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水调子,即水调歌,属乐府商调曲。

这首诗的首句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6分)

 

写了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2分,少1个减1分),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2分)烘托出“流人"羁旅之愁,(孤苦、惆怅、思乡怀人等)(2分)诗人借深秋之景渲染凄凉之情 。 【解析】 试题分析: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惹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亿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在一起。而“孤舟微月”也是写的这种意境,“愁”字未明点,是见于言外的。“枫林”暗示了秋天,也与客愁有关。这种阔叶树生在江边,遇风发出一片肃杀之声(“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真叫人感到“青枫浦上不胜愁”呢。“孤舟微月对枫林”,集中秋江晚来三种景物,就构成极凄清的意境(这种手法,后来在元人马致远《天净沙》中有最尽致的发挥),上面的描写为筝曲的演奏安排下一个典型的环境。此情此境,只有音乐能排遣异乡异客的愁怀了。弹筝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水调子”本来哀切,此时又融入流落江湖的乐人(“流人”)的主观感情,引起“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迁谪者内心的共鸣。这里的“分付”和“与”,下字皆灵活,它们既含演奏弹拨之意,其意味又决非演奏弹拨一类实在的词语所能传达于万一的。它们的作用,已将景色、筝乐与听者心境紧紧钩连,使之融成一境。“分付”双声,“鸣筝”叠韵,使诗句铿锵上口,富于乐感。诗句之妙,恰如钟惺所说:“‘分付’字与‘与’字说出鸣筝之情,却解不出”(《唐诗归》)。所谓“解不出”。乃是说它可意会而难言传,不象实在的词语那样易得确解。 次句刚写入筝曲,三句却提到“岭色”,似乎又转到景上。其实,这里与首句写景性质不同,可说仍是写“鸣筝”的继续。也许晚间真的飞了一阵雨,使岭色处于有无之中。也许只不过是“微月”如水的清光造成的幻景,层层山岭好象迷蒙在雾雨之中。无论是哪种境况,对迁客的情感都有陪衬烘托的作用。此外,更大的可能是奇妙的音乐造成了这样一种“石破天惊逗秋雨”的感觉。“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筝声(犹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不仅是视觉形象,也是音乐形象。“千重”、“万重”的复叠,给人以乐音繁促的暗示,对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也是一种暗示。在写“鸣筝”之后,这样将“岭色”与“千重万重雨”并置一句中,省去任何叙写、关联词语,造成诗句多义性,含蕴丰富,打通了视听感觉,令人低回不已。 弹到激越处,筝弦突然断了。但听者情绪激动,不能自已。这里不说泪下之多,而换言“泪痕深”,造语形象新鲜。“收与”、“分付与”用字同妙,它使三句的“雨”与此句的“泪”搭成譬喻关系。似言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无怪乎其多了。这想象新颖独特,发人妙思。此诗从句法、音韵到通感的运用,颇具特色,而且都服务于意境的创造,浑融含蓄,而非刻露,《诗薮》称之为“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可谓知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 10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3)(荆轲)又前而为歌曰:                                        !复为慷慨羽声。

(4)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5)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选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从:使跟随,率领。

B.文成草                     方:刚刚。

C.指左公处                   微:暗中。

D.无奸人构陷                 俟:提到,说。

2.以下各项,都表示左光斗“忠毅”的一组是(  

①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面额焦烂不可辨  ③乃奋臂以指拨眦

④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⑤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A.①③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3.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左光斗负责京城一带的学政,一次在一座古寺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书生,这个人就是史可法。

B.左光斗非常赏识史可法的才华,考试中当面判定史可法为第一名,并且认为以后能继承自己志向的,除了自己的儿子外,就只有史可法。

C.后,左光斗受到魏忠贤的陷害,被关进东厂监狱。史可法化装成一个打扫垃圾的人,到狱中去探望。

D.当左光斗知道探监的是史可法,他怕史可法受到牵连,怒不可遏,言词严厉地把史可法赶出牢房。

4.把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⑵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中国古代的“身份证”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或者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的。在中国古代。身份证只是对有身份者有地位者而言。

古代身份证上信息比较简单,如在唐代,一般就是“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将“单位”加上,不会有“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有的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就是一个物证。但它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

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古代和今天一样,确有假身份证,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

除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核对外,有两种办法可以防伪。一是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二是制作不同质地的身份证。即不同级别的人,制作身份证所用的材料也不一样。

中国古代身份证主要有以下几种: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

古代的身份证式样很丰富:虎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牙牌、腰牌等,都属于等级身份证。这一类身份证中,数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

符中最有名的是“虎符”。一般由将军们使用。唐朝实行身份证制度时为什么不用虎形符?原,这是为了避讳祖宗李虎之“虎”。后武则天改朝大周时,为什么也不用虎而用龟?可能是龟比鱼更珍贵、更受尊崇的原因吧。虽然不久后龟符随武则天的逝去而消失,但却留下了一个过去特流行的词汇——金龟婿。金龟婿是优质女婿的意思,你想想啊,女儿找到了一个身份证是“金龟”的男人做老公,最低也是三品大员啊。所以,唐朝诗人李商隐留下了一首挺有名的《为有》诗:“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牙牌和腰牌,则是明清时候使用的身份证。牙牌是一种小片儿,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视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别。

信息较为复杂的古代身份证出现在清朝。清代身份证叫的最多的名称是——“腰牌”,腰牌上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的用途。更绝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腰牌上还会把持有者的面部特征录入,这也许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要贴照片的起。把面孔特征写到腰牌上,是极为厉害的一种手段,当时还没有整容术,面部特征信息十分管用,想冒充还是颇为困难的。

1.关于古代“身份证”,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身份证”有时只是一个物证,上边没有标明出生时间、性别这些必须的内容,甚至没有姓名。

B.在唐代,“身份证”上的信息比较简单,一般只有姓名、官职两项,再细一点儿,会写有单位。

C.古代“身份证”上也有现代身份证上所没有的信息,如果持有者有兼职的,则要在上面写清楚。

D.明清时期的腰牌上信息较为复杂,不仅要写清楚“姓名”、“年龄”等,还都会注明用途和持有者的面部特征。

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的身份证有不同的种类,有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表明等级的身份证最为流行。

B.古代的等级身份证有虎符、鱼符、龟符、龙符、麟符、牙牌、腰牌等多种样式,鱼符最为典型和流行,使用的时间亦久。

C.古代身份证制作材料多样,如牙牌就有象牙、兽骨、金属、木质等多种质地,不同的材质表示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功能。

D.把面部特征信息写到腰牌上,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防伪手段,想要假冒很困难,这就是现代身份证上要贴照片的起

3.对原文的分析与概括,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不是所有人都有身份证,只有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持有身份证。

B.古代身份证信息简单,所以很容易造假作伪;像今天一样,古代也有持假身份证行骗的现象,甚至连皇帝都敢骗。

C.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为每个身份证配做一个 “鱼袋”;二是为不同级别的人选用不同的材料。

D.武则天改朝大周时,用龟符做身份证,而金质龟符只有高品阶的官员才拥有,于是金龟婿成了优质女婿的代称。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 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B.①臣壮也,犹不如人               愿伯具言臣不敢倍德也

C.① 用亡郑以陪邻                  置土石

D.① 因人之力敝之                  秦王还柱

 

查看答案

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而为歌

A.此其志不在                      B.沛公已去,至军中

C.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D.此亡秦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