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15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15分)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名我 (           )     (2)莫能 (        )

   (3)有能反是者 (        )   (4)而木之性以离矣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3.与“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B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

C   梅以曲为美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4.从句式特点的角度看与其它句子不同的是(       )(2分)

A  故不我若也               B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C  而卒以祸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5.具体说说本文哪些地方运用了类比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1.的确 比得上 如果 一天天 2.所有长安经营园林游览的富豪人以及做水果买卖的人,都争相把他接到家里奉养。 3.B 4.C 5.通篇类比的手法:以养树类比治民,以他植者扰树类比俗吏扰民,以扰树的结果“木之性日以离矣”类比扰民的结果“故病且怠”,(3分)将抽象的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2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可根据句子大意推断出正确的解释,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凡、取养、者字结构解释。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例句中的“以”,可译为“来”;A项,“以”与“为”是一个词,“认为”义;B项“以”可解释为“来”;C项,“以”与“为”组成一个词;D项,“以”因为。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 试题分析:本题中,C项是状语后置句,而其余几项是宾语前置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5.5】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可以读出,全文是运用了类比的手法;至于作用,应是将抽象的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形象化,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据此作答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郭橐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驼”。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当然很恰当。”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以及种植果树出卖水果的富豪人家,都争着接他到家中雇用他。大家看到橐驼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 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 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作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作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这样比较,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 问的人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习题。(5分)

                            三闾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冈起,萧萧枫树林。

注:①沅湘,沅水和湘江。

1.本诗的“诗眼”是      ,作者把      比作      ,表现出屈原这种情感的深长。(2分)

2.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划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15分)

山间小路                 龙应台

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格尔、韦伯、海德格尔……都曾经在路上徘徊,从哲学家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城的石墙红瓦和渐行渐渺的河景。

我到长沙,什么都不想看,只想去看一条小路,也是一条山中小径;在那条小径上,朱熹,张栻,王阳明,左宗棠,曾国藩……都曾经徘徊,从小径远眺,可以望见古长沙郡的城池和波光涟滟的湘江。

那条小路在岳麓山里,蜿蜒穿梭于书斋亭台、老树池塘之间,覆着青苔或落叶。小路没有名字,有名字的是它牵引环绕的范围,叫岳麓书院。

④9月的一个下午,阳光穿过重重叶层,将老槐树的影子闪烁洒在地面,与书斋稳重密实的投影形成动与静的辉映,小径上光影错落,明灭之间时光恍惚,仿佛望得见前行者踽踽背影。也是九月,不到四十岁的朱熹经过长途跋涉抵达长沙,也是别的都不看,渡过湘江,直奔书院小径,与张栻会面。他要和张栻面对面地讨论中庸里关于中和的概念。两个人不仅私下切磋,而且公开讲学辩论。开讲时,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朱张两人渡湘江来回的地方就被老百姓唤为朱张渡。

一个爱思考的人行走千里只为追究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舆马争饮,座无虚席,只为听一场关于道德的辩论;渡口不以政治人物命名,却纪念两个书立言的人……什么样的社会才允许这样的事情?那必定是一个认识文明、尊重文明的社会,八百年前的中国。

可是这文明又是怎么回事呢?朱张讲学时如何地意气风发,谁能想见朱熹日后的命运,不同意他思想的人要求朝廷将他枭首。朱熹虽然躲过了弃市的下场,却难逃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以终,发丧时,生徒不许聚集。然而,受朱熹牵连而被杖枷流放的蔡元定又哪里想象得到,再过三十年,宋理宗会读朱熹的四书注解而爱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于是逆党变成师,于是伪学又成为官学。如果这是一个认识文明的社会,它又怎么会如此恣意横暴地玩弄文明于股掌之间?

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我竟然可以安安静静地举头细看那屋瓦的颜色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回廊肃静,听得见风吹的声音。如果吊上一盏风铃,檐间一定叮零清脆。可是这屋瓦回廊,我知道,并不都是这么平静的;作为文明的象征,书斋和人一样有时辉煌,有时覆灭这千年书院,时而房舍巍峨,书声朗朗,时而断垣残壁,鬼影幢幢。决定它生死的,似乎也全是那政治的霸权。

文明竟是那么脆弱的东西吗?沿着小径来到百泉轩,历代山长的住所。廊前有一个小小的庭院,院里一口小小的泉水。

不对吧,如果霸权决定一切,这百泉轩怎么还能在千年之后让我看见?那泉里还冒着水呢!

细读书院史,就发现书院之所以建了又毁,毁了却总能再建,是因为和政治霸权一直有一个不灭的抗争力量。譬如朱熹的教育理念: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今日读来犹令人震动,一个社会已经体认到是维系文明的根本,它一定是一个思想发达、海阔天空的社会吧,

譬如书院在1131年毁于战火,湖南安抚使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起,重建岳麓书院。刘珙是个什么人呢?身为礼官。秦桧欲迫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不论是对秦桧不从或者是在废墟中兴学,刘珙对抗的都是政治霸权对文明的压迫,书院历史的构成,就是这两种势力不断的彼此抗衡与妥协的消长过程。

我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徘徊,不忍离去。若有时间,真想在那百泉轩的廊下坐到黄昏,听风从最深邃的起点悠悠吹来。

注:形而上,即抽象的

1.第一段写海德堡“哲学家小径”的作用是(2分)

  (1)                                           

  (2)                                           

2.理解下面这些句子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分)

(1)也许因为天气炎热,也许因为书院里没有附设歌厅茶座,游人零落。

(2)赫曦台上有个六岁大的女孩拿着毛笔,蘸清水在地面练字。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②段中列举的人物中哥德是英国作家,朱熹是中国明代著名文人。

B.“山间小路”其实指的就是岳麓书院。

C.“舆马争饮”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说的是朱熹和张的一场辩论,说明当时社会已对科学十分重视。

D.文章结尾段感情真挚,首尾呼应,耐人寻味。

E.这是一篇游记,表明作者游踪的是第②③④⑦⑨⑿这几段。

F.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叙事简明,描写生动,议论深刻。

4.抓住特点,描写一条自己熟悉的小路,80字左右。(4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任选五句)(5分)

1 看万山红遍,________;漫江碧透,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________。(《诗经•蒹葭》  

3 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老子》)

4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5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

6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__   (李白《将进酒》)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10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鲁迅先生誉之为“                       

2词在唐、五代时已经出现,称        ,到宋代才广为流行,改称词。根据字数的多少,词又分为                               

3《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    集,内容分风、          、颂,,表现手法分为             、兴。

 

查看答案

以“哭过之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