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名句默写(任选5句)(5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晋代衣...

名句默写(任选5句)(5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                    ,晋代衣冠成古丘。

(3)楼船夜雪瓜洲渡,                     

(4)                    ,吾将上下而求索。

(5)君子喻于义,                      

(6)叫嚣乎东西,                       

 

(1)怅寥廓 (2)吴宫花草埋幽径 (3)铁马秋风大散关 (4)路漫漫其修远兮 (5)小人喻于利 (6)隳突乎南北 【解析】 试题分析: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怅、寥廓、幽、散、喻、隳突。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题(16分)

以简驭繁

沈致远

①围棋发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已相当流行,逐渐流传到东亚诸国,成为东方文化之构成部分。

②围棋之特征:规则最简单,变化最繁复。可与象棋作一比较,象棋有七种不同棋子,计及对弈双方共十四种,而围棋只有黑子白子两种。象棋七种不同棋子走法规则各异,围棋子“众生平等”,弈棋规则可归结为一句话“被围住的子拿掉”。相比之下,两者规则之简繁立见。象棋之棋局变化固然繁复,较之围棋则小巫见大巫。实际上,围棋是所有棋种中棋局变化最繁复的。1996年IBM的“深蓝”电脑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成为轰动世界的新闻。全世界有几百位顶尖电脑专家研究下围棋的程序,至今仍无法让电脑胜过有段位的围棋选手,遑论冠军。

③电脑对付不了围棋,原因在于运作方式。电脑仗其巨大容量和速度,效法“竭泽而渔”,考虑所有走法以评估棋局。国际象棋的棋盘有8×8=64个格子,布下棋子后还剩32空格,所有走法总数虽然很多,电脑尚能对付。现行围棋盘则共有19×19=361个位置。围棋高手一般在心中评估20步棋后才决定落子,20步棋所有走法总数大致相当于地球所包含原子之总数!“泽”变为“汪洋大海”,难怪电脑对付不了。围棋高手是怎么对付呢?他们“见鱼才撒网”,靠的是知己知彼自主判断,只评估20步棋双方之可能走法以决定最优对策。此法不能保证每局必胜,经验丰富之围棋高手可常胜。舍繁就简,人脑比电脑聪明。电脑为何不向围棋高手学习?电脑缺乏自我意识,无法进行自主判断。

综上所述,围棋之哲理可归结为“以简驭繁”:以简单规则驾驭繁复的变化。棋局如是,万物皆同。以简驭繁可对科学思想提供启迪。

⑤生物学在19世纪前基本上是描述性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收录植物1095种。瑞典植物学家林耐的植物分类学包括成千上万种植物,再加上动物和微生物,生物学家穷毕生精力也难窥全豹,这是生物学之复杂性。英国出了一位达尔文,他乘“小猎犬号”周游世界,对所到各地的生物物种进行调查,回去后又考察了一些家养动物。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认为现有物种均由少数祖先逐步进化而来,揭示出千万种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进化论使生物学大为简化,以简驭繁初试身手!一百五十多年来,经过许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现代进化论已发展成为一门严密的科学。贡献最大的是摩尔根之基因论,以及沃生、克利克揭示出去氧核糖核酸(DNA)之双螺旋结构,将基因之物质载体落实到分子水平,发现生物之遗传密码均由A、C、G、T四个核苷酸“字母”拼写而成。所有物种千变万化无比复杂之形态性状,竟然可归结为四个“字母”之不同序列,以简驭繁大放异彩!

⑥达尔文等人可能并不了解围棋,他们从以简驭繁获得启迪源于万物皆同。                     

⑦科学家违反以简驭繁将付出沉重代价。弦论在“教主”威腾率领下,拥有千员猛将,发表万篇论文,经历两次革命,领万物之理一代风骚。遗憾的是,弦论既无与实验符合的理论结果,也提不出可供实验检验的预测。难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因曼批评弦论说:“你们提不出预测,只会找借口。”现实的空间只有左右、前后、上下3维,而弦论却基于多维空间,最初是25维,后来又改为9维,威腾再加1维为10维;究竟是几维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是多于3维。从3维到多维,这已是舍简就繁。弦论提不出可供实验检验的预测是因为有太多预测,令人无所适从。打个比方:一位名为“弦论”的考生扛着大麻袋去应试,名为“实验”的考官出一考题,他从麻袋中倒出无数纸片,对考官说:“答案全在这里,你自己挑选吧!”这样的人能被录取吗?弦论之症结在于:反以简驭繁之道而行之。

