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东皋以舒啸;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引壶觞以自酌, 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                     (王勃《滕王阁序》)

(6)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临清流而赋诗 (2)穷且益坚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眄庭柯以怡颜 (5)潦水尽而寒潭清 (6)泉涓涓而始流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诗中表达什么感情?(5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

 

查看答案

阅读《归去来兮辞》(文略),完成小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眄庭柯以怡:使……愉快。         B翳翳以将入景:景色。

C乃瞻衡宇:看见。               D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悟已往不谏/知来者可追      B瞻衡宇/设九宾礼于廷

C策扶老流憩/云无心出岫      D门虽设常关/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3.下列表述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地享尽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确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5分)

(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个本民族的专用名称,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共同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这些姓皆从“女”字旁,从一个方面表明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与现今的观念不同,在先秦时期,姓、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出现姓、氏上下两级结构,是因为当一个氏族由于世代久远、人口增殖而规模越来越大时,氏族内一些成员间的血缘关系就会越来越淡,有些成员甚至可能已经找不到与另一些成员间的血缘联系了。这时,民族内一部分血缘关系较近的人便会结成次一级的血缘组织,而次一级的血缘组织也会有相互识别的符号,这就是“氏”。

姓与氏作为不同级别血缘组织的名号,在先秦时代的区分很明显。首先,在对始祖的追溯上,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历史悠远,世系模糊,因而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地追溯,每个姓的祖先只能出自想象;而氏由于所代表的家族组织历史较晚,世系清晰,其始祖多数可以确切地知晓。比如春秋时鲁桓公的三个儿子所建立的家族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孟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庆父,叔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叔牙,季孙氏的始祖可以追溯到季友,而三家共同领有的“姬”姓的始祖,却只能想象为传说中的人物黄帝。其次,在姓氏应用规则上,先秦时代是男子称氏,女子称姓。现今的一些姓氏书为先秦男子也冠上了姓,如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其实都是不符合先秦实际的错误称谓。周公在先秦典籍中多被提及,均无称“姬旦”者,其被称为“姬旦”,是晚至《晋书·王浑传》才有的事。大概到了晋代,人们对先秦姓氏应用规则已不甚清楚,遂以后世制度相比附。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由氏族、家族两级形态向单级的个体家庭形态转化,姓氏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姓与氏合流。原有的姓、氏都无区别地成为新姓氏制度中的新姓,此后无论单称“姓”、“氏”,还是合称“姓氏”,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其次,姓氏在应用规则上不再有男女之分,无论男女,其个人称谓都以姓加名的形式出现,人们所熟知的秦王“赢政”,刺杀赢政的“荆轲”为荆轲击筑送行的“高渐离”,都是如此。再次,以前同姓即意味着同祖,但姓氏合流之后的新姓多数是由从前的氏转化而来,因而变化后的同姓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血缘关系。比如春秋时期的几个国家都有孔氏,鲁国的孔氏娃子,属殷商遗族;郑国的孔氏姓姬,为周厉王之后;陈国的孔氏姓妫,据称出自虞舜。这三支孔氏在变化之后都转为了孔姓,但三者并不必然地沾亲带故。新姓氏制度自战国中期确立以后,一直沿用至今。

(摘编自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1.下列对中国人姓与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的姓最初是一个氏族用来区别于其他氏族的专用名称,在一个氏族内部,其全体成员的姓是相同的。

B.中国人的姓最早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当时的姓如姬、姜、姒、妫、姚、好等都从“女”字旁,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C.先秦时期,姓是氏族组织的名称,是高一级的结构;氏是氏族内部家族组织的名号,是次一级的结构。

D.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大,氏族内部一些成员的血缘关系逐渐变淡,甚至相互失去了血缘关系,用以相互识别的“氏”便产生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姓所代表的氏族组织,其真实的始祖已无法明确追溯;与此不同,氏所代表的家族组织的始祖大多可确切知晓。

B.春秋时期的盂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从氏的方面追溯,他们的始祖不同;从姓的方面追溯,他们又是同一始祖。

C.今人错误地称周文王为“姬昌”,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应该是误认为“姬”是他们的氏。

D.战国时代,由于社会血缘组织的结构形式发生变化,姓氏制度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首要的变化是姓与氏合流,融二为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姓与氏在先秦时期虽然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却都是同一血缘关系的成员用以相互识别的符号

B.先秦时期,男子称氏,女子称姓,这大概是因为姓最初产生于母系社会时期,而氏则产生于母系社会之后。

C.战国时代,姓与氏合流,不论单称还是合称,其所代表的都是个体家庭的名号,两者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了。

D.姓氏合流之后,同姓却不一定同祖,原因在于合流后的新姓多自以前的氏转化而来,而先前同样的氏未必是同一个姓。

 

查看答案

作文(40分)

在个人经历中、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经历或看到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请以“跟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将下面四句诗,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一次,唐朝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杜甫、李白四位好友在一起饮酒赏月。席间,有人提出以圆月酒杯为内容各吟一句联成一首绝句,联不上者不得喝酒。贺知章先吟出第一句:“       ”吟罢,他斟了一杯酒。王之涣续吟第二句:“       。”随机,他也给自己斟了一杯酒。杜甫先斟了一杯酒,放在自己面前吟道:       。”下面该李白了,只见他慢条斯理伸手将三杯酒全端在自己面前一饮而尽,然后哈哈笑着吟道:“       ”另三位诗人大笑不已。

①金樽斟酌月满轮

②手举金樽带月吞

③圆月跌入金樽内

一轮圆月照金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