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4分,共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4分,共8分)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2分)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分)(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2分)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诗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加以分析即可,从句中的“系“、”相识“等可以看出是运用了拟人手法。然后加以分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炼字技巧。本题中,“系”、“蹄”两字表达效果的解答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要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和所在句子的意思;二、分析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三、具体分析表达效果,主要是表现了一种什么状态,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等等。本题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翻译课内文中的句子。(每题4分,共12分)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以处士为    法:标准,规范  B.卒而葬应山   反:反而,却

C.悉散以乡里  赒:周济          D.乃其墓   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以一布衣终于家    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    因不复仕进

出谷万斛以粜      厚遗以遣之            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人也远矣        出:超出  B.则耻师焉,      惑:迷惑

C.或师焉,不焉      或:有的  D.吾未见其        明:明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出于此乎           ②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B.①于其身也,耻师焉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近谀

C.①小学大遗             ②择师教之

D.①士大夫             ②巫医乐师百工

3.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古之人不余欺也

4.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前瞻性,要为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办学宗旨服务。

B青年自主创新素质的培养,关键是能否积累基础的知识文化、奠定良好的科学理论基础。

C上海世博会将面向全球招募约7万名园区志愿者,预计报名人数大概在20万左右。

D.迫于在线视频观看次数的压力,互联网可能在未来两年内瘫痪,将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打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不利的局面,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在操场上,如坐春风

C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年篮球联赛决赛上,广东宏远队犯了轻敌毛病,结果铩羽而归

D对他的批评,他虽然嘴上没说不对,可心里却不以为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