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如山未尝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

1.下列语句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药                  居:聚集,搜集

B.积如山                券:借据,欠条

C.未尝取直              诣:前往

D.终不言                复:回答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清优主          不害清为富也

B、 市人其异,皆笑之     清不怠遇其人

C、 清有道者欤        执道不废

D、 求者益众,其应广     一旦复柄用,厚报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1.D 2.D 3.A 4.B 【解析】 1. 试题分析: D项:“复”应为“再”。A-C项为常用词的生僻义或偏僻词,D项为常用词的常用义,这样命题意在增大阅读能力的检测。其中,C项“诣”的词义在《桃花源记》中出现过。实词题中的生僻词或生僻义项一般来讲是解释正确的,至少到现在还没出现过例外。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错误选项是A,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理解。B,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宋清说:“我不过追求利润以养活妻子儿女罢了,并不是有道德,然而说我愚蠢荒唐也是错误的。”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言文翻译】 (一)宋清是长安西部药材市场上的人,他搜集出卖好药。有从深山大泽来的采药人,一定把药卖给宋清,宋清很好地接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配制他们的方剂,便容易出卖,都称誉宋清。生疮害病的人,也都愿意到宋清处买药,希望迅速治愈。宋清总是乐于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便是没有现钱的人,都给予好药,积累下来的债券堆积如山,也是从未前去讨取药钱。有的不相识的人从远地来写债券购药,宋清也不推辞。到了年底,估计人们无力偿还,便把债券烧掉,始终不再提起。市场上的人因为他的行为与众不同,都笑他,说:“宋清是个愚蠢荒唐的人。”也有的人说:“宋清大概是个有道德的人吧?”宋清听到这些议论,说:“我不过追求利润以养活妻子儿女罢了,并不是有道德,然而说我愚蠢荒唐也是错误的。” 宋清买药四十年,烧掉药债债券的有一百几十人,有的人后来做了朝廷的大官,有的人成了管领几个州郡的封疆大吏,享有很高的薪俸,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上门馈赠宋清财物。即使有不能立刻报答,而且赊账以后即死去的人成百上千,这也并不妨害宋清发财致富。宋清求利的目光远,目光远所以收益大。哪里像那些小商人啊!一次讨不到货款,就勃然大怒,两次就詈骂并与之结仇了。他们求利的方法,岂不是太狭隘了吗!我发现愚蠢的人倒是有的啊。宋清的确是用上述方法获得大利,行为又不荒唐,坚持他的做法不改变,终于致富。来求他的人更多,他接待的范围更广。有被贬官放逐沉沦失意,亲戚和朋友都冷眼看待他的人,宋清也并不怠慢;遇到他们有病,一定像过去一样给好药。一旦他们重新当权,就更加厚重地报答宋清。他从长远考虑来求利,都类似这样。 我看现在的朋友,得势时便攀附,失意时便抛弃,很少有能像宋清的行为的。唉!宋清是个买卖人,现在的朋友有能期望别人报答像宋清那样目光长远的么?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 柳宗元先生说:“宋清身在市场却不用市场的道理,可是身在朝廷、在官府、在学校乡里自称为士大夫的人,反倒争着不停地做买卖,可悲啊!这样说来宋清就不仅仅不同于一般的买卖人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鸿门宴》节选,完成题。(2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与“至鸿门,谢曰”一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乃令张良留谢。                  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听细说        ②敢以烦执事     再拜献大王足下    ④且君尝晋君赐矣

A.①小人的谗言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又               

B.①详细的话     ②执掌事务       ③又               

C.①小人的谗言   ②对对方的敬称   ③拜两次            给予

D.①详细的话     ②管理事务      ③第二次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

A.①遣将距关                 ②君安与项伯有

B.①击沛公于坐               ②不如善遇之

C.①范增数目项              ②先破秦人咸阳者

D.①秦伯,与郑人盟           ②范增项羽曰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在现代汉语里已不再使用的一项是(     )

A 为之奈何    B 约为婚姻  C 秋毫不敢有所近   D 项伯许诺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举所佩玉玦以示之三    者:人   B.常身翼蔽沛公          以:用

