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仿照“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另写两个句子。(4分)

请仿照“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另写两个句子。(4分)

 

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青山换绿,柳树萌发。 【解析】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本题属仿写题,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春的声音

沉樱

如果说花是春的颜色,那么鸟应该是春的声音了。但是幼年生长在枯燥的北方,住的又是城市,就是春天,也过得异常寂寞。所谓春了的时候,除了满城风沙,气候干燥之外再没有别的感觉。花草不是随地可见的,鸟声更是完全隔绝。当时在幼稚的心目中,总以为所谓鸟,不过是那喳喳的喜鹊,哑哑的乌鸦,和终日在院中成群觅食的麻雀罢了。

不知是哪一次战争,那时我好像有八九岁,为了避乱,全家搬到了乡下,恰好是三四月的光景,我这才第一次认识了并且享受了春天。

初次离开到处拥挤着房屋和街道的城市,到了一望无际的旷野,那愉快是难以形容的。整天奔走在绿油油的田野里,编柳枝采野花之外,还有一桩乐事,便是听播谷叫。这鸟的叫声,无论什么时候听去,总是远远的,仿佛要同人保持一种距离,故意躲在什么地方,却又一声声地清楚地叫着,像是对人说话那么富于亲切活泼的意味。听了它的鸣声而不动心的人,恐怕是没有的。难怪农人听了,觉得它是在提醒着播谷播谷!”,而受折磨的儿媳妇听了,说它是大声疾呼着姑恶!姑恶!对于小孩子,虽然听不出什么意义,却也觉得趣味无穷。不知是谁把它似通非通地谐作光棍托锄,并把这作为它的名字。每逢这鸟一叫,我们便仰望着那声音所的远方,模仿着它的调子做一种唱和。我们对唱的开场是听它自报姓名似的先叫一声:光棍托锄!我们便紧跟着问:你在哪里?刚问完,它又叫第二声,像是回答:我在山谷。又问:你吃什么?”“我吃石头。”“你喝什么么?”“我喝香油。大概小孩简单的头脑再也想不出别的可问的了,便就此为止,只反复地问一遍又一遍,它也总不厌其烦地照样回答了又回答……

播谷以外,还有一种为我所深爱的鸣鸟,便是鹧鸪。前者可说是儿时的游伴,后者则是成年后才交结的朋友。一切鸟声似乎都有婉转清脆的共同点,唯有鹧鸪的叫是低沉的缓慢的。在我的心中,播谷好像一个活泼快乐的小孩,它叫的时候也仿佛是在蹦蹦跳跳的,而鹧鸪则像是一位沉思默想的老人,动也不动地缩在什么地方慢腾腾地自言自语。它也是远远地离开了人,可是它咕咕咕地一叫起,就立刻把那繁华蓬勃的春天笼上一片宁静、和平与悠闲,使人不知不觉流入遐思,同时像对播谷似的悠然神往于飘渺的远方—— 一座人迹罕至的深山,或一片无边无际的幽林。

抗战中到了四川,住在乡下之后,对于鸟的认识增广了不少。但是为了这两种鸟的偏爱,那些枝头上的清唱,尽管多么悦耳,总引不起很大的兴趣。

可是后我又为一种鸟只得心动了。这最初听见的时候,觉得有点像播谷,因为它是一声声地诉说什么似地反复叫着四个音的调子。但仔细听,便完全两样了,一点没有轻快的意味,相反地竟十分凄厉。一样地有着使人不能不听的魔力,但听绝对没有使人像听播谷叫时那样做唱和的闲情,或像听鹧鸪叫时那种深思冥想的余裕。这是越听越觉不安,使人心中增添着难言的烦躁、焦灼和悲切,直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尤其中夜醒,往往要被它叫得不能再睡。

