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后面题。(共16分。选择题每题2分) (一)伏惟圣朝以孝治...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后面题。(共16分。选择题每题2分)

(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二)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李密传》节选

1.下面每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华问其    凡在     B《大诰》与人言   在故老

C至陋   听臣      D犹蒙           愿陛下悯愚诚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辛苦

A有名                 B非独蜀人士

C华善                   D武帝览

3.2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不惧之情

A欧阳子方读书        B而刘薄西山

C谨拜表以            D雄州

4.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祖母刘疾病缠身,李密亲自照顾,不离不弃,并以“孝”闻名。晋武帝赏识他,所以准许他回家奉养祖母。

B“圣朝”表现了李密对晋武帝推崇致敬,“伪朝”和“亡国贱俘”表现李密对蜀国和自己的鄙弃,这是李密在特殊环境下为求自保的一种策略。

C诸葛亮辅佐蜀国与魏国抗衡,军事才能无人可敌;但是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张华赞同李密的看法。

D选文(一)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的或相符相成内容的排比句来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摈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5.翻译(5分)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分)

(2)“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2分)

 

1.D 2.B 3.C 4.C 5.1)、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只是蜀地的人和二州的长官所目睹明知,连天地神明,也都能明察的。 2)、安乐公这个人怎么样?”李密说:“可以与齐桓公相并列。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 矜是怜悯的意思。A故:缘故、原因,原来的、旧的;B平常、平庸,一切、所有;C低贱、卑下,细小、细微、微不足道。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结构助词“的”,与例句相同。A取消句子独立性,C代词,代指李密,D代词,代指《陈情表》。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C项,闻,使……听到,其余ABD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所以选C。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C项,李密并非不欣赏诸葛亮言行琐碎。所以选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辛苦(辛酸苦楚)、鉴(明察)、何如(怎么样)。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题。(共14分)

属于我的马(有删改)

⑴有一个人欠了我们家很多钱,现在却死了。按穆斯林的礼性,不还清生前的债务是不可入葬的。葬礼上,阿訇会询问死者亲属:“此人生前亏欠过别人的财物吗?”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才会继续为死者念经

⑵但他的家人实在拿不出钱来偿还,情急之下,只好把自家的一匹马牵来见我妈,要求抵债。

⑶我妈很为难,但还是接受了对方的要求,她打来电话说:“娟儿啊,我把那马留下送给你吧!下礼拜我给你牵到阿勒泰市去啊?”

⑷我吓一大跳:“我要它做什么?”

⑸“可以骑着去上班啊,你们单位那么远的。”

⑺“自行车还得去蹬它。马多好啊,一点儿力气也不必费。到了单位就放在地委大院里,让它自己去找草吃。回到家就拴在后院的大柳树上,河边草也多……”

⑻我大汗:“可是,它认识红绿灯吗?”

⑼再说我们家也无法养马的。首先我们草料不多,那些全是给鸡鸭准备的,鸡鸭都可能不够吃,哪还能顾得上马?到了冬天,草料就会贵得要死,哪里买得起啊?而冬天又那么漫长。我们的院子又不大,杂七杂八堆满了东西,哪里还有地方拴马?

⑽我估计,马牵进家后,处理它的唯一方法大约就是宰掉吃肉……呜呼!如果养马只是为了吃肉,生活该索然无味到什么地步?

⑾还在两年前,妈妈还一心想买匹马的。那时家里还没有挖井,用水得去两公里外的乌伦古河边挑回家。我妈想,如果能有一匹马拉水的话,去一趟就管够三四天用的,既不费人力,又省了麻烦。

⑿可是马最终却没有养成。我们在院子里挖了一口井。在大地上打出一个深深的洞,然后遇见水,这真是神奇的事情。一个人在井底用短锹掘土,另一个人在地面上把土一桶一桶吊上来。漫长的劳动使阿克哈拉的土地渐渐睁开了眼睛。它看到了我们,认清我们的模样,从此才真正接受了我们

