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对不起, ”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对不起,           ”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

注意: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对不起,那个陌生人 尘封了许久的事,当它再次赤裸在阳光下,内心仍有说不出的愧疚。—题记 又是烟尘纷飞,又是人车争霸,出门时的好心情被眼前拥挤的场面 纷扰,不由得抱怨起这马拉松式的修路工程。一阵风刮起,顾不得那么 多,便开始抢车道,我左躲右闪,见缝钻车,不一会儿就游蛇般走到了小 路的尽头。 谁料这尽头才是噩梦的开始,手掌大的一个出口,各种交通工具齐 备,左边轿车,右边行人,中间是自行车族,隔出口相望对面正是庞大的 上班族。再一看表,上课时间也快到了,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管它三七 二十一,冲出去就是好汉。在一片鸣笛声中,我依旧我行我素,忽然一群 行人堵住我正前方的路,我便向左一拐车把,挡住了另一个行人的路,随之而来的便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左边那个骑车的民工为了不与我相撞, 便向左,一个不小心,靠在了左边那辆颇具风度的丰田跑车上,人们纷纷 停住了脚步询问他是否有事,确定那位民工没事正准备离开,一个尖锐 的声音刺人我的耳鼓膜。 “呀,我的车,看让你给划的,怎么骑车的?” “对不起,车太多,我不小心……” 看到如此场景,鬼使神差,我脑子一热,就拼命地往外挤,快速地离 开现场。然而耳旁依旧是那个尖锐的声音,还有那个民工尴尬的赔礼 声。我是否该回去?这与我有关吗?这一连串的问题,从我的脑海中进 了出来。当我想着是不是该回去的时候,却发现骑着车已到了学校。放 好自行车,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回到自己的座位。同桌似乎发现了我的不 安表情,便询问我是怎么回事,我便将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她。 “后悔吗?” “嗯。” “返回去说清楚吗?” 我一阵沉默。 “想去就快点!”我看了她一眼,没再说什么,冲下楼,开锁,推车,奔 向那个留下遗憾的地方。 到了那里,早已是一片平静,那些拥挤的车辆、人群也早已不在,只 有一阵风起,吹起了满地的灰尘,拂乱了我的头发。我呆呆地望着,说不 出是一种什么感觉,转身离去的时候,又是烟尘纷飞。 也许有些事情,过去了就没有重新返回的可能。 这件事就这样像流星一样过去了,留给我的只有:好想说声对不起。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围绕“对不起”,可以是自己的愧疚,歉意,也可以是自己的一种选择,也可以是自己的一种重新认识。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

有一天.我有机会跟他谈了一件事。我忘不了那一天。我对他说:

    “格斯拉先生,你晓得吗,上一双在城里散步的靴子咯吱咯吱地响了。”

     他看了我一下,没有做声,好像在盼望我撤回或重新考虑我的话;然后他说:

    “那双靴子不该咯吱咯吱地响呀。”

    “对不起,它响了。”

    “你是不是在靴子还经穿的时候把它弄湿了呢?”

    “我想没有吧。”   

     他听了这句话以后,蹙蹙眉头,好像在搜寻对那双靴子的回忆;我提起了这件严重的事情,真觉得难过。

    “把靴子送回来!”他说,“我想看一看。”

     由于我的咯吱咯吱响的靴子,我内心里涌起了一阵怜悯的感情;我完全可以想像到他埋头细看那双靴子时的历久不停的悲伤心情。

    “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   

1.当我强调说明靴子的问题之后,他“蹙蹙眉头”时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3分)

2.“有些靴子,”他慢慢地说,“做好的时候就是坏的。如果我不能把它修好,就不收你这双靴子的工钱。”这句话表现了格斯拉怎样的性格?(3分)

3.“我”为什么“忘不了那一天”?(4分)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填空。(2分)

许多古代的文学家也是当时文坛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代的韩愈倡导了         运动,而新乐府运动的领导者则是唐代的       (人名)。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超出4题,则取前4题评分)

(1)茕茕孑立,              (李密《陈情表》)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3)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5)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6)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

“纯粹”觅得“好声音”

张颐武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城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或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摘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B.《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公众的这些争议值得反思,引起争议之处需要改进。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C.《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D.这些年来公众对干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观众的一些争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视听之娱          极:穷尽

B.列坐其                次:地方、旁边

C.终于尽                期:期望     

D.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理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亦足畅叙幽情          供养无主

B.夫人相与              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快自足               而宋荣子犹而笑之

D.后之览                楚之南有冥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本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作者肯定庄子的生死观,实际上含蓄地表达了其经世致用、有所作为的人生观。

C.“死生亦大矣”,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D.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不愧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