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 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

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

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

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C.“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

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D.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

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B.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C.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D.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

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

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

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

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

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1.D 2.B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 式,其语言表达形式是词或词组。"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每一个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就要既明确概念的内涵(特有属性),又明确概念的外延(包括哪些对象)。分析可知,D.“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是误解了原文“‘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的意思;且误解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不会有‘先入之见’”完全否定主观不对。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理解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的题型,是历年来高考试卷中对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考查的 一个很重要的方式。有些考生拿到此类题有点茫然,或者答不到要点上,或者答非所问,或者答得片面不全等等。1、抓关键词语来答题;2、结合位置特点来答题;3、由浅入深,全面完整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4、抓住句子的陈述主体来答题;5、抓住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来答题。分析可知,A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C“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概括”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情色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加以剖析、评价。结合原文可知,C.“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

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阶

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

《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朱丽叶》。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依然活跃在全球华人中间,它已是华人

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也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

B.一方面《边城》在有意识地歌颂边地人民原始的人性美,另一方面又似乎不自觉地流露出这种人性

美被封建文明、“近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忧虑。

C.“最美丽城市”的指标是根据城市的规划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个性、整体协调、文化底蕴、自然

环境和公众口碑等方面评分的。

D.父母对孩子监护管理的缺失是造成青少年流浪乞讨的根本原因。所以,能否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的

监护制度,是解决青少年流浪乞讨问题的重要途径。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电视荧屏送来了一缕清风。有人以“数字时代,唤回书写热情;娱乐时代,      原创危机;喧嚣时代,回归传统文化”来      其意义。是的,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全球连成一个村庄,      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      、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A.拯救   概括   不管   理念   B.抢救   囊括   尽管   意识

C.拯救   概括   尽管   意识   D.抢救   囊括   不管   理念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烦躁    家俱   真知卓见   出类拔萃

B.份量    罪孽   步履为坚   礼尚往来

C.阿谀    囊括   蹉跎年华   虎视眈眈

D.混账    锐智   暴殄天物   故弄悬虚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chén)涔  nüè)待  mēn)热  哥哥háng

B.)梁    qiān hèng chà)那

C.帷   càn)头  )候    kuài)子手

D.上    )防  shuàn 受天qiǎ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