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6分)           

一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说到底    。出现这些现象,固然有公民个人道德修养的原因,      。前一段时间媒体热议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一个很好的剖析案例。这种“随大流”心理及其产生的“集体不文明”行为,表面上看是公民个人素质的欠缺,但从根本上说,还是公民遵守社会公共制度和公共规则意识的淡漠,    。这种“集体不文明”行为如不及时纠正,就势必会不断蔓延。

 

①是公民素质不够高的表现②也与社会对其坏习惯的长期纵容有关③是公民普遍存在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在仔细阅读文段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横线的上下文。一般来说,此类题目的答案就在上下文之中。比如第一道横线,上文讲的是“出现的不文明行为”,下文谈到“公民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因此上文讲的实际就是“公民素质不高问题”。又如第二道横线和第三道横线,上文有“固然有公民个人道德修养的原因”,因此此处应填其他原因,这其他原因就是下文的“公民遵守社会公共制度和公共规则意识的淡漠”,于是可以得出横线内应填的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从山上下来,到青州城西去谒范公祠。                                              

①院心有一井,名范公井,传为范公所修。 ②这井水也不一般,清冽有加,传范仲淹公余用此水调成一种“青州白丸药”。③这祠并不大,大约就是两个篮球场大的院子。④这是人们为纪念北宋名臣范仲淹所修,千年来香火不绝。⑤如同情人的信物,这井成了后来人怀念范公的依托。⑥治民痼疾,颇有奇效。

A.④②⑥⑤③①       B.①②⑥⑤④③        C.④③①②⑥⑤        D.③①②⑥⑤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他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解酒的体会,什么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啦,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啦,酸奶解酒后烦躁啦,香蕉解酒后心悸、胸闷啦等。

B 书籍是由承载物、文字、以及由文字构成的信息板块组成的综合体,是客观事物和人的主观意识相结合的载有某种信息的一种精神产品。

C.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为了使这项住房政策真正受惠于低收入家庭,香港政府制定了非常严格的申请程序,一旦发现诈骗,处罚极其严厉。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蛇年春晚的舞台上,台湾著名魔术师刘谦和钢琴家李云迪合作表演了魔术《魔琴》。他们表演得珠联璧合,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今天是小组生活会,大家不要拘束,畅所欲言,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姑妄言之吧。

C农村各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饭千金等现象有所回潮,各种封建迷信活动也有所抬头,这不但加重了群众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污染了社会风气,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D.大学毕业二十年,终于又相聚在当年同窗共读的母校,这风流云散、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大家都格外珍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      路 过

陶渊明,东晋大司马陶侃重孙,其父为安城太守陶逸,在这样一个世家里,先祖的丰功伟绩激励着陶渊明,他后来曾写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良好的家教熏陶下,陶渊明学习很努力。八岁的时候,陶渊明的父亲死了,只好与母妹三人一起,投靠外祖父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据说是“好酣酒,至于忘怀得意,旁若无人”的,颇有魏晋名士风范,而这位野逸散仙般的老先生也成为陶渊明学习的榜样,在归隐后的陶渊明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孟嘉的影子。

陶渊明长大了,就搬出祖父家单过,在陶家园盖了几间房子和老母同住。这期间,主要是在家读书和出外游学。祖上留下来的一些积蓄逐渐耗尽,亲友接济也逐渐不支,生活每况愈下。而且家里也已经没米下锅,学而优当仕,陶渊明决定外出做官。这个时候正是东晋末年,接二连三地爆发农民起义,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陶渊明的仕逢生涯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

公元393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王凝之(王羲之的儿子)手下谋了一个祭酒的差事。可惜好景不长。王凝之这人脾气不好,喜欢用鼻孔看人,可陶渊明官职虽小,也是有傲骨的,四个鼻孔相对,两个人隔阂日深。陶渊明心灰意冷,不久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了,第一次仕途结束。

公元400年,陶渊明三十五岁,也许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来到荆州,投靠到荆江二州刺使桓玄门下做了个参谋。但陶渊明很快就发现桓玄有个要命的想法——做皇帝。陶渊明毕竟是正统文人,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当然不想趟这造反的浑水,恰恰这年冬天,陶渊明母亲去世,于是以母丧辞官,第二次仕途结束。

公元402年,桓玄举兵攻入东晋首都建康,改国为楚。公元405年,刘裕在家乡京口起兵攻击桓玄,陶渊明很高兴,马上去投奔刘裕,并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一年,刘裕击败桓玄,扶保司马德宗登基,紧接着司马德宗将皇位禅让给刘裕,刘宋王朝诞生,南北朝开始。论功行赏,刘裕却仅仅封陶渊明做了一个无职无权的镇军参军。

