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为什么要去那里,回答是:“亲近自然,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他们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这时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不得写成诗歌),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无处可逃 一次标榜“逃离城市”的登山之旅,变成了一场微博直播秀,“登上山顶,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从这里我看到了人类一种“无处可逃”的困境:一方面是逃离城市,一方面是逃离自我;前者是因为城市喧嚣,后者是因为精神荒芜;前者是身体的避难,后者是灵魂的投诚。或者说,面对城市机器的压力,人们的心灵无处安放,便一头扎进网络的虚拟世界,无处可逃! 这不禁让我想到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写的,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或许八十年前的赫胥黎也无法预料到,现在人们所崇拜的已不仅仅是使他们丧失思考的工业技术,而且是使他们从此丧失自我的信息技术。无论身在繁华的都市,还是高寒的雪峰,人们逃离真实的生活,而“私人定制”自己的虚幻生活,通过网络、手机接受或反馈经过修改和润色的对话交流,各自向对方呈现出自己想变成的模样,随时删除或拉黑我们不想要的信息和名单…… QQ跳动不休,微博刷新不断,联系越来越多,名单越来越长,我们在排队时,等红灯时,等车时,就餐时,聚会时,旅游时……我们见缝插针地掏出手机体验着分享和发送的快乐,仿佛自己就是信息汪洋大海的中心,却不知我们早已被裹挟而成为沧海一粟,身不由己。因为我们联系越多,就越会丧失独处的能力——一种与外界隔绝,集中反省自己思想的能力——就越是感觉不到我们自身的存在,更何况这种联系还是戴着面具的联系呢。奥威尔说,戴着面具时间长了,脸就会按照面具长起来。 因此,重要的不是“逃离城市”,而是“逃离手机”。让我们找点空闲,看看傍晚天空的麻雀一窝蜂地飞来又一窝蜂地飞去,然后发发呆;让我们找个机会,和身边的人面对面地说说话,哪怕结结巴巴;让我们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读读停停想想,让飘逝的灵魂归位,找回真实的自己。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不论iPhone因为什么而震动,都不如此刻你的眼神交流更有价值。” 【解析】 试题分析: 审题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①企业高管们为什么要逃离城市?②为什么选择攀登雪峰这一形式?③一路攀登一路直播的原因有哪些?④登顶之后为什么放不下手机?⑤“城市”和“雪峰”是否有象征意义? 审题时的“追问”有助于深入领悟材料内涵。材料的人物是“一群企业高管”,所以难以从不同人物的角度立意。考生可以从材料的自然语意层次的角度立意。材料可以划分为四个语意段,分别可以对应如下立意: 1.攀登雪峰,亲近自然,逃离城市 自然是人类精神的栖居地。 2.一路攀登,一路直播 ①分享美,是一种快乐。 ②对于自然,距离的接近未必就是亲近,全身心融入才是真正的亲近。 ③一旦沦为喧嚣生活的奴隶,心灵便难以得到安宁。 3.置身山顶,风光无限 ①美常存于高处。 ②登高方能见美。 4.不去赏景,低头看手机 ①一旦成为习惯的奴隶,就难以获得灵魂的自由。 ②没有欣赏美的能力,必然错失绝美的风景。 从材料整体角度看,则可以有如下立意: ①束缚不除,天地之大,无所遁逃。 ②被喧嚣的世界裹挟,心灵难以回归真正的宁静。 ③更重要的是宁静内心的回归,而非外部环境的回归。 ④自然不是逃避喧嚣的圣地,心远地自偏。 ⑤科技(现代文明)对人类交往方式、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在充分肯定其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应对其负面影响保持一种审视与警惕。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欣赏丰子恺漫画《跌一交,且坐坐》,回答问题。(4分)

满分5 manfen5.com

⑴写一小段话,向没看过这幅漫画的人简要介绍漫画的主要内容。(2)

⑵你认为这幅漫画蕴含了什么道理?(2)

 

查看答案

阅读《红楼梦》第三回两个段落的开头部分,回答问题。(4分)

〔甲〕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

〔乙〕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

⑴填空:〔甲〕段写          (填《红楼梦》人物名)的出场,〔乙〕段写贾宝玉的出场,两个段落异曲同工,相互映衬。(1分)

⑵这两个人物的出场描写方法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3分)

 

查看答案

根据文意,仿照划线句的句式,用举例的方式续写下文。(4分)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品味诗人们的各种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是钟情山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巫山红叶

刘宏伟

巫山红叶,浸染着魔力

②不信,你看,在碧绿的江水边,翠绿的山崖上,是什么令你眼前一亮?小小的一片,便已盖过起伏的绿海。在你来不及细细打量时,河道拐弯处,是什么激发了你嘴里的那一声惊叹?是身下碧波荡漾中的那抹红影,还是岸边大片大片起伏绵延的红叶?此刻,千万别抬头。否则,你定会被头顶悬崖绝壁上连片摇摇欲坠的大红惊着。

③当你迫不及待地想上岸一饱眼福时,最好别离开沿途的山道太远。如果你真想身入林中去,千万别忘了来时的路。当你小心翼翼地伸手抚摸过那些或亮红薄如蝉翼、或暗红厚实如茧的叶片后,当你细细地欣赏过那些血脉般流动的叶脉后,当你惊叹于它们或细长、或椭圆、或五角形的千姿百态后,当你为不小心踩上了那些原本就匍匐在地或刚刚从枝头飘落的红色的精灵而心生不安后,才蓦然惊觉已迷失在眼前这片红色的海洋中,哪里还找寻得见来时的路?!

