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吴昌硕:金石之气 阳飏 ①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

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

吴昌硕:金石之气

阳飏

①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同为“清末海派四杰”。何谓“海派”?清末上海辟为商埠以后,一些文人墨客流寓于上海,以卖画为生,这一画派特点明显,个性鲜明,形成不拘一格的新型画风。

②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卿,初字香补、芗圃,还有一个颇具幽默的小名“乡阿姐”。后与父亲开垦芜园,其间不倦于金石篆刻,故号苦铁、苦铁道人。曾在江浙一带游历,以刻印谋生,故号五湖印丐。后友人送他一个古陶罐,故自号缶庐、老缶、缶道人。因怀念芜园生活,又号芜青亭长、破荷亭长、破荷道人。在沪于役任佐贰小官,又自嘲为“酸寒尉”。由同乡举荐,得任江苏安东县令,一月即辞职,由此刻有“一月安东令”及“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印。直到晚年才用昌硕之字。因耳重听,故又号大聋、聋道人,又因只有三根病须,遂又号无须老人、无须吴。

③把吴昌硕的名、号、印顺序排列出来,基本就是他的生平简历。一位没有胡须的老人——要胡须干什么?吴昌硕画完人生最后一叶芭蕉,芭蕉遮面,睡着了。

④吴昌硕葬于浙江余杭县报慈寺西侧山麓,墓地坐落于宋梅亭畔,墓门石柱上有联:“其人为金石家,沉酣到三代鼎彝,两京碑碣;此地傍玉潜故宅,环抱有几重山色,十里梅花。”仿佛一张宣纸,湿漉漉的季节十里梅花墨迹末干。

⑤十里梅花一朵一朵,一会儿篆书隶书,一会儿行草。

⑥吴昌硕曾遍临汉碑,并以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他喜用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苍劲雄浑。

⑦吴昌硕学画较晚,他学画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他曾找当时上海有名的画家任伯年学画,任伯年让他画一幅看看,他说:“我还没有学,怎么能画呢? ”任伯年说:“随便画儿笔就可以。”看了吴昌硕当场画的画之后,任伯年不禁拍案叫绝:“你的笔墨现在就已经胜过我了!”

⑧吴昌硕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人绘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风格,他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⑨见过一篇吴昌硕儿子吴东迈所写文章,介绍吴昌硕笔下的牡丹,用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并伴以石头,吴昌硕说:“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免去这两种弊病。”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牡丹水仙图,又信笔画上一块石头,说:“人家看了这块石头,也许会说是自画像了。”遂又题了一首诗:“红时槛外春风拂,香处毫端水佩横。富贵神仙浑不羡,自高唯有石先生。”

⑩他在古鼎拓本上画牡丹,花枝插在古鼎中,尤似美少年穿了件老戏服,不仅美,还是古香古色典雅之美。

⑾吴昌硕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色泽强烈鲜艳。他虽然常画牡丹,但更喜好梅花,有“苦铁道人梅知己”诗句。他作兰花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篆书笔法画成。画竹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菊花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且瘦的古瓶——给人感觉就是一长袍私塾先生模样。菜蔬果品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批杷、石榴等也一一人画,极富生活情趣。晚年常画藤蔓植物,藤萝、葡萄、葫芦、南瓜等等。“苦铁画气不画形”,篆笔梅兰,狂草葡萄,以书入画,金、铜、铁、石杂错堆砌,满纸金石之气。

1.吴昌硕的画作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2.根据全文内容简要说明吴昌硕独特画风形成的原因。(6分)

3.根据本文内容简要分析吴昌硕有哪些性格特点。(6分)

 

