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故 乡 沈天鸿 ①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时间...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沈天鸿

①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时间流逝的痕迹,进入眼帘的人和事物,都因与我上一次保存在记忆里的印象有了一段距离而显得遥远,这使我有些恍惚,他们同我打招呼,说话的声音仿佛是从很远的地方通过一根电话线传,细小而飘忽。我的神情可能因此有些怪怪的,因为他们总是很注意地看我一眼或几眼,然后才匆匆走开。

②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变老了吗?我凝视着他们的脸或背影,看见时光之手不停地在他们身上抚摸——时光之手没有光,它投下的是阴影,正是这种抚摸使阴影进入生命,使生命逐渐失去光泽。但他们对此显然毫无知觉,因为时间的长度还不够,距我上次回才几个月而已。而且,人总是很难看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我也同样如此。

③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带着傍山依水的故乡特有的那种我熟悉的气息。这唤起了蕴藏在我心中的亲切感,但仍然有些不对头,它吹在我身上产生的感觉总是夹杂着陌生与疏远。因为太熟悉了才陌生?似乎是这样,如果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故乡而是异地,我不会觉察到时间流逝的痕迹,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感觉,因为本就是陌生的地方或者事物,足以制止陌生感觉的产生——异地本就是陌生的,有何陌生可言?

④不变的是生活,不仅与我上一次回时相比毫无变化,与我许多年前回也毫无本质的不同。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甚至连那些长在田中的水稻,地里的玉米黄豆,也如同不曾更换——它们与十年五十年或者数百年前有什么不同?而人虽然更换了,劳作的姿势以及身影,却不曾更换了。比如说我现在看见的那个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她投在下午的地上,鸡鸭在上面跑跑去,甚至很从容地将屎尿遗在其中的那个影子,与在她之前生活过、剥过玉米的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玉米在她手上缓慢地旋转着,一柱金光从逐渐被剥开的包皮中长出,最后完全赤裸,像是被什么用牙齿细细地很小心地咬过,留下了极规则的牙痕。那是谁咬的呢?反正不会是人。也许是时间?很可能是的,人所食用的,都是已经被时间咀嚼过之物,只是人很少意识到罢了。现在,秋天下午的阳光很温和地照耀在那根玉米上,玉米迸出的光更强烈了,照亮了那女人低着的脸,有些像波动的水光一样在那女人脸上闪烁,使那张憔悴而且苍老的脸竟然颇为光彩起。我有些惊讶,仔细想想,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那金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女人安详从容的神情。

⑤一个剥玉米,睡下去就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的乡村老妇也能如此从容。

⑥她此刻的眼里除了玉米,还能看见什么?

⑦她看见我了,或者说是感觉到有个人走到她面前了,她本能地抬起头,看见这个走过的人是我,她笑了一下,算是招呼,顺手将脚边那些剥下的枯萎的玉米包皮拢了拢,又低下头一如既往地剥她的玉米。

⑧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

⑨我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将天空的深蓝淡成了浅浅的瓦蓝,风在天空中吹着,但看不到天空有被风吹动的迹象,也看不到流逝的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⑩我的心情忽然轻松起,我认出了故乡——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

(选自2012年1月《散文》)

1.文章第④节的两个问句,在文章内容表达上有何效果?(4分)

2.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剥玉米的老女人”?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3.文章第⑨节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4.探究文章结尾“我认出了故乡——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一句中两个加点“故乡”的意蕴。(6分)

 

1.(4分)①表明由物到人的行文思路(2分);②语意上呈递进关系(1分);③激发读者的思考。(1分) 2.(6分)①从老女人的身上作者看到了从容、淡定;(2分)②证明“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这一观点;(2分)③衬托出“我只是个闲人”(2分) 3.(4分)①写出天空晴空万里,一片瓦蓝,轻风吹拂之景;(1分)②与上文“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相呼应;(1分)③承接上文写作者从地上转到天上的视角的转换;(1分)④为下文作者的心情“忽然轻松起来”作铺垫。(1分) 4.(6分)①地上的故乡是人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天上的故乡是作者心中不变的寄托;(2分)②地上故乡发生巨大的变化,天上的故乡是永恒不变;(2分)③地上故乡不变的是生活,变化的是人,天上的故乡是作者幻化出来的精神家园。(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设问在文章内容表达上的作用,解答此题,可根据设问的一般性作用(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分析作答,从内容上来看,通过问句,由物及人,行文思路自然过渡;在结构上,下文剥玉米的情节与上文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具有递进关系;这种设问的手法,使情节曲折,自然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作者的创作意图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结合着“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形象特征,结合着第四段中作者的观点“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从作者的写作目的角度组织答案。从文章第8段“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可知,作者将自己与故乡的人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答案。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从内容、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作答。由于第9段的景物描写处于文章的中间,所以要从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情感,为下文做铺垫等角度组织答案。“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将天空的深蓝淡成了浅浅的瓦蓝”景物渲染了晴朗、明快的氛围,自然烘托出作者轻松的心情。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故乡蕴含的深意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主旨及内容的基础上,联系文中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联系第4段可知“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可知,地上的故乡是人们居住的地方;第9段“也看不到流逝的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表明天空中的故乡是作者精神的寄托。地上故乡的特点是人变,生活不变;天空的故乡特点是不变;故答题时,可结合着作者的精神世界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沁园春·长沙》)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3)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师说》)

(5)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6)          ,渺沧海之一。(《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本诗为送别诗,试述首句写景的作用。(4分)

2.第二句的两个“自”用得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2分)

3.最后一句在写法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

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

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           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谨为长流参军                  引:举荐

B.请阙披露腹心                  诣:到……

C.密访于谨                    访 咨询

D.蒙丞相殊眷                  夙:早上

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 “勇毅”的一组是(3分)               

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

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

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

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3分)

(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4分)

(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3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材料,概括雾与霾的相同点。要求:答案不超过16个字(3分)

雾是由贴近地面空气层中大量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出现雾时,空气中相对湿度大于95%,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形成人们的视觉障碍,一般情况下,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千米,而轻雾能见距离在1千米到10千米之间,给人朦胧缥缈的感觉。

霾由空气中浓度较大、直径很小的烟、尘等颗粒组成,它们形成悬浮体弥漫于空中。出现霾时,虽然没有沙尘暴、扬沙等恶劣天气现象,但大气混浊,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 水平能见距离明显缩短,一般在10千米以下,给人不甚透明的感觉。

雾与霾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3分)             

A.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