陶渊明对刘裕是颇有几分崇拜的,但骨子里的正统思想却使得他对刘裕的“谋朝篡位”颇有不满,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作用下,眼里的刘裕就有了许多异样的味道,刘裕对陶渊明这样的心态自然也是洞若观火,所以当然也不会重用陶渊明。陶渊明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中写道:“日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三月,上表辞官,马上被批准。再回家种地。

还是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

这次到任应差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生计,他在《归去来兮辞》里说:“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连酒都好久喝不上了……”

但干到第八十一天,浔阳督邮要来视察,手下说:“您得穿戴整齐了,去跪迎上差。”这时候,陶渊明心中多年的郁结和文人傲骨终于爆发:“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这是陶渊明第四次辞官,也是最后一次,十三年的仕宦生涯结束。

幸甚啊,幸甚!归去来!

魏晋文人洒脱飘逸的风骨对他影响颇大,陶渊明这年为自己更名为“潜”,并开始与佛道隐士来往,思索感悟,在自然天地中体会自然化生,天人合一的快乐。终于得出结论,要“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了,这时候的陶渊明终于不再是一个半吊子政客,半吊子侠客,而成长为我们心目中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了。以此为节点,把陶渊明的一生分为前后两段。

陶渊明归隐之后,过着“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生活,每天就是流连山水田园、饮酒、吟诗。与当年龌龊官场一比,真有重生之叹,这时候的陶渊明知道,这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

他以诗明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就是说过去错了,对仕途彻底绝望了。陶渊明归隐后有自得与快乐:“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欢乐之情溢于言表,但同时也有抑郁:“……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丰收的年头,陶渊明家会酿几大缸米酒,朋友来了,则必饮,一般总是老陶先醉,醉前会说:“我要醉了,不送你了啊,自己走好。”真是可爱极了。歉收的年头,老婆孩子都一脸菜色,酒就没了。这时候也有朋友送他些钱米,也有的就请他过去,说是谈谈诗什么的,实际上就是想让陶渊明一醉。陶渊明曾在诗中写下自己的感叹:“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生活的确时有艰难,但归隐后的陶渊明,在大自然的山山水水里,最终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自由,他的诗章也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最高境界,我们记住并且欣赏的也正是归隐后的田园诗家陶渊明:

《归园田居》里,他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饮酒》中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五先生传》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一个弥满花香的所在,桃花源是个大美的所在,在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里,人们自由和平,天性真纯。成为了历代中国文人心灵的寄所,成为一个代表“田园隐逸”的文化符号。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学而优则仕”是陶渊明几次出仕的原因。他是正统文人,有正统的忠君思想,加上少有大志,希望在仕途大展宏图就不难理解了。

B.陶渊明仕途经历坎坷。他先后在王凝之、桓玄门下做事,之后又投奔刘裕,却都不得志,最终在彭泽令任上辞宫归隐。

C.本文基本按时间顺序展开,结构完整。“幸甚啊,幸甚!归去来!”一段上承上启下,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最终归隐的肯定和欣喜。

D.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文章评叙结合,多次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多次使用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等手法,使人物丰满可信。

E.归隐之后的陶渊明一直过着拮据的生活。荒年要靠友人接济才能生活下去,所以在纵情山水田园之时,心中也感慨悲苦。

2.少年时,影响陶渊明成长的因素有哪些?(6分)

3.请分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主要原因。(6分)

4.文中为什么说“桃花源是一个抛却利禄功名后才能进去的弥满花香的所在”?请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能言树                  阿伦·马歇尔

我听见有脚步声,便抬起头看。一个带着淘金盘子的人正从堤岸上下来。

“这个人是从来不开口的,”一家小铺子的老板跟我说过,“只很少几个人听他说过‘你好’一类的话。他一般总是靠摇摇头或是点点头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大伙儿管他叫‘沉默的乔伊’。”

现在,这个人来到了一个小池子跟前。他蹲下来,舀了些水到他的盘子里去,伛着身子转动盘子,让盘子里的泥水流出去。我从地上拿起我的拐杖,在卵石滩上一瘸一瘸地走过去,站在他的正对面。

“你好,”我说,“今天天气真好。”

他抬起头来看看我。眼光倒是没有敌意,仅仅有一种狐疑。突然之间,他眼睛里的表情起了变化,露出了“你好”的意思,明显得就像用嘴说出来的一样。

我跨过小溪朝他走去。“找到金子了吗?”他把盘子伸过来给我看,指着沙砾边上的三颗金屑。

“金子就是这样的呀,”我说,“三粒呢,嗨!世界上一半动乱都是聚敛这种东西引起的。”他笑了。笑容慢慢地在脸上漾了开来,慈祥地看着我。片刻之间,我仿佛看到站在我面前的是一棵树,不是那种高不可攀的大树,而是和蔼可亲的朋友般的树。如果我能理解他,我也就能够理解树了。我这么寻思。他又转过身去,再次用沉默把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切断。这沉默不是无话可说的沉默,而是树木那种雄辩的沉默。