1.①富有书法风味;②画面常以石点缀;③色泽对比鲜明;④题材来自生活(极富生活情趣)⑤画面古朴典雅;⑥常以梅花为题材;(每点1分) 2.①早年酷爱金石篆刻,又遍临汉碑,善于将书法、篆刻技艺融入绘画;②生活阅历丰富,并且兴趣广泛;③深受前代画家影响;(每点2分) 3.①幽默风趣:给自己取各种自嘲式的名号;②为人谦逊,处事低调:用各种名号示短,拜任伯年为师时非常谦虚;③不慕荣华:主动辞职,仰慕陶潜,题诗“富贵神仙浑不羡”以明志; (每点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从文中“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人绘画,”、“介绍吴昌硕笔下的牡丹,用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并伴以石头,吴昌硕说:‘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免去这两种弊病。’”、“吴昌硕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色泽强烈鲜艳。”、“他虽然常画牡丹,但更喜好梅花,有‘苦铁道人梅知己’诗句。”、“菜蔬果品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批杷、石榴等也一一人画,极富生活情趣。”、“在古鼎拓本上画牡丹,花枝插在古鼎中,尤似美少年穿了件老戏服,不仅美,还是古香古色典雅之美。”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从文中“吴昌硕曾遍临汉碑,并以石鼓文为主要临摹对象,参以秦权铭款、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等文字的体势笔意,他喜用石鼓文字集语书写对联,晚年以篆隶笔法作草书,笔势苍劲雄浑。”、“他曾找当时上海有名的画家任伯年学画,任伯年让他画一幅看看,他说:‘我还没有学,怎么能画呢? ’任伯年说:‘随便画儿笔就可以。’看了吴昌硕当场画的画之后,任伯年不禁拍案叫绝:‘你的笔墨现在就已经胜过我了!’”、“吴昌硕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人绘画,所谓‘强抱篆隶作狂草’,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风格,他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等加以概括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需从文中对人物的叙写加以总结概括。如“给自己取各种自嘲式的名号;用各种名号示短,拜任伯年为师时非常谦虚;主动辞职,仰慕陶潜,题诗“富贵神仙浑不羡”以明志等。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吴冠中

①牡丹和梅花,曾是人们印象中的国花。牡丹花朵硕大,色彩艳丽,且高贵荣华之富态。梅花的花朵要小多了,星星点点,或疏或密开满在乌黑而坚硬的干枝上,而且干枝往往曲折多姿,予人风骨独傲之感。更因梅花开于寒冷的季节,那时别的花都不敢吐露,故而引起诗人们的赞美——梅花香自苦寒来。

②从造型艺术角度看,形成美感的主要因素是整体构成。梅花之美主要缘于体态多姿。干枝穿插间的粗、瘦对比,故老梅更独具这般风采。梅花盛开或初吐露花蕾时,尚无绿叶衬托,只由花朵与枝干构成点与线的二重唱。“删繁就简三秋树”,郑板桥虽多画兰竹,少画梅花,其实他已道出了自己对梅花的绘画感受;而王冕画梅繁华密枝,引人进入梅花的国度。陈老莲画梅喜表现一段古怪倔强的干枝上着画三几朵,寓秀于拙,仿佛是他的自画像。梵高的向日葵同样是他的自画像,真正杰出的艺术家,总是将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正由于敏感的艺术家从不同视角揭示了自然之美,人们才更深一层感到自然之美。历代有那么多的诗人和画家表现了梅之美,梅在中国人心目中早已登上高雅之宝座。我在故宫曾见过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金农的一幅册页梅花,满纸只是淡墨点,其间穿插几笔墨黑的线是干枝,予人以月下梅花或雾中观梅之整体感受。这与西方印象派的效果异曲同工。走完隔膜、封闭的漫长世纪,地球显然日益缩小,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谁也挡不住,梅花和腊梅的西行指日可待。

③我第一次看到的梅园是无锡梅园,因当年梅园被许多居民的白墙衬托,被明如镜的太湖衬托,因而梅之身段和花之色彩分外醒目。中国传统绘画不涂背景,被绘在白底子上的梅花便尽现体态之美。因而,梅花在园林中往往依素墙而栽。或者反其道而行之,种在假山洞口之类的深暗背景前,花开时明如观火。

④中国大地上到处有梅花、梅园,多少姑娘们的名字爱叫梅。我自己嗅觉不灵,只看梅,赏梅,不知闻梅香。梅之香更吸引了广大的爱好者,“暗香浮动月黄昏”,让人未见花就闻到了香味。文人咏梅,凡夫俗子也爱梅,梅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绘画中最通俗的题材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缘于她们都象征中国传统中高尚的道德品质,梅居其首,是梅的荣誉。让园林、园艺家们深入研究梅的品种及嫁接等科学课题吧!他们研究出来的成果之花将开遍大江南北,家家户户。今天,人们渴望草坪与鲜花了,在礼品中鲜花替代了糕点与烟酒。我从来不过自己的生日,连这个诞生时日也忘了。但不意有一回,居然邮局送来了一束鲜花,是外地有人邮来贺诞辰的。花簇大都是月季、郁金香之类。如果是一簇梅花或腊梅,当别有一番风姿了。

