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

“微”字被《新周刊》评为2012中国年度汉字。推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微博的“见微知著”、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公益的“积微成著”,以及北京暴雨中152位农民工救人时发出“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的“微言大义”等等。从微博、微信到微公益、从微表达、微力量到微监督,社会生活中是无“微”不至。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微是你我,是每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微小分子。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

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微中有大爱,微中显大智 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从微小的沙粒、微弱的花瓣中,可以透视世界,可以彻悟人情。 “微”即微细、微弱、卑微,正因为其“微”,所以常常被误认为“不足道”,从而被人忽视,遭人冷落。但人们忘了,“微”还是微妙、深微、精微,从微博中可以“见微知著”,在微信中可以“造微入妙”,借微公益可以“积微成著”。古人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仁爱的人懂得福生于微,只有微幸福,才是真幸福。智慧的人懂得,祸患常积于忽微,只有防微才能杜渐,只有见微才能虑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微”中有大爱,微爱小善常常能拯救生命,甚至能拯救灵魂。“微”是黄包车夫放下生意救助倒地老女人的微小善举,它让鲁迅从这一件小事中,榨出了皮袍下人性中深藏着的“小”来;“微”是钱囊空空的屠格涅夫在面对老乞丐红肿而又肮脏的手时惶恐不安地说出的“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一句普通的话让世人读到了人人生而平等的大爱;“微”还是杜甫在床头屋漏无干处时的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首简短的诗让人看到了饥寒交迫中的诗人悲天悯人的博大胸怀。 大音稀声,大爱无言。雨果《悲惨世界》里从十九年的牢狱中刚走出来却备受歧视的冉阿让发誓要找不公正的社会算账,是红衣主教赠送的小小银烛台,拯救了冉阿让濒临堕落的灵魂,唤醒了冉阿让心灵深处向善的愿望,从此化名马德兰的冉阿让以一个市长的身份爱着他的市民,以一个父亲的身份爱着他的养女,以一个曾经被社会遗弃的人的身份爱着那个悲惨的世界。 传递善举,积微成著,从红衣主教,到冉阿让,到珂赛特。从最美老师、最美司机、最美妈妈,到大灾中默默奔忙的志愿者,到青岛爱心群体“微尘”,到北京暴雨中152位喊着“我们不要钱,是来救人的”农民工…… “微”中有更能显大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智慧的古人正是从微小的自然现象中悟出了生活智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更是在警醒后人微小的力量不可轻忽。一叶可以知秋,一叶也可以障目,微小的细节常常可以决定成败。 经典的作品中更是不乏见微知著、微中显大智的哲学。北岛著名的诗歌《生活》,全诗仅一个字“网”,精练而又透辟,每一个个体都只是一个微小的网眼,一个一个的网眼构成了社会这张无形的大网。大智反若愚,大巧反若拙,大理反见微。半部《论语》能定天下,因为其中蕴含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大智大理,言简意赅的语录体《吕氏春秋》被后人誉为微言大义的典范,因为其中深藏着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大智慧。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就能带动整片森林;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就能遍及整个天空。你或者我,都可能只是一棵微不足道的树,一朵微乎其微的云,但平凡卑微的我,普通微小的你,都可以成为社会洪流中的一滴,都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走向大爱大智的正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能写论述类、从材料本身看,可以抽出几个写作角度: 1、微表达,反映社情民意,声音虽小,却汇成时代的强音;中国国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借助现代媒体之便,以个体形式自由表达,发出自我的声音,发出底层真实的声音,历来封闭的喉咙,缄默的嘴唇开始发声、说话,而且说自己的话,表达的是自我,那个个体永远淹没在“人民”之中,个体永远被人代表说话的时代被彻底打破;微表达一旦开始,个人的欲望、情趣、意志、梦想也像地底的岩浆,冲决地壳奔突而出,形成众声喧哗的大合唱,色彩斑斓的巨幅画,正如王安石激情颂唱的“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中国声音从来没有这样驳杂,从来没有这样丰富,从来没有这样陌生;中国人从微表达中开始苏醒,这是三千年的第一次,正因为是第一次,正因为是开始,它不免私人化、世俗化、娱乐化,它的声音充满感性,充满情绪色彩,它本能地抵御大时代的宏大叙事,本能地裸露自我,浮出水面,敞开呼吸,我们既要珍惜这样开始,也要清醒地看到,真实不等于真相,本能不等于本质,个人不等于主人,中国人的声音还需要塑造,还需要灌注清明的理性,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发出中国的好声音。 2、微力量,可以分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从来就是的,微力量就是大众的力量,大众的力量从来就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但与以往比较,它不再是被组织被领导的力量,不再是统一的力量,不再是缺乏个体意志的力量,它现在是自发的力量,是来于自由意志的力量,是绝对真实的力量,是最靠近善意的力量;它从微尘开始,慢慢凝聚为星云,它从涓滴开始,慢慢汇聚为江河,这种力量从人性深处发微,因此源源不断,生生不息,这是文明创造的本色;一是它是一种崭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开始调正中国社会两种成分的地位,中国人开始以公民的身份建设公民社会,开始把高高在上的官吏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虽然现在还在被阻止,但是这种力量源于觉醒,源于权利意识,它是不可阻遏的;只有微力量,才能实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愿望,才能真正铲除腐败的淤泥,清洁中国社会。 3、微幸福,在“大时代”,个人淹没在集体之中,淹没在时代之中,个人的意志、梦想被绑在国家战车之上,个人的欲望、趣味被剥夺殆尽,人不成其为人,只是社会机器之上的一颗螺丝钉,有时候甚至成为所谓政治家操纵的木偶,在大时代里,个人没有幸福,所谓的社会的理想、所谓社会道德激情,都是幻象,没有人的时代,哪里有人的幸福?在这个微时代,我们可以追求物质,可以追求感情、可以营造私密空间,可以展示偏僻情趣,可以想我所想,做我所做,这种幸福虽然微小,却是真实的,可以可以兑现的、可以触摸的,可以拥抱入怀的,可以依偎的,这种幸福把人的七情六欲还给了人,把人的梦想还给了人,把人的滋味还给了人,这就是真幸福,而不是海市蜃楼。 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静静的经典

