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时江夏太守陶侃与敏大将钱端相距于长岐,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太守杜正冲东奔魏兴,殷亦弃官而遁。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光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光以兵少路远,自败没            分:料想

B. 呵燕令出,斩之以                徇:示众

C.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之        距:拒绝       

D.城固守                        婴:环绕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光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3分)

①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

②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

③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

④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

⑤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⑥光从邈言,使居成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在太守张损战死的情况下,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孤军奋战,连续几次出奇兵打败敌人,突围而出。

B. 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 讨伐邓定时,张光斩杀了与贼人勾结的张燕,才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了百姓。

D. 抵御李运、杨武时,张光因轻信晋邈,最终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⑵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1.C 2.C 3.A 4.⑴皮初等人与贼人交战,张光派出伏兵来配合他们,水军与陆军共同奋战,敌人大败而逃。刘弘上表朝廷表彰张光有特殊的功勋,调任他为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⑵又对张光说:“李运这些人不从事农耕生产,只是在准备武器,他们的意图难以预测,我们要赶紧包围并捉拿他们。”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 距:通“拒”,抗拒,抵御。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表明张光有军事才能。③表现的是刘弘对张光的敬重;⑥是张光为晋邈所迷惑而做出的错误决定;所以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A项,“终于突围而出”与原文不符。所以选A。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发”、“表”“殊勋”“事”“但”“掩”。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年青时就担任郡吏,担任牙门将的职务讨伐东吴有功,被授予江夏西部都尉,后调任北地都尉。 当初,赵王伦担任关中都督,氐族、羌族反叛,太守张损战死,郡县中的官吏与士人很少有能保全下来的。张光率百余人驻守马兰山北,被贼人围困一百多天。张光安慰勉励将士,屡次出奇兵袭击并打败敌人。张光因为兵力太少(并且离主力部队)路途遥远,认为自己一定会兵败身亡。正好梁王肜派遣司马索靖领兵接应张光,部队会合时,全军痛哭,于是就回到了长安。梁王上表朝廷表彰张光“身陷隔绝围困之地,仍像东汉耿恭那样保持忠诚,应该受到提拔与奖赏,以此表明朝廷奖励劝勉之意”。于是,朝廷被提拔他为新平太守,并赐他享用有鼓吹的仪仗。山东中学联盟 陈敏作乱,朝廷任命张光为顺阳太守,加授他为陵江将军,派他率步兵与骑兵五千人到荆州讨伐陈敏。荆州刺史刘弘一向十分敬重张光,称他为南楚之秀。将要与敌人交战,襄阳太守皮初率领步军,派张光设好伏兵等待敌人,武陵太守苗光率领水军,预先把舟舰隐藏于沔水。皮初等人与贼人交战,张光出动伏兵来配合他们,水军与陆军共同奋战,敌人大败而逃。刘弘上表朝廷表彰张光有特殊的功勋,调任他为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在这以前,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因饥饿流浪进入汉中,在成固驻扎下来,逐渐成为匪盗,梁州刺史张殷派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伐他们。邓定窘困紧急,假装向张燕乞求投降,并且馈赠张燕很多金银,张燕十分高兴,因此而延缓发兵。邓定秘密勾结李雄,李雄派遣军队救援邓定,张燕退军,邓定于是就进逼汉中。张光的军队不能进入汉中,停留在魏兴,他就召集诸郡守共同谋划进攻之事。张燕宣扬说:“汉中荒凉破败,又靠近强大的敌人,攻克收复的事情,就只有等待英雄了。”正冲说:“张燕接受了贼人的金银,不按时进兵讨贼,阻止军队进发,延缓剿匪进程,导致我们丢失汉中,这确实是张燕的罪责。”张光因此大怒,呵斥张燕,命令将他拖出,斩首示众。以后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百姓,改变荒凉破败的局面,老百姓心悦诚服。 当时逆贼王如的余党李运、杨武等人从襄阳率三千余家进入汉中,张光派遣参军晋邈率军队在黄金阻挡他们。晋邈接受了李运的重赂,劝张光收容李运。张光听从了晋邈的话,让李运停留在成固。不久晋邈认为李运拥有很多的珍宝,又想要夺取,就又对张光说:“李运这些人不从事农耕生产,只是在准备武器,他们的意图难以预测,我们要赶紧包围并捉拿他们。”张光又相信了他。派晋邈率军讨伐李运,没有攻克,贼人的势力于是就越发强大。张光据城固守,从夏天到冬天,因愤激而得病。辅佐的官员和百姓都劝张光退守魏兴,张光握着剑说:“我蒙受国家的厚恩,不能为国家清除贼寇,现在能够自己死去,就如同升天成仙,怎么能(随便)退兵呢!”话刚说完就死去,时年五十五岁。百姓都悲痛哭泣,远近的人都为他感到伤心惋惜。(《晋书》卷五十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对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于人。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创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资源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人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向自然获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但是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一般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作环境,不管这里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对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还是精神性的概念。环境美的根本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城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保护。而“利居”仍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亲缘性,说明环境与人共生的关系。情感性,说明环境与人的内在心理的关系。文化性,说明乐居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文化意味,浓缩提炼了人类文明的精华,真正体现了家园感。高 考 资 源 网