C.与斗卮酒              则:但是  D.招樊哙出              因:因为

6.下列各句,与“籍何以至此?”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客何为者?                  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7.对“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这句话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

B所以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

C故此将要派遣官兵去把守关口,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出和意外事故。

D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口,用来防备偷盗的贼人进入城中发生事故。

8.对下面两句话的意思,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②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A 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B 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范增用眼睛看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指示他。

C ①今天有急事,因为是旧交特意来告诉我。 ②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

D.①现在事情危急,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②范增多次示意项王,拿佩戴的玉玦来多次给他看。

9.下列对本文节选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部分共写了四件事:刘邦谢罪,范增举块,项庄舞剑,樊哙闯帐。这些事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以刘邦集团上下一心,共同应对危机。

B.本部分运用对比的手法,用项羽在优势下恃勇骄横,毫无远虑与刘邦在劣势下能忍辱负重,善于保存自己对比,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C.文中写刘邦入关后“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而当项羽要击破他时,又惊呼“为之奈何”,并将错误推到别人头上。这表现出他善于应变的性格。

D.本部分在刻画人物方面,语言具体生动,形象丰富。刘邦的话,则表现出他老谋深算,急于事功的性格;而范增的话表现出他能屈能伸、狡诈多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每题2分,共6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燕国陵之耻除矣          见:这里当“被”讲。

B 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 今闻将军之首              购:重金征求。

D欲长侍足下        虽:虽然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今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

③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④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 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C 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 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查看答案

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在文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与郑人盟                说:高兴。

B.且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C.唯君之                        图:考虑。

D.晋函陵                        军:军队。

2.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于楚也        贰:从属二主      B.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若不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夫人之力不及此       B约为婚姻

C若亡郑有益于君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无理于晋                 以:因为,表原因的连词;

B若不阙秦,将取之           焉:那里、怎么,表反问的语气词;

C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然:这样,代指上文的事;

D还也                     其:还是,表商榷的语气词。

5.下列加点的“之”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B.邻厚,君之薄也

C.夫晋,何厌有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过也

6.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

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

7.根据文意,为下列句子补出省略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

A……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许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代灭亡郑国)烦执事。

C若舍郑以为(之,代郑国)东道主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8.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下臣虽强壮,但是不如别人。

B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用灭掉郑国的办法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您曾经得到过晋君的赏赐啊!

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别人的力量而保护自己,不仁义。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邻之厚,君之薄也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就相对削弱了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我们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

D.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现在危急,请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10.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师的理由,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让晋占领了郑,那么他们还要扩张势力,就势必危及秦的安全,这种损秦肥晋的做法,对秦实在是非常不利的。

B.相邻的晋国实力雄厚了,实际上秦国自己的力量就削弱了,保留下郑国对秦也是会有好处的。

C.秦对晋侯有过恩赐,但晋侯回国后就违背承诺,并迅速修筑防御工事拒守。

D.秦军欲越过晋国并看不起远方的郑国,这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事。

1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不仅撤了兵,而且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但晋文公认为不可。

C.晋文公认为,没有郑文公的力量他是不能回国为君的,借人之力反而去蒙蔽欺骗人家是不讲仁义的。

D.晋文公还认为,丧失了人家所给与的恩赐是不明智的,用分裂代替和好,这也不算是武勇。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个文明古国,音乐的发展也有悠久历史,但古乐曲是五声音阶,同西方有别。五音是指:宫、商、角、徵、羽。

B.《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又名《春秋左氏传》,它与《谷梁传》《公羊传》被称为“春秋三传”,相传《左传》的作者与《国语》同为汉末史官刘向。

D.《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因长于说事而著名,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我国古代东周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活动,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查看答案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在交际中很讲究礼貌。比如,在提及对方使表示恭的言辞。这是交际的需要,也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根据所提供的语境,下面四句话用在信函中讲究礼貌的一句是(    )

语境:学生会准备举办“中华传统礼仪”专题报告会,宣传干事给前来作报告的德高望重的专家发去信函。

A学生会恭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等候您。

B学生会邀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等候您。

C学生会邀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迎候您。

D学生会恭请您莅临我校作专题报告,届时,我在学校门口迎候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