⑤今年五月间,我到太湖一个小岛上的园林果木间寻寻觅觅,发现梅园已是青绿一片,郁郁葱葱。细看,满树已隐藏着小小的青梅,才使我醒悟梅花谢了还有青果子。不过青梅很酸涩,须加工后才能成美食。在一家青梅加工厂的广场上,我看到铺满了加工中的梅子,是褐色的干果了,可能是作陈皮梅之类的佳品吧。梅花展示了青春的美丽,又奉献了成熟的果实,这是梅的品质吧。

⑥正因着眼于花、干、枝的点、线组合之美,我更爱腊梅。腊梅洗尽脂粉,只剩下并不鲜艳的暗黄之色,近乎蜡黄的病色了。然而在绘画的寰宇中,局部永远臣服于整体,在整体中体现价值。由于对照的绝妙效果,腊梅花朵之“蜡黄”,呈现了无价的特种黄金色。三味书屋后园的那株腊梅花给鲁迅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似乎也是令我独钟情于腊梅的因缘。

1.请分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梅之美”,请加以概括。(6分)

3.简要分析第四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4.文章以“说梅”为题,请探究作者通过“说梅”寄托了哪些深刻的意蕴。(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位卑则足羞,                       

(4)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5)                      ,渺沧海之一粟。

(6)舞幽壑之潜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班马:离群的马。

1.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写得极妙,试分析。(2分)

2.“孤蓬”“浮云”“落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3.后人评价此诗“有声有色,充满了自然美与人情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邦华传

李邦华,字孟暗,吉水人。受业同里邹元标,与父廷谏同举万历三十一年乡试。父子自相镞砺,布衣徒步赴公车。明年,邦华成进士,授泾县知县,有异政。

四十四年引疾归。时群小力排东林,指邹元标为党邦华与元标同里,相师友,又性好别黑白。或劝其委蛇,邦华曰:“宁为偏枯之学问,不作反覆之小人。”闻者益之。明年以年例出为山东参议。其父廷谏时为南京刑部郎中,亦罢归。邦华乃辞疾不赴。

崇祯元年四月,起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京营故有占役、虚冒之弊。占役者,其人为诸将所役,一小营至四五百人,且有卖闲、包操诸弊。虚冒者,无其人,诸将及勋戚、奄寺、豪强以苍头冒选锋壮丁,月支厚饷。邦华核还占役万,清虚冒千。三大营军十余万,半老弱。故事,军缺听告补,率由贿得。邦华必亲校,非年壮力强者不录,自是军鲜冒滥。

营马额二万六千,至是止万五千。他官公事得借骑,总督、协理及巡视科道,例有坐班马,不肖且折橐入钱,营马大耗。邦华首减己班马三之一,他官借马,非公事不得骑,自是滥借为希。

京营岁领太仆银万六千两,屯田籽粒银千六十两,犒军制器胥徒工食取给焉。各官取之无度,岁用不。邦华建议,先协理岁取千四百,总督巡视递节减,自是营帑遂裕。

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陷山西。未几,贼都城。十八日,外城陷,走宿文信国祠。明日,内城亦陷,乃三揖信国曰:“邦华死国难,请从先生于九京矣。”遂投缳而绝。赠太保、吏部尚书,谥忠文。本朝赐谥忠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指邹元标为党                 岁用不         

闻者益                     ④贼都城          

2.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邦华与元标同里,相师友,又性好别黑白。(3分)

 

故事,军缺听告补,率由贿得。3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分)

 

3.阅读第段,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李邦华的主要品质。(2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

(1)有一天,欧也妮母女正在欣赏查理赠送的首饰盒,恰好被葛朗台撞见了。他看到首饰盒上的金子,眼睛里发出亮光,把身子一纵,向首饰盒扑去,“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他把首饰盒抓在手里,准备用刀子把金子挖下来。概况这一情节表现了葛朗台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有评论家说《边城》中的“爷爷”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