“我想跟你一起去看看。”我说。我们并排走着。他怕我摔倒,仔细地看着路面,把地上的小树枝踢开,把悬垂在小路上空的树枝折断。

我们来到了矿井旁。井口上安了一个辘轳,辘轳下面挂着一只沉重的铁桶。

“这就是你的矿呀!”我朝井下深邃的黑处望去。一股阴冷的气流,直向我脸上扑来。“天哪,好深呢!”我喊了起来。我的惊讶使他颇为得意。

“你是打这个梯子下去的吧?”我问。他的梯子是用铁丝把树枝扎在木头上做成的。

“一般梯子我还是能爬的,”我喃喃自语道,“不过这样的可没法爬。”他怀疑地看看我,脸上泛起了一丝同情。

“是小儿麻痹症。”我解释道,“你说能不能用铁桶把我吊下去呢?我想去见识一下你挖到金子的矿脉。”我本想他会把头一摇,表示这事太危险,不好办。

可他倒是不犹豫。他走到井口,把铁桶拉到井边,用手抓住桶把。我把拐杖放在地上,跨坐在吊桶上,两只膝盖夹住桶把。他提起吊桶,于是我就悬在井口上空了。他按住辘轳把,拔掉一个楔子,使劲压着,不让吊桶滑落下去。

吊桶慢慢转动着往下降落,还带下去一片片小瀑布似的沙土。最后吊桶停住不动了。我伸开腿,踩到了井底的土地上。

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了梯子的嘎吱响声。接着,一根火柴划亮了,他点燃了一只蜡烛,矿道变得明亮起来。

“我真傻,”我说,“我忘了把拐杖带下来了。”

他若有所思地看看我,很快换了一种决断的表情。他弯下身来,把我背上。他走的时候腰弯得很低。来到坑头,他把我轻轻地放下来,把蜡烛拿到很靠近自己脸的地方,笑容满面地用食指点给我看嵌在石子表面的金屑。

我非常激动,我们果真找到了金子。我向他提出许多问题。他不是雄辩地点点头,便是摇摇头,他就这样回答着我的问题。那段蜡烛头的火光开始摇曳不定了。

“咱们得走了吧。”我说道。他站起身,把我背到竖井的底部。这一回,我用绳子把双膝捆在一起,把两腿塞进了铁桶。我坐在桶边,攥紧井绳,等待着。蜡烛闪了几下之后,熄灭了。我听到那架受到重压的梯子所发出的吱嘎声,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沉重的黑暗压迫着我。晃晃悠悠地,我突然像只气泡向上升腾。我在空荡荡的空间打着旋,磕磕碰碰地继续上升。突然之间,我来到了炫目的阳光中。一只胳膊伸了出来,一只手抓住了吊桶的把。吊桶向上一提,我便觉得落在厚实的土地上了。他站在那儿看我,一只胳膊伸平了像座桥似的搭在一棵灰色的树上,那棵树和他模样居然有点相像。

我谢了他,在碎石上坐下来。我扯了扯自己的情况,也讲了些熟人的事儿。他听着,一动不动,可我能感觉出他兴味盎然地在吸收着我的话语,有如干旱的土地在吸收水分。

“再见了。”我离开时对他说。

我走了,不过在抵达树丛之前我回过身来向他招手示意。他仍然靠在那棵树上,仿佛他自己也是一棵同类的树,可是他突然站直身子,也挥手向我作答。

“再见。”他大声喊道。刹那之间我真的感到一棵树开口说话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当“我”和乔伊打招呼时,他的眼光没有敌意,仅仅有一种狐疑,主要是对“我”的出现感到惊奇。

B.“如果我能理解他,我也就能够理解树了”,树不会说话,乔伊沉默寡言,理解乔伊像理解树一样困难重重,无法做到。

C.“我”和乔伊一起去淘金,两人对金钱有相同的认识,认为世界上一半动乱都是聚敛金子引起的。

D.本文开头通过小铺子老板的评价对乔伊进行侧面描写,后文则主要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正面刻画乔伊的形象。

E.这篇小说热情讴歌了像乔伊这样的劳动者,赞美他们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更为开朗、健谈。

2.结合全文,简析小说题目“能言树”的含义及作用。(6分)

3.乔伊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乔伊,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我”。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