           乳:             

③上书乞骸骨       乞骸骨:                 

吾念之             顾:             

⑤臣请璧归赵         完:                 

⑥召有司图           案:             

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             

⑧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生如梦,               。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 《定风波》)

3、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4、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5、东篱把酒黄昏后,              。  (李清照 《醉花阴》)

6、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宁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