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

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注释】三王所为序、赋、记:“三王”指王勃、王仲舒、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滕王阁》、《滕王阁》。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文辞                        壮:认为……壮美

B以为当得诣大府                躬:鞠躬,弯腰

C而吾州乃无一事可而行者        假:假借,做借口

D喜载名其上                    窃:偷偷地,暗中

2.下列各句不属于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B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C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D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作者始终无缘到滕王阁一游,仅凭想象与虚构,却也能敷衍出此文,大家偏能为天下难为之事,足见其文章功力。

B这篇记另辟蹊径,自侧面入手,写自己对滕王阁心仪已久,衬托胜景之美;写江南西道治绩卓著,抒自己无因前往游览之叹,其构思也可谓相当精巧。

C文章以散句为主,言辞质朴,笔到意随,读之若行云流水,洒脱自然,无拘无束,给人的是另一种美的享受。

D文章开头写到的“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是说等到王勃、王维与王绪所写的《滕王阁》、《滕王阁》、《滕王阁》。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2)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1.C 2.D 3.D 4.(1)现在三十年后,王公你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正好到(满)了一个月,现在又在这里设宴,你怎么能说对它没有感情呢?(5分) (2)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你一起游玩,还能为你写文章记述它。(5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C躬:亲自、亲身。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属于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原因。D该,项明显不属于作者“未得造观滕王阁”的原因。所以选D。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3.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有个别选项是对原文中的某一句中的一个词翻译不对。D项,“三王”是指王勃、王仲舒、与王绪三人。所以选D。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公、适、燕、乌得、虽、如、赋、之。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观赏的美丽景色,只有滕王阁是第一美景,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等到三王写《滕王阁序》、《滕王阁赋》、《滕王阁记》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前往看一看之后来阅读前人的文章,来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约束,参观滕王阁的愿望始终没有机会实现。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经过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袁州是南昌所附属的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你的管制在你的手下做官,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寄托眼睛偿还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把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为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难以执行的(官府政令)和老百姓难以实现的愿望,王公你到任之日,都分别废除或帮助实现。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在短时间内,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你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你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作为出行的借口,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麻烦你来接待我呢?于是又没有机会来到达滕王阁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美丽景和监军让人在这个地方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到一半,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阁子如果不修整,将毁坏。以前你作为这里的官员,有理由来将它修葺如新,你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王公你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正好到(满)了一个月,现在又在这里设宴,你怎么能说对它没有感情呢?”你回答说“是啊”。于是栋梁腐烂变黑的,楹柱屋梁椽子弯曲折断的,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你将其修葺整理一新。既不超过前人(的规模),又不影响后来人的观瞻。 工程已经完成,你因为他和大家一起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你一定要为我记录这件事”。我因为没有到达景观感慨后,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而接受了你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你一起游玩,还能为你写文章记述它。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

陶渊明——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和艺术化人生的具体表现。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他特别推崇颜回等安贫乐道的贫士,要像他们那样努力保持品德节操的纯洁,绝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他并不一般地鄙视出仕,而是不肯同流合污。他希望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他也考虑贫富的问题,安贫和求富在他心中常常发生矛盾,但是他能用“道”来求得平衡。而那些安贫乐道的古代贤人,也就成为他的榜样。他的晚年很贫穷,到了挨饿的程度,但是并没有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刻的哲学思考。“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老庄所谓“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是一种状态,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人应当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抱朴而含真。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说明自己的质性天然如此,受不了绳墨的约束。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表达了返回自然得到自由的喜悦。在《形影神》里,他让“神”辨自然以释“形”、“影”之苦。“形”指代人企求长生的愿望,“影”指代人求善立名的愿望,“神”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形影神三者,还分别代表了陶渊明自身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者的对话反映了他人生的冲突与调和。陶渊明崇尚自然的思想以及由此引导出来的顺化、养真的思想,已形成比较完整而一贯的哲学。

总之,陶渊明的思想可以这样概括: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陶渊明看到了社会的腐朽,但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他看到了社会的危机,但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去挽救它,只好求救于人性的复归。这在他自己也许能部分地达到,特别是在他所创造的诗境里,但作为医治社会的药方却是无效的。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以世俗的眼光看来,陶渊明的一生是很“枯槁”的,但以超俗的眼光看来,他的一生却是很艺术的。他的《五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运》等作品,都是其艺术化人生的写照。    

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

1.下列对陶渊明“人生两大支柱”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安贫乐道”是陶渊明人生的一大支柱。陶渊明所说的“道”,指的是个人的品德和节操方面。这样的“道”,体现了儒家的思想,即,要努力保持自己高尚而纯洁的品德和节操。

B“崇尚自然”是陶渊明人生的又一大支柱。陶渊明所崇尚的“自然”,是一种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自然而然的人生状态。这样的人生状态,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更深刻的哲学思考。

C陶渊明之所以把“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当做自己人生的两大支柱,原因在于他对人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从中得出了“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个主要的结论。

D在“人生两大支柱”的支撑下,陶渊明坚守为人的准则,努力保持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性情,用自己的言行和诗文构建了自己艺术化的人生大厦,成为了魏晋风流的杰出代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决心保持纯洁的品德节操,对颜回、黔娄、袁安、荣启期等安贫乐道的贫寒之士特别推崇。因此,即使贫穷到挨饿的地步,他也能用“道”来求得平衡,不丧失其为人的准则。

B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表明他天性如此,受不了绳墨束缚。因此,他不肯与官场同流合污,决不为追求高官厚禄而使自己的天性受到扭曲。

C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陶渊明也会遭遇到某些方面的矛盾冲突。因此,他写下了《形影神》这篇文章,用“形”和“影”代指人的某种愿望,“神”则以自然之义化解它们的苦恼。

D陶渊明看到社会的腐朽和危机,也没有力量而且找不到正确之路去改变它。因此,他只好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求救于人性的复归。对他个人而言,这样做能够部分地达到目的。

3.下列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老庄所谓的“自然”,不同于近代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客观的物质性的“自然界”,而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陶渊明崇尚的“自然”与老庄说的“自然”,涵义是一致的。

B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只有站在艺术的高度,我们才能看清陶渊明的一生不是“枯槁”的,而是艺术的。

C使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泯灭,以求得返归一个抱朴而含真的“真我”。陶渊明的这种思想,作为救世的药方虽然是无效的,但是作为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却是有益的。

D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相当丰富,人们的精神自由也得到了较宽松的张扬;但是,陶渊明的“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这两大人生支柱,对现代人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填入语段的画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一直认为,除开《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                                    。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②⑤⑥③④①      B②⑤④⑥③①      C③⑤④②①⑥      D③⑤⑥④②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表意不明确、含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如要避免房地产泡沫引发“崩坏”危机,如何恰当掌握社会购买能力的限界,不过分预支未来发展成本,是一个极重要因素。

B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

C翠翠为了不能忘记的那件事,同祖父上年一个端午节又到城边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

D我国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又因为《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所以又称骚体。

B《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C《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逍遥游,即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它是庄子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

D 《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小说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规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初来城里的弟弟在小巷子里迷路了,幸亏有好心人指点,他终于迷途知返了。

B到了气息奄奄的暮年,他才猛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一个远涉重洋、茕茕孑立的中国籍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D王小凡凭借着一块船板飘流到这个荒岛上,没想到竟和船长在此萍水相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