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高 山 积 雪 作者: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作者: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长久地苦恼着。

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了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的拥挤中,积雪感到了有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嘶声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红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它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

有时,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

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

1.请根据全文概括出高山积雪在不同时候的心路历程。(6分)

2.此文主要是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积雪的?有什么作用?(4分)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激动:

悲伤:

4.文章的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6分)

 

1.①被遗弃在高山之巅时,积雪孤独寂寞,焦虑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②春天到来时,积雪化为溪水开始奔跑,感受到了竞争的紧张残酷;③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时,积雪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也明白了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练;④看到人世间的善与恶时,积雪想起自己的故乡,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⑤投身大海时,积雪体会到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⑥被大海吞没时,积雪心中有了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再变为白雪的闪念。(每点1分) 2.文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1分),侧重细腻的心理描写(1分),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1分),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谛视和感悟。(1分) 3.激动: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流水一样为人类谋福利,觉得这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着;(2分)或可理解为:积雪看到其他流水为人类谋得福利,觉得这是一种生命价值的实现,所以为此激动。悲伤:积雪觉得自己会像旁边的流水一样被人取走,那样自己就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此感到悲伤。(2分)或可理解为:身边的流水被人取走,积雪觉得他们无法完成生命的旅程,所以为他们感到悲伤。 4.从内容上看,最后两段揭示出人生哲理:积雪之水汇入大海后,完成了生命的旅程,生命也结束了,但海水又可以变为云气,化为白雪,孕育新的梦想;人生也是如此,无论生活还是事业,每一个阶段的完成看似终点,其实也是新阶段的起点。(3分) 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积雪心中的闪念照应开头积雪在高山上的生活;升华文章的中心:人生的终点也就是新的起点。(3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梳理,可得到答案。第一段“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孤独寂寞……苦恼着”,第二段“春天终于到来” 积雪开始“融化”“奔跑”“感到……残酷的竞争”“在前进的道路上……明白了……痛苦磨砺”,第三段“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第四段“积雪也想起了自己的家乡”第五段积雪融入大海,“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第七段“‘又变为白雪……’……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第一问,可先从文中找到描写积雪的语段,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运用的手法,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第二问是对使用该种手法作用的分析。本题可以从人称、修辞手法、描写手法等角度来思考,本文主要采用了第三人称写积雪,修辞手法主要运用了拟人,描写手法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可从作者的情感角度分析其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从上文看,“每当此时”是指作者写的“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口”,这个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析】 流水被人取用,积雪看到水为人类做了贡献,因而激动;另一方面看,流水如果被无节制的取走,积雪也会融化被取完,也就会无法完成自己生命的旅程,因而会悲伤。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在内容上,可结合着最后两段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来组织答案;在结构上,一般文章的结尾部分都具有升华主旨、卒章显志、首尾呼应、引人思考等作用。而本题最后两文段从内容上看,由雪及人,从结构上看升华主旨,因此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结合文本具体阐述怎么样由雪及人,如何升华主旨。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2分)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3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圯上老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取履。父曰:“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文中加点字(5分)

衣:            下:         

履:             后:        

异: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①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查看答案

翻译:(7分)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4)

李氏子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

 

查看答案

解释加点字词(8分)

①金就则利     ②声非加     ③而江河      ④锲不舍,金石可镂   皆出于此乎 ⑥弟子不必不如师   ⑦则耻师焉,   ⑧不相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