⑧引用爱因斯坦一段话作为结束语:“更简单的理论,涵盖更多不同的内容,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这才是更令人信服的理论。”不愧为大师,爱翁对以简驭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

(节选自《文汇报》2013115)

1.第②段加点词“小巫见大巫”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结合相关语段,简述第④段划线句的作用。(3分)

3.概括第⑤段的段意。(2分)

4.下列语句重新组后插入文中第⑥段的空格处。最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3分)

①规律肯定比现象简单,否则要它何用

②复杂现象遵守简单规律

③道理很简单

④科学家从千变万化之现象背后深入下去

⑤这就是以简驭繁

⑥发现其共同适用的规律

A、②,⑥。⑤。④,③: ①?

B、③:①?④,②,⑥。⑤。

C、③:④,⑥。①?②,⑤。

D、④,⑥。②,⑤。③: ①?

5.下列对“以简驭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明的棋手善于以简驭繁取得胜利。

B、最简单的规则蕴涵了最繁复的变化。

C、科学家的研究显示了以简驭繁的结果。

D、科学的进步往往体现了以简驭繁。

6.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既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也有类比论证、引用论证,请结合文章任选两种论证方法加以说明。(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l2分)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他们为新学会的字母而骄傲,继而又克服困难,读懂一句诗或一句格言,又读懂第一则故事,第一篇童话。当多数缺少天赋的人将自己的阅读能力很快就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时,少数人仍然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号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他们儿时便在课本里发现了诗和故事。但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一步地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宏,何等气象万千和令人幸福神往!最初,他们把这个世界当成一所小小的美丽幼儿园,园内有种着郁金香的花坛和金鱼池;后来,幼儿园变成了城里的大公园,变成了城市和国家。变成了一个洲乃至全世界,变成了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永远以新的魅力吸引着他们,永远放射着异彩。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为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的殿宇和院落的庙堂;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复苏。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这个从童话和印地安人故事出发,继续摸索着走向莎士比亚和但丁;那个从课本里第一篇描写星空的短文开始,走向开普勒或者爱因斯坦……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界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和几百年,并为之欣悦无比,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上文提到了但丁和莎士比亚,但丁的杰作有《    ,莎士比亚的杰作有《     。(2分)

2.上文画横线语句中的“金钥匙”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1分),它的表达效果是(2分)

3.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全篇文章中不断地表明了这样一个意思:只有通过研读世界文学,并且不追求任何目的,才能获得真正的修养。

B、上面节选的这两段文字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C、作者把阅读分为两种类型来论述:一类是缺乏天赋的人(包括多数儿童)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类是少数人(少数儿童)成了真正的阅读者,他们在书籍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

D、作者写自己重读《亲和力》的经历,是为了表明重读杰作常能带给我们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4.请任选一条下面的名家读书感言,简要谈谈你的认识(50字左右)(4分)

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阳光。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灯塔。惠普尔说: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意林》杂志的封面上曾经刊登过这么一句话:每个人都能成为完美的自己,只要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

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仁爱还是自私?是孝敬还是“啃老”?是自立还是依赖?是宽容还是计较?请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荒漠中的苇

王剑冰

①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

②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

③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

④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到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称托。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

⑤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

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

⑦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了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

⑧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想起金克木《生命》一诗中有一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暗自笑了。这不知写于何时何背景的诗句,有些明了又有些不明,我这时倒是想改一句:“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

⑨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

(2011年第3期《散文选刊》)

1.(4分)本文开头描写的沙漠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4分)同是弱者,水乡里的苇与荒漠中的苇各有什么不同?请作比较。

3.(4分)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4.(6分)在第⑧段中,作者把金克木的诗句“生命是伴着芦苇的啜泣与哈欠”改为“生命是伴着啜泣与哈欠的芦苇”,请探究作者改动的意图。

 

查看答案

(4分)阅读下面一则短讯,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要求:语言简洁,要点完整,字数20字以内。

3月1日21时许,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件,10余名统一着装的蒙面暴徒持刀在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截至3月2日6时,已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恐怖分子手段极其残忍,罪行令人发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转瞬之间家破人亡,整个昆明沉浸在悲痛中。

但也是在这一刻,昆明各界市民用行动传递爱的力量。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受伤群众,附近的酒店、饭馆打开大门,保护惊恐的旅客。昆明市11个献血点和采血车前都排起了长龙,大街小巷的餐厅、商店用自己的方式向民警、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提供免费餐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