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这首律诗的顺序已经打乱,请调整句序,将其复原。(只写序号)(3分) ①天涯轩...

下面这首律诗的顺序已经打乱,请调整句序,将其复原。(只写序号)(3分)

①天涯轩雪霁寒霄  ②夷歌数处起渔樵  ③三峡星河影动摇   ④人事音书漫寂寥

⑤野哭几家闻战伐  ⑥五更鼓角声悲壮  ⑦卧龙跃马终黄土   ⑧岁暮阴阳催短景

 

⑧①⑥③⑤②⑦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语句排序,题干明确这是一首律诗,给它排序就要按照七言律诗的格式要求和诗句之间的关联关系去对应。律师有偶句押韵(有的包括首句)和颔联颈联对仗的要求。再则,诗歌还有起承转合的结构,通常有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的表达方式。把握以上常识并综合运用即可。本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阁夜》。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共18分)

人在胡同第几槐

刘心武

1)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

2)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

3)后来我搬出那四舍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

4)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

5)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

6)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

7)过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

8)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着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多划分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

9)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一直想画一幅画,表达他对北京的热爱,但因生活经历的变化,一直没有画成这幅画。

B.作者心中前后两幅画的画面虽有变化,但大槐树不变,表明作者对北京的传统生活始终热爱。来源:

C.作者在文中一再指出五十八年定居在北京,是为了强调北京与自己一生相伴,密不可分。   

D.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

E去从空中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之说,这显示老北京与古槐相依相存。   

2.在不同时期,那株巨槐的感受不同。请分别概括童年时和搬出四合院后对巨槐的感受。(4分)

3.作者在文末用两句自创的诗句作结,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4.本文笔墨多集中在槐树上,而倒数第二段又写到作者对北京城改造的看法,你认为这段内容是否可以删去,请谈谈你的见解(6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5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3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5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6)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7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8)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9                        ,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

10)李白《蜀道难》中描写“五丁开山”的句子是:

                                                                        ”。

11)白居易《琵琶行》“                                                  

两句诗用景色的寂静写出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境。

12)“                                                ”是《琵琶行》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共鸣的体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1.这首诗歌第一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请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目中“山居”二字点明居住环境,“暝”是不眠之夜的意思。

B、首句中“空山”描绘了雨后山中的寂静和清新。

C、“竹喧”、“莲动”两句是说浣女归而竹暄,划渔舟而莲动;晚风吹来,莲叶摇曳多姿。

D、“随意”“王孙”两句是说春草任其凋枯,如此秋景“王孙”亦可自留。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特定时间的景色,表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

C、中间两联将月、松、泉、石、竹、莲、浣女合渔舟等,组合成宁静淳美而清新活泼的画面,诗中有画,寄寓诗人的高洁情趣。

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沉情绪。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答题。(5)

吴人有养猴于笼十年,怜而放之,信宿(没过两夜)而辄归。曰:“未远乎?”异而舍诸大谷猿久笼而忘其习遂无所得食鸣而死。

1.用/给画线部分断句。(3分)

死。

2.请概括上面这则文言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不超过二十个字。(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