家园感的实现离不开对环境进行建设。环境建设有两种指导理念:一是功利的原则,二是审美的原则。两个原则必须是统一的,且应以审美原则为主导,也就是说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为景观建设,让工程既有利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又有利于人类的审美。此外,家园感的实现也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是需要科学技术,二是需要理念。在诸多关于环境保护的理念中,“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有积极意义。这里“美”的构成是丰富的,既有来自生态方面自然方面的美,也有文明方面的人工的美。这样,“审美的环境保护”不仅包含了以生态平衡为最高原则的科学的“真”的保护,而且高于“真”的保护。比如,城市中的湖水被污染了,按“真”的保护,主要在治理污染,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它的生态平衡;而按审美的保护原则,不仅要治理污染,还要进一步做一些美化,如湖岸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

环境作为人的家园,既是空间的,也是历史的。我们应该适度开发自然资源,高度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并努力建造乐居的环境。

1.下列有关环境资源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作为环境的自然与作为资源的自然都是人的价值物,参与到人的价值创造中。但二者又有所不同。

B 自然作为环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家园。这种情况下,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C 资源外延小于环境,主要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只有改变获取资源的手段,才能使人与自然不再对立。

D 自然作为资源,可以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是人掠夺的对象,而不加限制地掠夺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2.对原文第二段内容的理想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人类对家的居住功能的追求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宜居、利居、乐居,其中宜居是基础。

B 利居,然把环境作为利用的对象,即重视自然作为资源的价值,忽略自然作为环境的价值。

C 乐居既要体现人与环境的共生关系,又要满足居住者对环境的情感认同,还要体现深厚的文化感,三者缺一不可。

D 环境对人的亲和性与人对环境的依恋感是家园感的表现。乐居满足了人在环境方面的全面需要,因而乐居是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由于资源的枯竭会危及人的生存,所以人类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环境。但与此同时,适度开发自然资源的工作也不能停。

B 湖岸植树栽花,湖中养鱼建亭等保护环境的做法,不仅美化了我们的空间,而且也让家园感具有了持续性。

C 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应强调功利与审美的统一。例如,可以将工程建设转行成景观建设,也就是将审美理念融入工程规划中。

D审美的环境保护理念中的构成是丰富的,它高于科学的的保护,因而保护环境首先要考虑人工美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 0分)

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也可以是模糊的、记忆拼接而成的星星点点。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字。(5分)

满分5 manfen5.com

 

我更喜欢          标志作品。

理由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请概括安徽茶叶发展的三大优势。(每条不超过8字)(6分)

安徽茶叶具有先天和后发的发展优势:长江南北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植被丰富,雨量充沛。特别是以黄山为中心的皖浙赣产区是我国两大“绿茶金三角”之一。山区云雾多,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树有效成分的积累,因而茶叶品质优异。全国十大名茶出于此产区的有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六安瓜片4种。此产区另有霍山黄芽等89种名优茶被列入《中国名茶》榜。此产区拥有全国最早科研所之一的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全国最早茶学专业的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全国两所中等茶业专科学校之一的屯溪茶业学校,并建有农业部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优势:①           ;②           ;③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古以来,文艺中“实”与“虚”的调配,是一门颇费心思的技巧。                        ,一篇文,一幅画,倘若太“实”了,反而会失去神韵。

①“实”中有“虚”或“虚”中有“实”,在中国古代诗文和绘画作品中极为常见。

②如此做法,追求的是一种“象外之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③比如诗人写白马只写“雪中放出空寻迹,月下牵来只见鞭”,画家画寺庙只画出尖尖的屋檐一角,而留出大量空白供读者和观者去玩味。

④这就是清代王士祯所说的:“诗如神龙,见其首不见其尾,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安得全体?”

⑤古人赋诗作画,十分讲究点与染、藏与露的关系。

⑥留出空白就是以“虚”写“实”,“虚”是对“实”的补充和扩展。

A ③⑥①⑤④②  B ①⑤③④②⑥   C ④②⑤③⑥①  D ①③②④⑥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