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位初中生在阅读历史课本“中华文化的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一位初中生在阅读历史课本“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章时,发现了书中有一幅屈原的插图,屈原的衣服竟然是左衽,历史上汉族的穿衣习惯应该是右衽,只有死去的人和部分少数民族才穿左衽。服装学院的专家证实了她的质疑,称早在周朝就有汉服右衽的习俗了。

出版社的编辑称,这幅插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这个历史人物以及他的爱国情怀,之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上的失误,而造成这种失误的原因是制版工人觉得位于该页接缝处的屈原插图“调个”面朝左似乎更好看,出版社将组织专家重新编写新教材。

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细节决定成败 屈原左衽似乎好看了,却违背了历史,传授给学生以错误的知识,小小一个细节的失误,贻害不浅!俗话说,“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三百六十行,无论做什么,细节都决定着成败! 什么是细节?就是那些看似普普通通的,却十分重要的事情,一件事的成败,往往都是一些小的事情所影响产生的结果。细小的事情常常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一个细节,可以使你走向你的目的地,也可以使你饱受失败的痛苦。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无数个小的细节组成的,每一个都很重要。就好比是一条铁链,有无数铁环组成,无论其中哪一个铁环坏了,整个铁链也就没有用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刘备留给他儿子的话。讲述的是,世上的事成败常常在于细节之中,谁会想到在关键的时候会是细节让你出类拔萃,也是细节让你一败涂地。 为什么苹果或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事情在我们眼中再也正常不过的了,而那些科学家却能从其中发现出我们所忽略的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那一个不是他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发现的呢?同样的事,在不同人眼中,他们会发现不同的细节,生活中细节无处不在,只有一个善于发现细节的人,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任何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细节。一根铁链,最脆弱的一环决定其强度;一个木桶,最低的地方决定其容量;而一个人,最差的品格决定其发展! 当今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太少,须知伟业固然令人神往,但构成伟业的却是许许多多毫不起眼的细节。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成就伟业。我们唯有改变心浮气躁,不求甚解的毛病,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 但是想要做到重视细节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它需要你每时每刻都注意着,因为细节不会摆在你的眼前,它需要你去寻找并发现它们。所以,请记住: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抓住每一个细节,我们才会更靠近成功!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本题可采用“多向发散法”审题立意。初中生发现历史课本中的细小错误,避免了知识错误的传播,由此可立意为“不能忽略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等。从出版社的角度思考,出版社发现错误后及时改正,可立意为“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认真对待失误”“承认失误,查找原因及时改正能进步”等。从制版工人角度来看,首先工作要严谨,不能忽略细节,由此可立意为“严谨才能成功”“细节也需要严谨”;其次,制版工作也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文化知识,由此可立意为“知识不可忽视”“任何工作都需要相关知识”;再次,“好看”不等于是“正确”,应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立意为“首先要正确”“正确(准确)才是硬道理”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

①1912年,关山月出生在广东阳江县的一个小村,出生时,民国刚刚建立,父亲便给他取名应新,学名关泽儒。关泽儒从小热衷画画,从门神像到烟盒,从猪狗鸡鸭到中国地图,买不起颜料,就把植物碾碎,偷撕邻居家的红对联,泡到水里作颜料。父亲极力反对,但关泽儒还是乐在其中地画,16岁时,他已经开始为亲友画炭画像和扇面了。

②1931年,关泽儒进入广州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小学教员。1935年,岭南画派的领袖人物高剑父正在中山大学美术专业夜班讲学。高剑父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后转而专门从事艺术,他创办春睡画院,培养美术人才。他对战争年代画坛脱离政治的风气极为不满,认为绘画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代,“折中中西,融汇古今”,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岭南画派。

③中山大学夜校只允许在校学生听课,但关泽儒对高慕名已久,便拿了朋友的听课证去蹭课,不久就被老师发现了。没想到高剑父看中他的美术天赋,竟微笑着说:“从明天起,你到我的春睡画院上课,免收学费。”从此关泽儒成为高剑父的入室弟子,老师为其改名为关山月。关山月深受老师影响,一生致力于革新中国画。他将岭南画派重视现实生活,吸收外来艺术,师法自然的精髓总结为“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

④1943年,关山月夫妇决定到敦煌莫高窟。动身前,关山月忽然收到师伯陈树人的信,信中说他已经向国立艺专校长陈之佛推荐关山月做美术教授,这是一份令旁人羡慕的工作,薪水不菲,但关山月思虑过后,还是打算辞掉它,按原计划去敦煌。他对妻子说:“做教授的机会常有,但去敦煌机会却不多。”到达的第二天早上,妻子就把笔墨纸砚装进篮子,带上大饼和水,和关山月一起去了千佛洞。千佛洞狭小局促,成年人根本转不开身子,关山月有时半跪半蹲着,有时索性趴在佛龛里,妻子就在下面给他递笔墨和颜料。千佛洞里闷热无比,关山月常常满头大汗也浑然不知,妻子不敢轻易打扰,只是不失时机地递上水壶举到他的嘴边说:“喂,喝一口吧。”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关山月临摹了近百幅敦煌壁画。1944年,这批敦煌临摹作品先后在重庆、成都展出,美术界反响强烈,美国新闻处曾提出要用高价收购,被关拒绝,他说,这是他和妻子用血汗换来的珍贵文物,即使生活贫困也不能卖。  

