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3分)

 

1.讽刺、揭露得势便张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浩然之态。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第一、二句描写凌乱柳枝,虽“未变初黄”, 方吐新芽,却凭借春风吹拂而乱舞狂飘。诗中巧用比拟之修辞手法,抨击、嘲讽、蔑视其“乱条”,即所谓趋炎附势,得志一时之小人。第三、四句描写飞花(柳絮)既飘忽摇摆,亦妄图遮天蔽日。岂不知秋天的清霜能令柳枝枯萎,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即为本诗的寓意。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上下句对仗工整的角度分析,从写作意图角度,作者借清霜的威力来讽刺那些势利小人,而“天地”从空间的角度,给人以正气浩然之感,所以表达效果好些。从句式上来看,“天地”与“飞花”相对,比较工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取履。父曰:“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文中加点字(5分)

衣:            下:         

履:             后:        

异: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查看答案

翻译:(7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

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

 

查看答案

解释加点字词(8分)

①金就则利     ②声非加     ③而江河      ④锲不舍,金石可镂   皆出于此乎 ⑥弟子不必不如师   ⑦则耻师焉,   ⑧不相师

 

查看答案

划线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B.学不可以

C.从而师之                       D.蚓无爪牙之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