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似乎在重复,其实生活也在改变,无论成年人还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似乎在重复,其实生活也在改变,无论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都将在变化中成长,只是我们不易察觉,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人和环境,也许你会有很多别样的感受。

请以“改变”为话题作文,标题自拟,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 “死短命鬼,不是说你中午不回来的吗,又在这里翻箱倒柜的!猪都被你吵醒啦!” 在忍了一个星期的午睡噪音后,我终于爆发了,发泄着我心中的不满。但并没有人在意我的抗议,他们仍自己做自己的事,发出刺耳的噪音…… 我不习惯。很不习惯。 晚上,我跟妈妈通电话:“妈,我想回家!”“怎么了,宝贝?”“我在宿舍很不好!我晚上要吹风扇,她么说会很冷,不让我开。我眼睛比较敏感,夜晚有光照到我的眼皮上,我就会醒,我便要关灯睡觉,可他们硬要开灯睡,每天早上被光亮照醒,结果上课就打瞌睡。我每天中午都要午睡,他们不睡还每天吵我睡觉。连晚上还带朋友来我们宿舍睡,大半夜还在嘻嘻哈哈,打扰人睡觉……”已经高一的我禁不住对电话那头的妈妈小声啜泣起来…… “唉!”电话那头的妈妈给我的回应只是一声长长的叹息,让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那为什么别人就不会不习惯呢?”妈妈又问我。“他们已经习惯了呀!”我顺嘴回道。“那为什么你就习惯不了呢?”我无语以对。“宝贝,所有的‘不习惯’都将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习惯’,你不能去适应别人,因为你有你自己的思想,有你自己的习惯。同样的,别人也一样。你不能把你的思想,你的习惯加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不会因你而改变生活习惯。所以如果你改变不了他人,就改变你自己吧,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这个社会……” 尽管我对妈妈的大道理很不耐烦。但我还是记住了这句话“如果你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你自己”。我相信妈妈,她总是教会我很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我开始尝试早起,在早晨的灯还没亮之前我就先起来背单词;我开始习惯没有空调风扇的炎热夏日;我开始习惯听着噪音交响曲午睡;我开始习惯在周围的同学讨论明星、微博时安静的做作业;我开始习惯…… 是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里,我们在变强大的路上不能改变客观环境,亦不能让别人为我们改变,我们只有改变自己,适应他人。因为我们不够强大。我们只有改变自己,在残酷的竞争中留下来,才能变强大,强大到睥睨天下。 所以,现在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的作文,根据材料提示,我们需把握“改变”的内涵和外延,领悟“改变”的本质和意蕴。改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有正面和反面之别。从所给材料看,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写积极的、正面的改变。所以考生需认识到,改变是现实中的一种生存状态,人生一直处于改变之中。从幼稚到成熟是改变自己,从懦弱到勇敢是改变自己,从平凡到伟大,从拒绝到接纳,从厌恶到热爱……都是改变。巨大的改变可以是人生观、世界观、情感等,微小的改变也可以是态度、动作,甚至只是一个表情。改变是一种成熟,一种勇气,一种修养,同时更是一种睿智。改变的结果常是丰富人生的内涵,完成自我的超越,获得人生的成功;反之,不愿改变或不善于改变常导致失败的降临或悲剧的发生,给社会、人生留下遗憾、痛苦和悔恨。考生只需围绕这些内容落笔都是符合题意的。文体上,本题限定是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要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情意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在于它的高低,而在于厚重;援助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在于它的大小,而在于适时。

 

查看答案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5分)

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高速发行,尤其是一批蓝筹公司的发行上市,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 997家,总市值27万亿元。股市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即便美联储的6000亿美元(相当于4万亿元人民币)全部流进A股市场,也只是相当于股票市值增长15%而已,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几年的屋子里的旧书搬了回来,清点整理中,我发现了很多书还在,像看见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喜悦,当然也让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贵的书籍都不在了。

②最近我又要讲现代诗歌,很想意外发现我当年珍爱的那本《朦胧诗选》,那本朦胧诗集收录了北岛、舒婷、顾成、江河、杨炼、梁晓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写的发抒、反思文革的诗歌,我非常喜欢。90年代出来教书,那时的教材政治化太浓,我就一直给学生们讲这些朦胧诗,一届一届地讲,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了就有同学借阅,但因为这本书要用于教学,在那个年代又不好买,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紧,但后来还是一时疏忽,找不到了。也许这不是我的疏忽,实在是那本书太好了,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那实在是一本“及时雨”。

③我从教20多年了, 20多年穷老九的拮据生活,我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那是一定要破财购买的,20年来我不间断地购买,又不间断地流失。大部分是被学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阅,有些书籍我还记得被谁借走的,大部分说不出来历了,虽然20年来那些书籍不间断地在一路丢失,但是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而遗憾,因为它不像钞票金银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担心它会被人当着引火材烧掉,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那些遗失的书籍散落在人间,不断地流传,书上的文字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感染,不断地孕育精神,那是书籍产生的本质目的。

④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不少书籍,《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还有《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啄木鸟》等不少杂志,这些书和杂志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我在青少年时期有幸读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黄历外父母没有买过一本书。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学借阅的,只记得有一本《东周列国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来的,现在书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归还他。我感谢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让我读到这些书的同学和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施予我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恩惠。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珍爱的书籍的丢失而可惜,因为它也许不断地在施予,这是书的作用,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

⑤我还记得我用于课外教学用的现代小说,有一次被一个学生借阅了,我知道是谁借阅的,我向他索要了几次,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我,这事就过了。那个同学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几年后,我的这个学生来看我,提了一大堆书,只记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他告诉我他当时把我的书给弄丢了,没法交代,希望这样能弥补。他92年高中毕业,96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现在是处级干部,写作很厉害,是单位的笔杆子,也许那些书在他的人生启蒙中有了些作用。

⑥原本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热爱书籍的民族,明代的张溥每读一本书都要亲手抄录七遍,他的书斋因此命名“七录斋”,宋濂《赠东阳马生序》里就讲过他借书抄书的情景,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时期人们写书读书都不容易,他们习惯把书全部背下来,汉初因为始皇焚书,好多人是靠记忆把书传下来的。我们不如古人文章好,缘于我们不如古人读书花的功夫深。

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更不需要为我的《朦胧诗选》遗失而遗憾了,现在我的教学很方便,互联网上要找谁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现在读书也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读书了,在他们最需要广泛阅读的时候,他们却被迫沉浸在题海里。

⑧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关于各国全民阅读的调查,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中国人的阅读排位。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

2013-9-15

1.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搬书时发现自己以前读过的旧书还在时的喜悦和生活拮据时仍然坚持破财买书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对精神追求的珍视。

B.作者谈到《朦胧诗选》,表现了作者在文化僵化的时代,作为有前瞻的教师将其作为补充教材的珍视,并为其最终流失而深表遗憾,也流露出对借书不还的现象的谴责。

C.作者家里只有一本黄历,说明家境贫寒,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能够借阅到同学和叔叔阿姨们的书籍阅读感到庆幸和感激,这是他的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

D.作者用一个考上武大的学生还书的事例具体生动地印证了书籍带给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表意具体生动。

E.最后一句用各国全民阅读调查排位,委婉揭示出当今时代青少年和大众阅读现状,寄寓深切的忧思,从而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2.解释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含义。(6分)

(1)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3分)

(2)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3分)

3.从这篇充满温度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4.文章最末一句“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你以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民阅读不良现状,怎样才能拯救阅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雨巷》)

④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

                  ,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看。

1.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4分)

2.诗人主要抒发了深切的思归之情,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请简单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