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

陈众议

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

《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

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事致使工作被耽误,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一分灵感,九分汗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这正是马尔克斯成功的秘诀。

马尔克斯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是难得的古道热肠。他与巴尔加斯·略萨(201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拉美文豪)的“恩怨情仇”曾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然而,他从未在略萨走向诺贝尔文学奖的道路上使绊。2007年,适逢《百年孤独》诞生40周年、自己80岁生辰,他主动向略萨示好,请后者为新版《百年孤独》作序。

上世纪50年代,他曾流亡巴黎,寄居在一家小客栈的阁楼中。当时他穷困潦倒,不仅付不起房租,就连一日三餐也无法保证。后来,当他不得不离开巴黎、流亡墨西哥时,房东放了他一马。万万没想到,这个一文不名的穷书生30年后会带着一大沓钱连本带息加倍地专门回来补交房租。当时,房东已经过世,房东太太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接待了马尔克斯这个“唯一记得来补交房租的人”,并说她不想也不能收这个钱,因为她被来者的诚信感动,同时也要替天上有知的丈夫做一件大事:对世界文学尽一份力!

1982年,他辗转联系上心仪已久的嘉宝。嘉宝是电影史上的“默片女皇”,他青年时期的偶像,但那时已然是个无人问津的孤独老妪。马尔克斯的造访使她喜出望外,他们促膝长谈。见马尔克斯不断用手揉他的眼睛,嘉宝便戴上老花镜、取来放大镜。原来是一根睫毛掉进眼睛里了。

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

然而,当终于有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了《百年孤独》的版权时,它同时也成了中国不少年轻人“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

斯人已矣。文学的伟大传统呢,如今安在?作家的丰富遗产呢,也许只是聊作谈资、偶尔被人一提罢了。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文中称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在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14年4月18日,病逝于墨西哥城,享年87岁。

②略萨与马尔克斯可以说是一生的朋友和敌人。早年略萨与马尔克斯是亲密无间的好友,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两人开始决裂,决裂的原因也一直被认为很诡异。1976年马尔克斯到墨西哥参加电影首映时巧遇略萨,马尔克斯上前打招呼,略萨一记老拳将马尔克斯打倒在地。2007年,两人和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百年孤独》上市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安宁。

B.流亡巴黎时,马尔克斯穷困潦倒,房东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30年后,马尔克斯回去报恩,房东太太没有接受,但大为感动。

C.马尔克斯的作品进入中国后风靡一时,对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是作品的内容被关注,后是作品的形式被关注。

D.在中国,除了主流作家或年纪较大的读者外,年轻读者对《百年孤独》不感兴趣,更有甚者认为此书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作品。

E.马尔克斯去世了,以他为代表的拉美文学后继乏人,他留下的作品也乏人问津,在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经典往往被忽略。

2.本文通过哪些事情表现马尔克斯襟怀磊落,知恩图报及凡人心态的?(4分)

3.马尔克斯在中国有怎样的影响?请简要分析。(6分)

4.作者说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同时又是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两者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1.(4分)A D 2.(4分)不计前嫌请略萨写序。时隔30年连本带息加倍专门回来补交房租。获诺奖后造访年老孤独的嘉宝,与之促膝长谈。(一点1分,三点4分) 3.(6分)①80年代,风靡中国,中国读者关注其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 ②90年代,《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本质深深感动和影响了莫言、阎连科等一批中国作家。 ③现今,马氏在中国影响式微,年轻读者与马尔克斯及其作品正渐行渐远。(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不矛盾,自《百年孤独》上市后,马氏功成名就,各色人物各种荣誉蜂拥而至,马氏内心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成为世界上最热闹的人之一(1分)单是,那些关注他的人都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并不关心马氏内心的需求和内心的孤独,他们需要的只是马氏头上的光环(1分);马氏的一切都被暴露在公众之下,作为平凡人的幸福一去不复反了。 【解析】 1. 试题分析:B 项原文说房东只是放了马尔克斯一马,选项中“给予他极大帮助”夸大事实。C“内容”与“形式”顺序反了。E“拉美文学后继乏人”“这是个只需浅显的时代”错。在中国,马尔克斯所代表的文学传统不再被年轻人关注,不能理解为 “拉美文学后继乏人”,更不可说“这个只需要浅显的时代”。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要筛选的是能表现马尔克斯襟怀磊落,知恩图报及凡人心态的事情,因此只要认真地梳理文本,按照“表现马尔克斯襟怀磊落,知恩图报及凡人心态”这个标准来筛选,然后加以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也是信息的筛选,对此,也是在文本中找到相关段落,筛选出相关的语句。马尔克斯在中国的影响集中在文本的最后两段中,在这两段中,可注意关注其段落层次,找出其关键性的语句。抓住“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 这句话,就可顺藤摸瓜其后面的语句中抓住信息:“上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年轻读者正渐行渐远,他们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伟大的文学传统。除了《百年孤独》,其实马尔克斯的其它作品,甚至中短篇小说也乏人问津。”有了这些语句,然后加以概括并略加解释。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 解答本题,可结合文本的内容,了解文章中所说的的马尔克斯最不孤独指的是什么,孤独又是指的是什么。可先在文章中找到这两句话在原文中的位置,“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同时,他又矛盾地成了这个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这在文章第三段的段首,承上启下,因此联系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就能得到本题答案。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6分)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战国策》)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记念刘和珍君》)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4.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

5.               ,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左传》)

6.               ,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鸿门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非矢石之难,而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①貣②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民。”后何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苟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   ②貣(tè):向人求物。跣:赤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非矢石之难               被:蒙受

B.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     说:同“悦”

C.君自                   谢:告辞

D.何年老,素恭谨,徒入谢   跣:赤脚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       得复见将军

B.何从计,上说               以乱易整,吾还也

C.后何民请曰                 若入前寿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   度我至军中,公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①吕后用何计诛信    ②让封辞赏    

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     

⑤后何为民请        ⑥徒跣入谢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众人都祝贺萧何。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5.翻译下面句子(8分)

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4分)

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战国策》)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笑武阳              顾:回头看      

B.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C.秦王惊,自而起          引:伸直身子   

D.荆轲,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废:残废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而乃手共搏之

A.次进                      B.故荆轲逐秦王

C.必得约契报太子也          D.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3.下列句中加点通假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武阳色变       振:通“赈”    

B.群臣惊愕,起不意   卒:通“猝”

C.秦王柱而走         还:通“环”      

D.图穷而匕首         见:通“现”

4.下列对情节、人物及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描写了荆轲刺秦王过程中“顾笑武阳”“图穷匕见”“倚柱笑骂”等惊心动魄场面。

B.写荆轲“笑”——“顾”——“前”三个动作,衬托出秦武阳的胆怯和秦王的威严。

C.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从侧面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

D.选文最后写荆轲事败之后“倚柱而笑,箕踞以骂”,从正面刻画了荆轲的英雄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范增数项王 太子 烛之武退秦师 与郑人 其人居未来

项伯杀人臣 ⑦吾得事之 ⑧常以身蔽沛公 ⑨群臣 ⑩此其志不在

A ①⑦/②⑨/③⑥/④⑤/⑧⑩ 

B.①④/②⑨/③⑥/⑤⑩/⑦⑧

C.①④/②⑥/③⑨/⑤⑩/⑦⑧

D.①⑦/②③/⑥⑨/④⑤/⑧⑩

 

查看答案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群臣侍殿上者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者也     忌不自信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竖子不足与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