⒀至于马,已经可要可不要了。

⒁但是,哪怕到了现在,拥有一匹马——这仍然是多么巨大的愿望啊!至于被一匹马高高载着,风驰电掣地奔向远方,那情景让人一想到便忍不住心血沸腾。

⒂阿勒泰虽然是小地方,但好歹也算是城市了,车流不息。但我曾经见过有人就在这样的大街上策马狂奔。那是真正的奔跑,马蹄铁在坚硬平整的城市路面上敲击出清脆急促的声音。至于四面奔驰的车辆,嘈杂的人声,那马儿居然都视若无物,它自由奔腾,像个笑傲江湖的古代侠士。

⒃我一直目送那人和他的马消失在街道拐弯处,才意识到他们刚才闯红灯了。大约在马的眼里,那红灯只不过是文明人的摆设。

⒄但无论如何,我妈也不该有那种想法,搞一匹马让我骑着上下班?太酷了。

⒅想象一下吧:有朝一日,自己骑着马去行署或者教育局送文件……一定让人叹为观止。假如我有一匹马,我能为它做些什么,才能真正得到拥有一匹马的乐趣呢?首先我得搬家,搬到城郊野地上盖房子,并圈起一个大大的院落。我还得在院子四周开垦出一大片土地,种上深浓茂密的草料。还得嫁给一个也愿意养马的人,最好他已经有养马的许多经验了。将来的孩子也得喜欢马。这样,我就得为了马永远留下来,永远地。……也就是说,除非我真正地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匹马。

⒆我还想再打电话问问妈妈关于马的事情,但想来想去,终于没有。

(选自《我的阿勒泰》,作者李娟,女,籍贯四川,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活在新疆阿勒泰地区)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介绍穆斯林人死后入葬前的习俗?(2分)

2.请欣赏划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3.我那么渴望拥有一匹马,为什么终于没有再向妈妈询问关于马的事?(3分)

4.从全文来看,马在文中有哪些含义呢?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进行分析。(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地球上的无数生物,怎样经历变异而达到它们的极其完善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唯一可能原因归之于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足、尾、嘴、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里面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又如槲寄生,它生长在某几种树木上以吸取养料,需要鸟类传播它的种子,更因为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赖昆虫才能完成传粉作用;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洞察变化和相互适应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我开始观察的时候,便觉得细心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会给了解这个难解的问题提供最良好的机会。结果没有使我失望,我 经常获得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的知识,虽然不完备,却能给研究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 导。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由于这种理由,我把“摘要”的第一章用来讨论“在家养状况下的变异”。我们将看到大量的遗传变异至少是可能的,并且,同等重要或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将看到,人类的“选种”在积累连续的微小变异中具有何等巨大的力量。然后,我要讲一讲物种“在自然状况下的变异”。次一章将考察全世界整个生物界中的“生存斗争”,那是依照几何级数高度繁生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为说产生的每一物种的个体比可能生存的多得多,因此各生物间便经常不断地发生生存斗争。任何生物如果能以任何方式发生有利于自己的、纵使是微小的变异,它在复杂的而且时常变化中的生活条件下,将会获得较好的生存机会,它自然地被选择了。由于坚强的遗传原理,任何被选择的变种,将会繁殖它的新的和变异了的类型。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从研究家养状况下的变异得出:生物大量的遗传变异是可能的,并且会受到人类“选种”的影响。

B物种会发展它新的和变异了的类型,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自然学者们认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的,它是从其他物种变异而来的。作者认为这样的结论缺少根据,并不正确。

D我经常获得家养状况下的变异知识,它能给研究物种演变提供最良好的和最安全的指导。

2.对划线句的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以槲寄生为例,说明一切生物(包括植物)的构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是十分复杂而又难以解释的。

B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就不能归因于某一方面,槲寄生就是一个例证。

C槲寄生的生长与繁殖的方式,是外界条件和植物本身的习性共同导致的结果。

D在研究槲寄生时,往往同研究其他生物一样,对它的结构以及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3.达尔文作为一个科学家,你从文中能看出他还具有哪些精神品格?请分别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加以说明。(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后面的句子。(4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巍巍丰碑,它计数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唐宋文学又是一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国文学智慧的奇珍异宝。这里,你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                 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               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                              

 

查看答案

选出句式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其制稍异于前

C而君幸于赵王               D而刘夙婴疾病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战喻                            B初淅沥萧飒

C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足音辨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