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孕妇和牛

铁凝

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丈夫也不知道。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

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

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可它们毕竟是字。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到了,村民们拿它做歇脚的坐物,也算是发挥了它的作用。

B孕妇非要等放学的孩子走了以后,才上前去描画那些字,表明她是个内敛害羞的人,她本来是可以叫会写字的人帮她写的。

C孕妇努力描画石碑上的字,这些字给了孕妇无限的希望和寄托,她认为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世的孩子见面。

D孕妇在黑暗中小声的嘟囔,是因为回家的路尽管漫长,走起来很累,但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

E本文用诗意的笔调,在从容淡定的叙述中,传达了一种温馨和谐的人生意味,表现了一个女人将为人母的幸福和喜悦。

2.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6分)

3.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1.CE 2.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3.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4.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 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常用的望文生义、以偏概全、无中生有等,然后对照原文进行一一排查,作出准确判断。A项把原文将原文句子“这石碑…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和“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改成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巨大的石碑被推倒了”和“也算是发挥了他的作用”,改变了愿意和感情。B句中说“她认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有资格与将要出事的孩子见面”,把描画字说成与孩子见面的的必要条件,过于绝对又不合情理。D项中孕妇嘟囔,不是因“母牛一路的相伴与温情,让一切变得幸福而轻松”,而是在向母牛诉说她此时的幸福心理,主人公此时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情不自禁地嘟囔,是让同样怀孕的母牛与她一同分享这种做母亲的幸福感。所以选CE。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细读小说,从主人公的行动中(不骑牛、描字等)可看出她的善良、做事认真的性格,从人物的简洁的语言(唤牛“黑呀”等)中可体会出她温婉的性格,从她的心理(描字时想到肚子里的孩子等)、细节(吃力地描字等)描写中可发现主人公有责任心、对人生怀有期待和向往的性格。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一般要从牛的形象的角度入手,分析它与主人公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这三个场景都有孕妇在场。“牛”是作者在小说中着力描写的一个形象,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牛体现出来的:“牛”是主人公“同病相怜”的“知音”和“亲昵伙伴”。同时,作者借助“牛”,揭示多层面的主题。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首先根据答出自己的观点,是感动还是做作,然后说出“我”之所以赞同的理由。这道题抓住小说中的一个细节,可结合着妇女对文字的重视及对孩子的未来考虑的角度来分析她的这种思想令人感动,也可从日常生活的需要角度分析。这道题不能因为是完全个性化解读的探究而离开文本架空分析。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2)子曰:“其恕乎!         勿施于人。”(《<论语>十则》)

(3)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再别康桥》徐志摩)

(5)______________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雨巷》戴望舒)

(6)《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

【双调】水仙子·游越福王

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②沙,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③。

恨兴亡怒煞些鸣哇。铺锦池埋荒甃④,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蒺藜:喜生长在沙地中的一种野草。王谢家: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高门望族、富贵豪门。荒甃(zhòu):坍塌的砖块。

1.这首曲似乎全在写景,作者想通过这些景物描写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曲的内容作答。(5分)

2.此曲在景物描写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曲中的句子加以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陛下:指皇帝。

B 荆轲笑武阳                   顾:回头看。

C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假借:宽容、原谅。

D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提:掷击。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秦王还柱           图穷匕首见

B(秦王)乃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

C 使毕使             青,取之于蓝而青

D 因左手把秦王       而右手持匕首揕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和宾客 “白衣冠”送行,说明这可能是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营造了悲怆的氛围。

B荆轲与秦王的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献图时,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

C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揕”。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D作者只从正面描写了荆轲的语言、行动和神态,表现了荆轲的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质。

4.断句翻译(10分):

(1)翻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请为划线句用“/”断句并翻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好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也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自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山水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征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硕果。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征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则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浇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沈周、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后世的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称为“青藤白阳”。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明宣宗时,宫廷画院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C.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D.“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C.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D.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毕业那年老师站在讲台上,只问了三个问题:

其一。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老师追问:第二高峰呢?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其二。有人要烧壶开,等生好火发现柴不够,他该怎么办?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老师说:为什么不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其三。古有一人,想学立身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他会怎么样呢?学生们纷纷发表意见。最老师说:“这人一定会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阅读材料,选取角度,联系实际,写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文体不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