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

计分)(5分)

(1)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3)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6)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7)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8)今两虎共斗,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樯橹灰飞烟灭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休说鲈鱼堪脍 (4)赢得仓皇北顾(5)这次第 (6)有暗香盈袖 (7)竟无语凝噎 (8)其势不俱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的默写识记。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养。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作家和作品要对应,不出现常识性错误。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樯橹”“蓑”“堪脍”“仓皇”等。每句1分,句中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添字等情况,该空不给分。学生对于常见名句名篇的准确背诵和规范书写能力,平时要夯实基本功。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词上片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情感的。(4分)

2.下片中“而今乐事他年泪”,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二评论说:“二语合参,可悟一意化两

之法。”也即“一语两意”,请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以水 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②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③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④,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  间:机会

C.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D.客伺久,辄大怒     诟:责骂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竹床一,坐     不敢兴兵拒大王

B.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   积土成山,风雨兴

C.或变味,亦不觉也    臣死不避

D.余怅然久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

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B.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

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

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

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3分)

②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3分)

③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 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缺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

1.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

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

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C.“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

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D.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

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2.“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B.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缺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C.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D.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

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

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

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

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

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宋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

历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是北宋柳永,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

B.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楔子常在剧本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故事,有时也在折与折之

间,衔接剧情。角色有旦、末、净等,正旦是女主角,正末是男主角。

C.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的阶

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曹禺的代表作还有《日出》《北京人》《原野》等。

D.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指《哈姆莱特》

《奥赛罗》《李尔王》和《罗密欧•朱丽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