这一天到晚叫了又叫的是什么鸟呢?我正纳闷着想问人,一天傍晚,我住楼下,路旁又照例聚着饭后出聊天的人们,都是所谓下江人,各种的方言形成一片嘈杂,使人颇觉烦扰。可是这时候,那鸟声不受影响地仍旧地在叫着,一直叫到那些闲谈得非常起劲的人们都注意起了。忽然一个南京口音的打住了话头茫然地问着:这是什鸟?另一个湖南口音的回答说:就是杜鹃啦。那个问的人没有再说什么,可是我想,他一定和楼上的我一样地在心中了一声吧!这个使人恍然的名字,仿佛是一个暗示,一经点破,从此我听懂了它反复在叫着的是什么了。一点也不错,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一天,半夜里忽然响起警报,依仗着住在乡间,我仍然没有躲避,但也不能安睡,起床伏在窗口张望着。不用说,这是一个月夜,那银色的月光像水一样淹没了无边的田野和山林,那么温柔寂静,好像大自然也正在安眠。但警报一再怒吼,击碎了美梦。忽然漫山遍野散布着紧张骚动的人群,匆促地奔窜着,四下里躲藏着,过了一会儿却又恢复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听不见一点声音的月夜。不过这时已不是温柔的宁静,而是令人悚然的噤寂。幸而还有田里的蛙,打诨一般阁阁地唱成一片,多少解除了些窒息似的恐怖。但同时也传无温情的杜鹃的叫唤,趁了一切都在静静躲藏着的当儿,向那些侧机声的耳朵更起劲儿地叫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等是有家归不得,杜鹃休向身边啼!虽然是在繁花如锦的蜀国之春,又有谁会忘记了家乡呢?但愿没有太多人知道它就是杜鹃,就是子规,而它叫的就是不如归去吧,我当时曾这样在默念着。

家乡是归去过了,但曾几何时又离开了。现在宝岛上,我又住在乡下,在这四季如春的地方,花是够繁茂的,但常使我觉得奇怪的是鸟声并不太多。看了到处盛开的杜鹃花,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杜鹃鸟的不知归去!”的叫唤。是的,什么时候我再归去听听那些春的声音呢?

1939年写于重庆北培,1949年重写于台湾

(选自《当代散文鉴赏》,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章后半部分,不如归去反复出现,不仅令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也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

B.本文开篇便点明主旨,提纲挈领,随后围绕主旨写了不同地方的三种鸟儿及它们的叫声,层层推进,扣人心弦。

C.行文时,作者穿插了许多过渡句,自然而然地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如那时我好像八九岁”“抗战中到了四川,住在乡下之后等。

D.虽然播谷等三种鸟儿的声音都是文章所说的春的声音,但在具体描述三者时作者着墨不同,有所侧重。

E.文末什么时候我再归去听听那些春的声音一句表明作者现在身处的地方没有春的声音,而这引发了作者想回去听春之声的感慨。

2.文章开头如果说花是春的颜色,那么鸟应该是春的声音了一句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3.本文写到播谷、鹧鸪、杜鹃三种鸟的叫声,请选择两种鸟的叫声,简要概括各自特点和作者听到鸟鸣后的感受。(4分)

4.本文题目是春的声音,正文以大量的篇幅写了三种鸟鸣,写春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吗?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4)                        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王羲之兰亭集序》)

(5)君子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执手相看泪眼,                     。(柳永雨霖铃》)

(7)                     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8)                  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史达祖

西风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照野霜凝,入河湿, 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 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忧心耿耿,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

【注】南宋开禧年间的六月,史达祖与南宋使团离开临安,前赴金国恭贺金主生日,八月中秋到达河北真定,夜晚住宿在真定馆驿中,这首词就是在馆驿中写成。②殊方,指他乡,异域。③蛩,蟋蟀。④娥,嫦娥。

1.请赏析西风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放开的奇妙之处。(4分)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不超过6处)(3分)

“看杀卫。”

《世说新语·容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君②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君之甚。”左师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被立为君,因年少,由威后执政。

②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之所使之               恣:肆意

B.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独:不仅,不但

C.老妇辇而行               恃:依靠

D.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     郄:病痛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赵太后“疼爱儿子”的一组是

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说自己幼子虽然“不肖”,但还是“窃爱怜之”。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日食饮得无衰乎?(3分)

(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3分)

(3)今媪尊长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