④此刻,千万别惊慌,更不必焦急,深深地吸一口气吧,把林中的清香和漫山的红润吸进肺里,然后抬头朝最高处看去。如果你此刻正置身江南,看不见净坛、起云、上升的峰影,那你就找找飞凤、翠屏、聚鹤的踪迹吧。走到峰下,自然也就找到返回的路;如果是在江北,归途就好找多了。就算认不出登龙、圣泉、朝云、松峦、集仙的身影,也不必着急。至少,当你抬头看到那位云雾间的绝美少女时,一定会心安神定下来。此刻,你会发现,漫山的红叶,一如神女飘扬的红裙。

⑤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干脆一边背诵着那首以十二峰名串起来的诗“曾步净坛访集仙,朝云深处起云连;上升峰顶望霞远,月照翠屏聚鹤还。才睹登龙腾汉宇,遥望飞凤弄晴川;两岸不住松峦啸,断是呼朋饮圣泉”,欣赏它们惟妙惟肖的神韵,如飞鹤翱翔、如凤凰展翅、如雄狮昂首,如神龙腾空,一边仔细地找寻着林中行来的足迹,或是被身体碰掉的新鲜的红叶,定能沿途返回。如果能用这短暂的迷失,体验一番“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的奇妙景色,何尝不是另一种人间幸福!

⑥其他季节的巫山,像上帝遗落在人间的一方碧玉,山是绿的,水是绿的。就连那些俊秀的山石峰峦,也披着黛青的外装。惟独这初冬,这方碧玉中仿佛被神女滴入了一滴相思的红泪,哪怕只是小小的一片,就染红了漫山的青苍。伴随着残秋最后一抹柔风和初冬的凉意,完成了这场从青苍到艳红的转场,暗红、艳红、深红、绛红、枣红、大红、火红……尽情地用你所能忆起的“红”来形容吧,总能找到你能叫出的那种,哪怕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更多的,却是连想象都无法细分出来的品类。

⑦它们就那样招摇地跟万丈绝壁、高耸的山峰、参天的古木、低矮的灌木、连绵的山林粘连着,绕缠着,铺展着,突兀着……有时绵延数里,有时独自挺立。无论以何种姿态呈现,总是最抢眼最炫目的那抹明艳。仿佛带着与生俱来的娇贵,注定属于世人眼中的明亮和嘴里的惊叹,激起人们心头滚涌的热烈和情思。

⑧巫山的红叶,像上帝的宠儿一般,被镶嵌进宽阔的高峡平湖、清澈透亮的大宁河、碧玉般的小三峡、云蒸霞蔚的十二峰……编织出这方瑰丽奇幻的人间山水。光这些风景本身,就早已令人目不暇接了,更何况还有这漫山遍野的红叶,在眼前、在脑海中翻滚荡漾着。

⑨如果再把这些人间奇景沐浴到瑶姬授书治水的传奇,更有楚怀王游高唐、宋玉“神女赋”引出的“巫山云雨”,合上那两句撩拨了无数红尘儿女缱绻情思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眼中的景繁如虹,心中的情深似火,谁还能分清此时此地到底是置身天上,还是人间?惟剩下一片如梦似幻的朦胧。

⑩这些被神女瑶姬的传说浸润、被巫山的云雨缭绕、被无数痴男怨女的情爱滋养出的巫山红叶,早已化成天地间的精灵,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吗?海誓山盟也罢,刻骨相思也好,你目睹后,无论此时此刻,还是他年遥忆,只要轻轻地一闭上眼,这漫山的红,便成一汪热辣辣的情海。

(选自2013年9月2日《深圳特区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4分)

A第②段前两问质疑,陡起波澜,吸引读者的目光,然后通过回答、提示,让描写的对象隆重登场。

B第③段连用四个“当你……后”的句式,设想当人们面对四个不同的场景,便会不知不觉沉醉其间的情景;这四个场景都显得极为广阔。

C第④段作者貌似安慰迷途者不要惊慌焦急,实则提醒欣赏者要深入山中才能观察到云雾间绝美的景致。

D第⑤段作者写背诵十二峰名诗和欣赏十二峰景,意在表明巫山除红叶外,还有许多人间奇景,从而突出本文主旨——巫山奇景甚多,令人流连忘返。

E文章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感情真挚炽烈,文化意味浓厚。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 采用这种叙述人称有什么好处?(4分)

3.第⑥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其他季节的巫山景象?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4.文章开头说:“巫山红叶,浸染着魔力。”请结合原文探究巫山红叶有哪些魅力。(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⑴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⑷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⑹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岑远目,           ,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