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一句结论。(4分) 自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来,累计有杨振宁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补写一句结论。(4分)

自诺贝尔奖设立一百多年来,累计有杨振宁等8位华裔杰出科学家获奖。在他们的回忆中,杨振宁说“四岁起文化程度不高的母亲教我认了三千多字”,丁肇中说“母亲不在乎我考试得多少分”,朱棣文说“客厅弄得乱七八糟,母亲从不说我”,钱永健说“母亲给了我宽松的家庭氛围”,崔琦说“不识字的母亲坚持要我上学”,高锟说“母亲让我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下度过童年”。由此可见,               

结论:                                       

 

示例: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引领孩子走向未来最初和最关键的角色。(“家庭教育”或“成长教育”“启蒙教育”等2分,突出母亲的重要地位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段内容的理解,从中抓住关键词,概括文段内容即可。例如,本题中的关键词:母亲、教、家庭氛围、科学家获奖。由文段可知,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在童年时期,母亲在家庭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从这个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从词人柳永、辛弃疾、李清照等人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话。要求:①结合其词作内容;②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不少于40字。

 

查看答案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关系。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古老的东方国度。随着首集《脚步》开门红,《舌尖2》24小时讨论量迅速攀至新浪微博话题榜首位,你如何看待这种热捧现象?请简要点评。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字数不超过50字。(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童年,我记忆中最早的印象,是爹爹每天黄昏回家,总给我带一包糖,或是一包花生。那时我已四五岁,爹爹在一家甫货铺做伙计。母亲生下我第三年便去世了,她给我留下的只不过是一个眉目清秀的清瘦女罢了。   

我七岁进了学校,功课并不顶坏,也不很好。十三岁高小时,一天我和爹爹在路上遇到他小时一个同窗好友(爹爹十五岁时,我的祖父死了,为了养家糊口才停学去商店做事),那人从日本留学回来在北京做事,见了爹爹装着不认识。爹爹回家对我说:“我无论怎样要你上学。”我听了很感动,便从此发奋用功。十五岁高小毕业,我考了第一名,中学成绩从未落过三名后。十九岁中学毕业。我到第三小学去教书。那时爹爹最得意的事,是同我在街上走路,有一个比他高大的儿子——而且在他心中,学问渊博得不得了的儿子——在他身边,是多么可以骄傲的事!可在别人心目中,小学教师前途的希望,能有多少?比南货店伙计能好到哪里去?为了给爹爹争气,渐渐的一个非到大学读书的念头,进了我心里,我只担心爹爹一个人在家太孤单。思谋许久,我终于同爹爹开了口。

“年轻人应该有这个志气,我巴不得你成了名才好。只是到北京读书的费用到哪里去弄?”爹爹慢慢地一句一句说道。

“我在邮局存了一百块钱,足够半年用了。北京那样大地方,人多事繁,一定不难一面找个事做一面念书。”

“恐怕没有这里容易吧?总得细细计算一下才好。”

第二天晚上回来,他拿出所有一百三十块钱给我,我拒不接受:“这都是你的钱,什么时候都用得着,我万万不能拿的。”

“你在外面,举目无亲,不比在家。我要用钱,还可以向朋友借。你要没有钱用,怎么好?尽可有备而不用,断不可用而不备。”

动身那天清晨,他送我到车站。火车开了,他还立在那里。我觉得霎时间他好像老了十岁似的,发也花了,背也驼了,这难道是我的幻想?

我考取了北京大学预科班。果然爹爹的话不错,在北京想在课外弄钱实在不易。况且我在那里一个人也不认识,一半固然是性情孤僻,而一半也是我有意避开人家——我怕与人来往浪费时间,更怕花去那有限的钱,也怕人家笑我寒碜。第二年秋末冬初,钱用完了,我只得经常买窝头充饥,很冷的天气也只穿一件竹布大褂,里面只有一件薄薄的夹袄——冬衣早送当铺了。好几次想自杀,一想到爹爹,又拼命读书。一天,正是窝头也买不起的时候,爹爹给我汇了两百元。他这两百元怎么弄来,我想不出来,写信去问他也不答。次年秋天,他又寄给我一百多元钱。到了春天,我到一家馆任教,暑假我回去了一趟。那时他已把祖传小房卖给了人家,在一个远房叔叔玉叔家借住。三年离别,他实在老了许多。临别时,他又把省下的四十块钱给了我。

以后三年,因没余钱,总未回家。好不容易,毕业文凭终于在手了,我立在茫茫人海的北京城中,却好像立在星月无光的荒野里。学问!学问的无用我那时才知道。我想在社会上得志,第一要有势力——亲戚朋友的帮忙,第二得脸皮厚,学问的有没有满不在乎的。由失望变愤怒,从愤怒陷入了悲观,但为了爹爹,我还得活下去。百无聊赖中,在经济学报上发表了几篇文章,不料竟被法学界名宿某巨公看上了。我在他家住了三个月,写了一篇十万字的论文,发表时,虽然署的是他的名字,但末了某公推荐我去某大学当了一百八十元收入的教员。我一听此事谈妥,便给爹爹写了快信,并告他不日我将南下接他。

乘船坐车回家,玉叔见了我说:“你回来得倒快,电报接到了?”

“电报?什么电报?”我惊诧地问。

“你不是接到电报才回来的?你的爹爹……他四天前因重伤风而去的,临去前一天,时时叫喊‘阿本、阿本’。”

我在爹爹的屋里低了头什么也说不出来,什么也想不起来,脑子里转去的只是一团团的黑暗!没有眼泪,只有不能抑制的怨愤。只当我把特意给爹爹买回的花雕酒放在他的灵桌上,眼泪才忽然泉水似的涌下来。

(选自《西滢闲话》)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A.作品用第一人称,以爹爹对“我”成功的激励、期盼和无私奉献这一感情为线索,讲述“我”求学“成功”的经历。

B.全文营造出双线结构,“父爱”是明线,“子情”是暗线,以“子情”衬托“父爱”,更显出父爱的深厚。

C.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尤其是对话,塑造了一位含辛茹苦、渴望儿子成功的父亲形象。

D.“我”在北京学成的失意、找工作的不易,让“我”体味到人情的冷淡和势利,生出心灰意懒之情。

E.结尾一段写道“脑子里转去的只是一团团的黑暗”, 表现出当“我”听闻父亲死讯之后惊诧、茫然的感情。

2.车站送行一节,“我觉得霎时间他好像老了十岁似的,发也花了,背也驼了,这难道是我的幻想?”结合文本,分析这句话的作用。(4分)

3.小说中“爹爹”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4.读完这篇命名为“成功”的小说后,我们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                   。(柳永《望海潮》)

(4)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5)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6)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7)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雁过也,正伤心,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忍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1.结合全词,分析“针线”这个意象出现两次,起到什么作用?(4分)

2.词中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感情的?(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