袁跃兴

①梭罗的《瓦尔登湖》,被论者认为是一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这实在是一个准确而诗意的赞誉。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

②在我的书案上,静静放着三卷我所喜爱阅读的书———蒙田的《蒙田随笔》,尼采的《快乐的科学》,雅斯贝尔斯文集《存在与超越》。阅读这几册书,实际代表了我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

③蒙田的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睿智写意的生活,是我所欣赏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不仅是我的未来人生所准备抱有的一种取向,也是我所追求的思想一极。尼采的孤独的思想性格和超拔气质,充满生命的悲情和激情以及他的理性精神,也为我所心仪,是我的思想所渴求的另一极。还有我思想倾向的一极,这就是雅斯贝尔斯在书中所表达的那种对现代物质世界里,现代人精神的堕落,信仰的缺失的批判精神。这个哲学家的批判意识,我想它会提醒着任何一个阅读过其著作的人,对现实世界尤其是人们的精神世界应该保持一种清醒的、理性的批判意识。

④出于喜爱,我想静下心好好阅读一下这几位思想家、哲学家的书,但是,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大环境的商业文化背景中实在是缺少了适合这种精神生活的氛围,或者说阅读的氛围。环境的浮躁、喧嚣搅扰得人们难以静静地阅读、沉思,人们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大都被一阵阵流行的、时尚的、娱乐快感的所谓阅读潮流所吸引、牵扯。我的灵魂也是常常处于这样一种漂移、无所皈依的状态,苦恼和焦灼不时地吞噬着我的灵魂。在这种阅读的苦闷中,我想起了曾国藩论读书时所说:“且苟能发奋自立……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看来,无法静静阅读,原来是我的心境出了问题,灵魂变得不再宁静,而漂浮于诱惑的表象的物质世界,这样,怎能把自己平凡的心灵、浅陋的情感,带入经典的“静静的书”的浩瀚、深邃、宁静的世界中去?

⑤经典,是静静的,这是经典的内在本质和灵魂;经典,是永恒的,它静静地存在于漫漫时间之河。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对于一个阅读者来说,功利的、浮躁的心态,根本无法认识和了解经典。要阅读经典,必须要有思想和心灵的准备。心灵是宁静的,思想是沉思的,这样也许才能感受到经典伟大而神圣的气息……

⑥我喜欢卡莱尔的这句话:“特别是在这个喧闹嘈杂的时代,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一点。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想,阅读经典也是这样。在静静阅读经典之前,我们必须首先要做一个“保持自己平静的人”……

1.阅读划线句所在的段落,解说划线句的含义(4分)

经典给人的心灵的影响,也是静静的,每一个阅读者都会幸福地得到它的营养。作者说幸福,应怎样理解。

答:                                                                 

②卡莱尔的一个在开始说话和行动时机到来之前不能保持自己平静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这句话意思是什么。

答:                                                                 

2.读第一段的句子众所周知,《瓦尔登湖》是不朽的经典,而我以为,这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从本质意义上看,应该说是一切经典著作的性格和精神。回答:作者为什么说一切经典的性格和精神是静静的?(不超过40 字,3分)

答:                                                                 

3.在第四段,作者说:我发现在今天阅读这些经典著作,却如此困难……造成这种阅读困难的原因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答:                                                                 

4.作者在文中谈了自己目前的三种阅读方向,分别指出来。(每条不超过20字)(6分)

答:                                                                    

 

查看答案

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6分)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1.下列对本段文字的中心归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的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的区别。

B.字的直指的意义比联想的意义更有用。

C.字的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有用。

D.字的难处在联想的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2.根据选文内容,下列“烟”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2分)

A.日照香炉生紫烟         B.烟花三月下扬州

C.依依墟里烟               D.烟笼寒水月笼沙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无论是科学的文字还是文学的文字,都必须做到让直指的意义和联想的意义完美结合起来。

B 直指的意义固定、明显、确实,它更适宜于科学的文字,因为它可以使科学的文字更精确。

C 联想的意义难用,但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它,因为它可以使诗文于含混中显得丰富。

D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之所以妙,就在于它巧妙地使用了文字联想的意义。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6分)

  岁  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3)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题8分,翻译10分)

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至。师孟奏徙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师孟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最东南。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

注:裒,聚集   昃,太阳过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吏惧,不可                        白:告诉

B 师孟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

C 筑子城,建学舍,治最东南          行:政绩 

D 于是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有警,率浃日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 师孟奏徙               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C ①相踵                    泉涓涓始流

D 洪、福、广、越立生祠     化而鸟,其名为鹏

3.下列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B、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C、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D、徙广州/州城为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 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 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4分)

 

 

②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3分)

 

 

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