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主持人介绍...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四个交际情景,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主持人介绍来校讲学的专家:王元教授是我校杰出校友,他长期从事天文学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去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 张老师给原来同事打电话:王老师,昨天在书店里遇到了您的家父,几年不见他还是精神矍铄。

C 某读者在收到作家的著作后回信: 老师,您寄奉的新作已经收到,拜读之后受益匪浅,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D 校庆前夕某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因近日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到达贵校参加庆典,对此深表歉意!

 

A 【解析】 试题分析:做语言得体题,要注意从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角色地位和说话常和等方面辨析。题中,B项的“家父”只能用于自称,不能用指别人。C项的“寄奉”是谦辞,不能用来表示敬意。D项用“贵校”来称呼母校不当。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喊:走啊走!

B 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C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振耳欲聋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

D 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

 

查看答案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教养的获得是不可       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      

A 一挥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B 一蹴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C 一挥而就  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D 一蹴而就  不以为然  人所不耻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ɡě)      予(ɡěi)    吸(shǔn)     挥斥方(qiú)

B.乎(sì)      ()   ()         手成春(zhuó)

C.(chì)     角(jǐ)     别(zhēn)       妄自薄(fěi)

D.(qióng)  如(pì)     扁舟(piān)       然而止(jiá)

 

查看答案

请以“高中生要不要与孤独为伴之我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宋诗选注》(节选)

钱钟书

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要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末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养成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赝古”、“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是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

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我们不妨借三个人的话来表明这种差别“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驽骥同厩,非造父不能辨……复忌太过……变若造微,不忌太过……若乏天机,强效复古,反令思扰神沮”——这是唐人的话,认为“通变”比“复古”来得重要而且比较稳当。“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这是宋人的话,已经让古人作了主去,然而还努力要“合”中求“异”。“规矩者方圆之自也,即欲舍之,乌乎舍?……乃其为之也,鲜不中方圆也:何也?有必同者也”,“曹、刘、阮、陆、李、杜能用之而不能异,能异之而不能不同”——这是鄙薄宋诗的明人的话,只知道拘守成规,跟古人相“同”,而不注重立“异”标新了。

诗歌创作里把“流”错认为“源”,这个危险倾向在宋以前早有迹象,但是在宋诗里才大规模的发展,具备了明确的理论,变为普通的空气压力,以至于罩盖着后来的元、明、清诗。我们只要看六朝钟嵘的批评:“殆同书抄,”看唐代皎然的要求:“虽欲经史,而离书生”,看清代袁枚的嘲笑:“天涯有客太冷痴,误把抄书当作诗”,就明白宋诗里那种习气有多么古老的来头和多么久长的后裔。  (有删改)

1.简要说明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2.继承唐朝诗歌遗产问题上宋人和明人的文学主张各是什么?宋诗创作优缺点各是什么?(6分

3.根据第三段,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作者认为宋诗在文学史上的不良影响。(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