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自余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始。故之文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施施而行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B.漫漫而游                远远地。      

C箕踞而遨                箕踞: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特立:独特卓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余僇人               之文以志

B.醉则更相枕           故为之文

C.萦青缭白,外天际       培塿为类

D.游于是               洋洋与造物者游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先写以前对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表明这些幽泉怪石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和解脱,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

B.文中两次写满酌而醉,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表现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构成对比。

C.作者虽然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当他发现西山之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文题“始得”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D.作者对西山特立之貌的描写赋予了自己卓尔不群的人格和恢弘远大的志向,西山即我,我即西山,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B 2.C 3.A 4.醒来之后就起身,起身后就返回。我原以为凡是永州稍有特异之态的山水,都已为我享有了,但还不曾知道西山的奇异和独特。(4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B项,漫漫:随意地,没有目的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题需要逐项分析。A成为/写 B而/来 C和 D表停顿/词尾。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觉、归、怪特。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内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古代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一般而言,一首词的创作遵照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的原则。按风格来分,词可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两大类。如苏轼、辛弃疾,就是宋代豪放词的创作大家。

B.韩愈,字退之,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倡导“文以载道”,“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C.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他们共同领导了唐代的诗歌革新运动。柳宗元的文集有《昌黎先生文集》,其中“永州八记”是其山水小品文的代表作。

D.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其主要特点在于:语句上以四六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苏轼的《赤壁赋》属于文赋,其较之传统的辞赋,更富于灵活变化。

 

查看答案

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客有吹洞箫者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渺渺兮予怀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方其破荆州,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    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             始指           缭白

假舟楫者,非能    小学而        学于师      穷山之而止

A.①④/②③/⑤⑦⑨/⑥⑧⑩         B.①④⑦/②③/⑤⑨/⑥⑧⑩

C.①④⑦//③⑤⑨/⑥⑧⑩         D.①⑦/②⑥/③⑤⑨/④⑧⑩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含有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君子生非异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意有所指,梦亦同趣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D.或师焉,或不焉              举匏尊以相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