⑤195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调关山月和傅抱石一起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画作,题材定为毛泽东诗词《江山如此多娇》。工作上,二人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前景的松树和西北雪山和长城,关山月来画;大河上下和瀑布则由傅抱石执笔。关山月回忆起当时二人的默契时曾说:“无他,主要由于我们有一个时代脉搏和传统根源的共同基础,有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公共遵守的原则。都有艺术不能脱离政治,但不是政治的附属等共同见解。”接受检验的前一天晚上,两人站在画前,一寸一寸地严格审查,互相揭短挑毛病,三番四次地修补,直到深夜。画作装裱完毕,挂到了人民大会堂最显眼的楼梯拐角处,这幅典型的政治任务作品,成了关山月最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

⑥关山月最擅长的题材还要数梅花,他笔下的梅花或孤傲绝立,或明艳大气。他说:“我老师的老师居廉喜欢梅花,我临摹了很多,从那个时候起便和梅花结下了缘分。”关山月重视古人画梅的意境,他认为“画有古意,未必不新”。

⑦进入耄耋之年,关山月依然马不停蹄地赴各地采风,在黄河壶口观瀑、亲赴西沙群岛,畅游秦岭、武夷、张家界,深入香格里拉、虎跳峡谷底……辞世前不久,他还攀上泰山峰顶。

(选自《文史参考》2012年20期,有删改)

1.概括并简要分析关山月有哪些人格魅力。(6分)

2.第五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关山月绘画取得丰硕成果的主要因素。(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山草壮

刘心武

①他盼着附近的地铁线路早日开通。街角那边早就围起挡板,里面有两层的简易工房。人行道内侧原来栽种着一排海棠树,前几年春天曾是他来回溜达的地方,树下还有两个长凳,他也经常坐在长凳上看车水马龙。今年春天,海棠树全给挖走了。那说明树底下就是地铁工程。混乱的街景意味着好的前景。这些日子,他忍不住仍要到没有了海棠树的杂乱环境里去漫游,望着马路上的车流想心事。

②那长凳,近日晚饭后,常有修地铁的工人占用。那日,他走过去,长凳上一个工人还没摘去安全盔,正抽着支烟。见他,便从凳子中央挪到一边,意思是给他让出一半可坐。这是礼貌,充满善意。他没坐,站着,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起话来。问答间,知道师傅来自南方很远的省份,属猪,四十二了,媳妇在老家经营小卖部,儿子二十岁了。儿子并不怎么争气,初中毕业不愿再上学,跑广东那边打工去了,唉!

③那以后散步,他总愿在那长凳上遇见那师傅,相互聊一聊。互询“贵姓”,知道对方姓张。他是退休人员,入夏,单位组织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了几天。好多日子没再往人行道的长凳去。那天终于漫步过去,远远的,就见张师傅站起来招呼他,忙加快脚步过去,竟有些亲人重逢的感觉。

④张师傅问他:“怎么好多日子没过来?是不是病了?”他就说:“谢谢你关心!没病。去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了!”张师傅让出半边长凳,还给他铺上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他坐下。张师傅问:“看见山庄内午门挂的那个匾啦?康熙皇帝的御笔,他把避字多写了一笔,是不是?走之上头最右边的那个辛,他底下写成了羊字。他皇帝,就能乱写字,这么多年就都由着他!”他吃惊,张师傅怎么对避暑山庄如此了解?张师傅又问:“去看烟雨楼啦?那楼名儿,是乾隆皇帝从唐朝杜牧的诗里受启发,给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不免猜:“你去游览过?”张师傅笑:“没猜对。”

⑤张师傅告诉他,这辈子,还没去旅游过。就是北京,来做工这么多年了,只去过天安门,没进过故宫,没去过长城、颐和园。那怎么对承德避暑山庄那么了解呢?

⑥张师傅道出谜底前,先问:“你的书,包书皮吗?”他答:“我是有包书皮习惯的。”张师傅讲起自己的故事。上学时,发新课本是最快乐的事,就包书皮。初三上学期,母亲病重,药花费大,他想早些出来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知道最后一次有新课本,他格外用心包书。包书皮纸是邻居阿姨给他的画报。那画报图文并茂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他细细读了,给语文课本包书皮,他把有康熙御笔题匾的照片放在正中,看来看去就熟了,仿佛自己游过避暑山庄了。上面的“山庄”是繁体字,是草头下面一个壮,他就念做了“山草壮”。语文考试,他把“避”字里的“辛”写成“羊”,被扣分,他拿书皮上的“题匾”给老师看,老师说:“皇帝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这样写可不行。” 

⑦“王老,”张师傅招呼沉思的他:“你看这马路上又堵成停车场了。”他望着满街的车说:“这不又到小长假了吗?又开始自驾游了。”张师傅抽口烟,像回应他,更像自言自语:“什么时候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假期去旅游,世道就大好了。”  (选自2013622日《新民晚报》,有删节)

1.请分析小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分别写出了张师傅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3.这篇小说中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试举出三处并分析其作用。(6分)

4.请探究作者以“山草壮”为小说题目的深刻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             。   (《诗经·卫风·氓》)         

(2)              礼以行之。  (《论语》)                

(3)君子淡以亲,             (《庄子·山木》)       

(4)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5)青泥何盘盘,             。  (李白《蜀道难》)    

(6)白头搔更短,              。  (杜甫《春望》)     

(7)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杜牧《阿房宫赋》)

(8)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②力田,舍我其谁也。

[注]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上阕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2.下阕开头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2分)

3.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样的心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梓人传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莫能一宇               就:完成

B.家不砻斫之器              居:存放

C.盈尺而曲尽其           制:规模

D.而加焉                    :推举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直接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3.结合文意,请分条概括出宰相的为官之道。(3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3分)

2)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4分)

(3)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