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5分) 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5分)

经过最近几年新股的高速发行,尤其是一批蓝筹公司的发行上市,目前中国股市的规模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1 997家,总市值27万亿元。股市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即便美联储的6000亿美元(相当于4万亿元人民币)全部流进A股市场,也只是相当于股票市值增长15%而已,并不是一个天文数字。

 

示例:股市的发展,增加了资金吸收的力度。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可分为两层,第一次说最近几年股市长足发展,第二层则是说“股市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资金吞吐量的扩大,目前中国股市完全有能力接纳更多的资金进入市场”,综合两层意思,可知,本题这段话的意思是在谈股市的发展与资金吸收的关系,考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

 

①最近安居,我把我出租几年的屋子里的旧书搬了回来,清点整理中,我发现了很多书还在,像看见我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喜悦,当然也让我想起了我收藏的很多珍贵的书籍都不在了。

②最近我又要讲现代诗歌,很想意外发现我当年珍爱的那本《朦胧诗选》,那本朦胧诗集收录了北岛、舒婷、顾成、江河、杨炼、梁晓斌、卞之琳等人七八十年代写的发抒、反思文革的诗歌,我非常喜欢。90年代出来教书,那时的教材政治化太浓,我就一直给学生们讲这些朦胧诗,一届一届地讲,孩子们非常喜欢,讲完了就有同学借阅,但因为这本书要用于教学,在那个年代又不好买,所以我是一直看管得很紧,但后来还是一时疏忽,找不到了。也许这不是我的疏忽,实在是那本书太好了,对于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们那实在是一本“及时雨”。

③我从教20多年了, 20多年穷老九的拮据生活,我不舍得将钱花在自己的衣食上,但碰到自己心仪的书籍那是一定要破财购买的,20年来我不间断地购买,又不间断地流失。大部分是被学生借走,少部分是被同事借阅,有些书籍我还记得被谁借走的,大部分说不出来历了,虽然20年来那些书籍不间断地在一路丢失,但是我从来不因为这个而遗憾,因为它不像钞票金银珠玉一般消耗散去,也不担心它会被人当着引火材烧掉,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那些遗失的书籍散落在人间,不断地流传,书上的文字不断地传播,不断地感染,不断地孕育精神,那是书籍产生的本质目的。

④我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不少书籍,《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封神演义》《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说岳全传》《东周列国志》等,还有《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十月》《啄木鸟》等不少杂志,这些书和杂志是我青少年时期的精神食粮,我在青少年时期有幸读了,可我家里除了一本黄历外父母没有买过一本书。这其中大部分是向同学借阅的,只记得有一本《东周列国志》是我在我表叔家里玩借来的,现在书也不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没有归还他。我感谢我的青少年时代那些让我读到这些书的同学和叔叔阿姨们,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施予我少年时代弥足珍贵的恩惠。所以,我从来不会因为我珍爱的书籍的丢失而可惜,因为它也许不断地在施予,这是书的作用,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

⑤我还记得我用于课外教学用的现代小说,有一次被一个学生借阅了,我知道是谁借阅的,我向他索要了几次,直到毕业都没有还给我,这事就过了。那个同学的成绩很好,考进了武汉大学哲学系,几年后,我的这个学生来看我,提了一大堆书,只记得其中有《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书籍,他告诉我他当时把我的书给弄丢了,没法交代,希望这样能弥补。他92年高中毕业,96年大学毕业以后一直在省政府部门工作,现在是处级干部,写作很厉害,是单位的笔杆子,也许那些书在他的人生启蒙中有了些作用。

⑥原本我们这个民族是个很热爱书籍的民族,明代的张溥每读一本书都要亲手抄录七遍,他的书斋因此命名“七录斋”,宋濂《赠东阳马生序》里就讲过他借书抄书的情景,为了不延期,天大寒,抄得手指都僵硬了;先秦时期人们写书读书都不容易,他们习惯把书全部背下来,汉初因为始皇焚书,好多人是靠记忆把书传下来的。我们不如古人文章好,缘于我们不如古人读书花的功夫深。

⑦进入互联网的时代,我更不需要为我的《朦胧诗选》遗失而遗憾了,现在我的教学很方便,互联网上要找谁的作品都非常容易;现在读书也很方便,但是我们的孩子不读书了,在他们最需要广泛阅读的时候,他们却被迫沉浸在题海里。

⑧最近,看到一则消息,关于各国全民阅读的调查,我用脚趾头想想也知道中国人的阅读排位。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

2013-9-15

1.以下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作者搬书时发现自己以前读过的旧书还在时的喜悦和生活拮据时仍然坚持破财买书的材料,体现了作者对书籍的喜爱,对精神追求的珍视。

B.作者谈到《朦胧诗选》,表现了作者在文化僵化的时代,作为有前瞻的教师将其作为补充教材的珍视,并为其最终流失而深表遗憾,也流露出对借书不还的现象的谴责。

C.作者家里只有一本黄历,说明家境贫寒,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能够借阅到同学和叔叔阿姨们的书籍阅读感到庆幸和感激,这是他的书被借阅流失而不遗憾的主要原因。

D.作者用一个考上武大的学生还书的事例具体生动地印证了书籍带给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表意具体生动。

E.最后一句用各国全民阅读调查排位,委婉揭示出当今时代青少年和大众阅读现状,寄寓深切的忧思,从而收束全文,画龙点睛。

2.解释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和含义。(6分)

(1)没有引火材的年代没有人愿意烧掉一本珍爱的书籍,而现在人们虽然不珍惜书籍,但也不需要用书籍做引火材了。(3分)

(2)相对于金钱来说书籍的传播具有精神温度,不似金钱仅满足物质甚至于增长冷血的欲望。(3分)

3.从这篇充满温度的散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4.文章最末一句“是谁造成了中学生和全民阅读的现状?谁能拯救阅读?!”,你以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全民阅读不良现状,怎样才能拯救阅读?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万水千山只等闲。(《七律·长征》)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雨巷》)

④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再别康桥》)

                  ,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

寒夜次潘岷原韵

(清)查慎行

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

不知十月江寒上,陡觉三更布被轻。

霜压啼鸟惊月上,夜骄饥鼠阚①灯明。

还家梦绕江湖阔,薄醉醒来句忽成。

[注]①阚:看。

1.哪些诗句表现了题目中的“寒”字?(4分)

2.诗人主要抒发了深切的思归之情,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请简单赏析。(4分)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划线句子断句。(限划8处)(4分)

太史公曰:“《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孔子世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

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毋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之。    让: 谦让

奢不能                                  难:困难。

妾请无随                                坐:坐下。

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廉颇易与,降矣!              若属皆为所掳     

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王所赐金帛,归藏           良曰:“长臣”          

尝与父奢言兵事              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3.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和课文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3分)

(2)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4分)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4.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