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

B.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聱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C.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D.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阑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C 【解析】 试题分析: A、应为“萌蘖”。孽:恶因,恶事,邪恶。 蘖:树木砍去后从残存茎根上长出的新芽,泛指植物近根处长出的分枝。 B、应为“桀骜锋利”。桀骜:性情倔强不驯顺。聱:话不顺耳。 D、 应为“斑斓”。斓:颜色驳杂,灿烂多彩。阑:纵横交错,参差错落。本题要依义定形。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lí)酪     zhá)记     )寄生     长歌dàng)哭     

B.犁huá    (sǔn)     gěng)儿   信手niān)来

C.dùn)木    liáo)落    gān)酸    hún)水摸鱼

D.红zēng         jí)浆     (yǔn)身不恤   

 

查看答案

作文(30分)

家,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味道的奇妙之地:厨房里有烟火油盐的味道,饭桌上有饭菜水果的味道,爷爷有老酒味,爸爸有香烟味,妈妈有香水味,弟弟有奶腥味,晒过太阳后的棉被有暖烘烘的味道,浇过清水后的花草有潮润润的味道……有甜蜜,有芬芳,也有酸楚,有苦涩……这些味道陪伴着家里的每个人,是属于家的独特的气息。

你对“家的味道”有怎样独特的记忆、感受和思考,请围绕“家的味道”,写一篇作文。

注意: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默写(每小题1分,共6分)

(1)积善成德,                          。(荀子《劝学》)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查看答案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底蕴。请你选择其中一部,结合作品内容你的感悟,补全下联。(2分)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

下联:                      

 

查看答案

课外阅读(共10分)

生命中的土地

黄安详

①提及苏东坡,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一叶在大江中自由游弋的小舟,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再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浪漫主义者。但实际上,东坡,这个在民族的记忆深处烙下深深印记的名词,它与我们浪漫的想象竟是那么的遥远。

②贬居黄州的次年(1081年),在友人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请得了一块荒地,开始了他的田间劳作生活。据陆游《入蜀记》:“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由此,“东坡”便以其朴实的面目走进了苏轼的生活,也走进了民族的记忆——它只是一片土地,一片贫瘠荒芜的土地!

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接近土地的诗人并不少,但在真正地步入仕途、成名成家后依然能走近土地的,就微乎其微了。苏轼当是其中的一位。虽然我们很难想象那双拿惯了纸笔的双手是如何笨拙地使用锄头的,但我们确实可以从诗作中看到他很投入地参加了生产劳动。《东坡八首》记载了一幅幅清新的画面:“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诗人正准备薅锄杂草。“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诗人正释耒长叹,由衷感慨耕作之不易。

④黄州五年,是苏轼人生旅程中最凄凉、最痛苦、最寂寞的日子,但是,困境中的苏轼为自己找到了一条出路,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繁杂的农活给诗人不仅带来了一身的劳累,也带来了田间的收获(以填饱他“不合时宜”的肚皮),而且还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东坡》一诗是这样写的:“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地,自爱铿然曳杖声。”我们从“野人”一词中体会出了诗人的幽默和自嘲,从“莫嫌”和“自爱”中读出了旷达和恬淡,从“铿然曳杖声”中听到了一位智者与自然的交流。这首充满乡土气息的诗歌说明这位落魄的诗人已将自己的根深深地扎进了土地,固执地在土地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和精神的寄托。

⑤由此,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位同样高智商的诗文大家。读起《柳子厚墓志铭》的时候,我们心中不由顿生凄凉!清幽冷峻较之于豁达放旷,不只是文学风格之异,还是一种心胸之别。在惋惜这位唐宋文学的先贤最终没能从永州的阴影中走得更远之时,我们不由要为苏轼赞叹了!“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我们何敢企及的境界呀!他不仅走出了黄州,还走向了更远的惠州(今广东)和更更远的儋州(今海南)。当苏轼手把犁锄垦荒于东坡的时候,他的心胸就像土地一般无限地延展开了,而无端的中伤、恶意的毁谤、曾经的羞辱等等,就如冰雪般在这片土地上消融殆尽。此时,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的历史上不仅是多了一位“东坡居士”,更是多了一位思想者和艺术家。

⑥似乎是冥冥苍天特意安排了苏轼——这位民族的杰出子民——在蒙受了巨大冤屈之后,去完成一项开辟宋代文学新纪元乃至中国文学新纪元的伟大创举。苏轼在黄州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数亩开垦的农田,也不只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当他的趾甲缝里塞满了东坡上的泥土、他的才情和黄州土地相融合、他的胸襟和赤壁之水相互激荡的时候,便意味着《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的诞生,意味着宋代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里程。

⑦又一个“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夜晚,我们与东坡相会于书卷中,倾情地阅读着这块永远读不完、读不透的土地。东坡之于苏轼,就如南阳之于孔明、成都之于杜甫、岳麓之于朱熹、桐城之于姚鼐……在一次又一次反复的吟诵中,我们对世界、对生命、对完美、对缺憾的体察一天一天地深化,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东坡与苏轼一起最终成为了我们精神的源泉与归宿。

⑧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1.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东坡“与我们浪漫的想像竟是那么的遥远”?(2

2.文章第中,作者联想到了柳宗元,有什么作用?(2

3.结合全文,总结出“东坡”这一生命中的土地对苏轼产生了哪些影响?(3分)

4.请简要谈谈你对“生命中的土地”的理解。第⑦段列举了其他人属于自己的“生命中的土地”,请再举出一例,使用“     之于        ”的格式。(举苏轼、柳宗元、诸葛亮、杜甫、姚鼐为例,不得分)(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