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千 秋 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千 秋 岁①

秦 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鹓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

③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

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

 

1.浅浅的春寒从溪水边、城郭旁消退了,天气转暖,花影摇曳,莺声盈耳,一派热闹的城郊暮春风光。(2分)这四句写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动的时令、地点。(1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以乐景衬哀情:春色虽美,但词人远谪他乡,孑然一身,形容憔悴,哪有对酒赏花的心情?触景生情,眼前的春色反倒勾起了对往昔的回忆。 2.双关、借代、比喻、夸张(手法2分) 双关:“春去也”一声浩叹,不仅是在感慨春光已逝,同时也暗示自己生命的春天将一去不复返,可谓一语双关,言简意深。(2分) 借代、比喻、夸张:“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了借代、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2分) “飞红万点”生动地写出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如“水边、沙外、城郭、花、莺”,展开联想想象,描绘画面,语言力求优美。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在回答在全词中的作用时,要结合着后面作者的情感来理解,从后面的“飘零”“离别”“梦断”“朱颜改”“春去”“万点愁”可体会出词人远在他乡孤独寂寞、感伤年华已逝的悲愁,因此,前四句的乐景是为了衬托后面的哀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运用的手法,可结合着全词的内容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从词人在全词的情感来看,“春去”不仅指春光已逝,还指自己的青春年华已逝去,故为双关;“飞红”借颜色来指落叶,故为借代的手法;“万点”很明显是夸张的手法;“愁如海”既为比喻,也为夸张,词人把自己复杂的各种愁苦用大海来比喻,新奇富有特色。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立言文,完成后面题。

新  修  滕  王  阁   记

韩  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日:“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菊磕参见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高考资源网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③浃和:和睦。④燕:通“宴”。

1.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文辞                        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寄目偿所愿焉                  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于此阁              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之腐黑挠折者    槛:门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系官朝                        访风景崇阿

B.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          处涸辙犹欢

C.此屋不修,坏                  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词列三王次,有荣耀焉          觉宇宙无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 断开。(3分)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①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河洛地区指黄河和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区。洛阳素以“九朝古都”享誉国内外,根本原因在于河洛地区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史记·封禅书》),决定了河洛文化的起源。之后朝代兴替,中原逐鹿,河洛地区首当其冲。河洛文化有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风土人情、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都显示着河洛人的个性。诞生、成长、发展、繁荣于河洛大地的河洛文化,不同于其他的地域文化。它是中央文化、国家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伏羲依“图”“书”画作八卦,此即《周易》的来源。后来文王为《易》之卦辞,周公为爻辞,开辟了我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易学。儒学、道学、佛学等也均起源于河洛。周公营建洛邑,并在此“制礼作乐”,创立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以致孔子“入周问礼”,历代儒家尊周公为“元圣”。老子久居洛阳,是东周管理图书的官吏。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写的《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对我国政治、军事等思想的发展影响深远。佛教最新传入中国首先落脚于洛阳,洛阳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千百年来一直以“祖庭”“释源”的身份在佛教中居于超然的地位。

“河洛王者之里”。特珠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的特征。所谓正统,就是说河洛地区的文化在当时就是人们追求、信仰的象征,引导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方向。儒学渊源于河洛三代的礼乐文化。此后,儒学的每一次大的变革几乎都离不开洛阳。东汉时期,经学大师云集于此,尤其是郑玄,所创郑学成为官定儒经标本。北宋时洛阳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五星聚奎,伊洛钟秀”。程颐、程颢融合佛道内容,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学体系,被称为“洛学”,后经朱熹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可见,儒学发展于东汉经学,成熟于北宋洛学,影响中国数千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永恒不变的主线和核心。其他如史学、文学、教育、科技、艺术等方面也无不如此。

河洛居天下之中,有超越一般地域文化的兼容特征。有人把它比作漩涡,言其既有强大的吸引、包容、凝聚的力量,又具有极高的辐射、渗透力。洛阳曾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在洛阳出土的外国钱币,有东罗马金币、波斯萨珊朝银币、日本和同开尔银币、尼泊尔银币等。福先寺,既有武则天御书碑文,还有印度僧人阿弥真那、日本僧人荣睿等禅居修法的场所。佛教源于印度,来中国后,扎根于洛土,并在河洛发扬光大。河洛人对外来的思想和艺术体现出高度的理解和接纳,北魏时,洛阳被称作“佛国”,龙门石窟就是历史的见证。

(摘缩自韩石萍《河洛文化的特征》)

1.下列关于“河洛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洛文化诞生于河洛地区,以洛阳为中心,其独有的地域文化特征,显示出河洛人的个性,也反映了河洛人的胸怀。

B.河洛文化是中央文化、国家文化、国都文化、统治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引导了华夏文化的发展方向。

C.河洛居天下之中,河洛地区有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河洛文化比其他地域文化更早、更先进,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D.中国古代文化中,易学、儒学、佛学、道学都起源于河洛,河洛文化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说伏羲得“河图”“洛书”而作八卦,后来文王和周公分别为《易》作卦辞爻辞,才使易学成为我国哲学史上独特的学说。

B.周公在洛邑“制礼作乐”创立了中国最早的礼乐文化,孔子曾登门向他请教“礼”,因而周公被历代儒家尊为“元圣”。

C.儒学从诞生到发展,历经多次变革,东汉的经学大师郑玄创立的郑学,北宋程颐、程颢建立的洛学均是变革的产物。

D.洛阳曾出土多种外国钱币,福先寺也曾有外国僧人落脚修法,这些都体现出河洛文化就像漩涡一样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代兴替,中原逐鹿,使得河洛文化具有源发性、正统性、兼容性等特征,而稳居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B.佛传入中国首先在洛阳落脚,使洛阳白马寺能以“庭”“释源”的身份成为中国佛教早期进行各种佛事活动的中心。

C.老子创立了道家学派,他所著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影响大而远,可见他对河洛文化是有贡献的。

D.无论是“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还是“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历史记载,都表明河洛文化根深源长,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集体拍照时,当摄影师喊到“一、二、三”的时候,总有几个人睁大眼睛,坚持好一会儿,但在“三”字上坚持不住了,上眼皮找下眼皮,照出的形象是闭目状,留下的是遗憾。有人就喊:“再来一张!再来一张!”难道再来一张就能解决问题吗?这时从队伍中走出一位,他接过相机,说:“大家都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时,再一起睁开眼睛。”冲出胶卷一看,第二张照片中,没有一个闭眼的,一个个神采奕奕。

同样是喊“一、二、三”,但结果不同,可见思维方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请以“思维方式与结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调查材料,用一段话比较中国和印度“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的相同与不同。(2分)

决定人们快乐的主要因素(前五位)

中国:①工作②金钱③国家经济④有形资产⑤闲暇时间

印度:①金钱②工作③个人自信④有形资产⑤闲暇时间

答:                                             

 

查看答案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古时不少诗文中含有朴素唯物论色彩,如“          ”,就包含着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对于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这一结论,学术界不少人有     ,认为半坡文字似乎更为原始。

③刘翔刚到孙海平的麾下时,不少人认为他综合条件并不突出,难出成绩。孙教练却对他____,认为他经过系统训练后必成大器。高考资源网

A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异议   刮目相看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争议   刮目相看

C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争议   另眼相看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异议   另眼相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