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诺耶夫花园 有时候我也有空闲的日子。于是我一清早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诺耶夫花园

有时候我也有空闲的日子。于是我一清早就走出家门,步行穿过全城,到诺耶夫花园去,

要么就在莫斯科郊区闲逛,多半是普列斯尼亚区和杰维察田野那边。

正是饥荒时期。一天只发给八分之一磅黑面包。我带着这八分之一磅面包,两三个苹果(这是女邻居莉波奇卡供给我的)和随便一本什么书出去,一直到天黑,整天待在外面。

荒凉的郊区包围着巨大的、惊慌不安的首都。有时会传来也是那样遥远的枪声。

一个摆渡船的小男孩把我摆渡到莫斯科河对岸的诺耶夫花园。那里有高大的菩提树和菩提树的绿荫,因而显得十分庄严。

菩提树正在开花,浓郁的花香仿佛是从遥远的南方的春天带到这里来的。我喜欢想象这个春天,这样的想象增强了我对世界的爱。

诺耶夫花园从很早以来就以栽培花卉而闻名。它逐渐衰败了,荒芜了,到革命前,花园里只剩下了一个不大的温室。但还是有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和一个老花匠在里面干活儿。他们很快和我熟了,甚至开始和我谈起自己的工作来。

花匠抱怨说,如今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每次他一讲到这一点,妇女当中有一个——瘦瘦的、长着一双明亮的浅色眼睛——好像是为他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对我说,很快他们就准会为市里的一些小公园栽培花卉,把花卖给所有公民了。

“不管您怎么说,”那个妇女在说服我,尽管我并没反驳她,“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

有时花匠给我剪几枝紫罗兰或重瓣的石竹。我不好意思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因此总是用纸很细心地把花包起来,而且包得那样巧妙,让人猜不出我的纸包里包着的是花。

有一次在电车上纸包破了一条缝。我没发觉,直到一个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问我:

“眼下您在哪里弄到了这么可爱的东西?”

“您要小心点儿拿着,”女售票员警告我,“不然,一推您,这些花就全都压坏了。您知道,现在我们的人民是些什么样的人啊。”

“这是谁在推啊?”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挑衅地问,并且立刻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这是花。笨蛋!”

“天哪!因为花也要骂人!”一个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叹了口气,“我丈夫,别提有多严肃、多庄重了,可是我生这一个,生头一胎的时候,他给我往产科医院里送去了一束稠李。”

有人在我背后焦急不安地呼吸。我回头一看,我背后站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她脸色苍白,穿一件褪了色的粉红色连衫裙,用一双像锡制的、灯碗一样滚圆的灰眼睛恳求地望着我。

“叔叔,”她声音嘶哑地、神秘地说,“给我一枝花啊!请给我一枝。”

我给了她一枝重瓣的石竹。在乘客们嫉妒和愤怒的谈话声中,小姑娘拼命挤向后门的平台,电车还在行驶时就跳下车去,消失了。

“完全疯了!”女售票员说,“精神不正常的小傻瓜!要是良心允许的话,那么每个人都会要花的。

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上了年纪的女售票员满脸通红,都快流出泪来了,她低下熠熠闪亮的眼睛望着那枝花。

立刻有好几只手默默地向我伸了过来。我把一束花全都分送给了别人,突然我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好像无论是在这以前,还是以后,我从未遇到过这么多的喜悦和赞美。仿佛耀眼夺目的太阳突然闯进了这肮脏的车厢,给所有这些疲倦而满怀忧虑的人带来了青春。

一个穿着破旧的黑色短上衣、骨瘦如柴、上了年纪的人,深深低下头发剪短了的头,打开帆布包,很爱惜地把花放进包里,我好像觉得有一滴眼泪落到了油迹斑斑的帆布包上。

我忍受不了这一切,于是在电车还在行驶时跳下车去。我走着,一直在想,既然这个骨瘦如柴的人忍不住当着大家流泪,那么这枝花想必在这个人的心里引起一些多么痛苦、多么幸福的回忆,他在心中隐藏着自己的老年和一颗年轻的心的痛苦,想必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节选自帕乌斯托夫斯基《一生的故事》第三部)

1.这篇散文有两处写到“不好意思”,请结合文本分析这两个人物为什么“不好意思”。(4分)

2.本文开头三段有何作用? (4分)

3.本文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1.第一处:花匠说出了现在卖花行当销售不好,处境尴尬这一真相,妇女想掩饰。(2分)第二处:自己不便于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拿着花穿过饥饿和忧心忡忡的莫斯科市区,显得“我”这种行为过于奢侈或浪漫,与现实生活极为不协调。(2分) 2.作用:①从内容上看,开头三段交代了特殊的社会背景:处于“饥荒时期”,“有时传来枪声”,人们“惊慌不安”。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还要到花园或郊区去“闲逛”,这有助于突显主旨,表现俄罗斯民族即使在最艰苦的岁月也渴望美,爱美、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向往。②从结构上看,开头三段交代了“我”的行踪——到诺耶夫花园去,引出下文与“诺耶夫花园”有关的故事(或为下文与“诺耶夫花园”有关的故事作了铺垫)。(“结构上”的作用,2分;“内容上”的作用,2分。 3.①爱美。如,电车上“包着白色三角头巾、上了年纪的妇女”“女售票员”“系着子弹带的水兵”“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等等,尽管境遇不同,但都喜爱鲜花。 ②坚强乐观。如,当花匠抱怨“只有举行葬礼、开隆重的会议才需要花”时,妇女说“可人没有花是不行的。譬如说吧,无论从前,还是将来,都有在恋爱的人。不用花,怎样才能最好地表达自己的爱情呢?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又如,尽管在饥荒年代,“我”却在破旧的电车车厢里“看到了那么多眼睛里的闪光,那么多亲切的微笑,那么多赞美的神情”。 ③浪漫。如,抱着吃奶的婴孩的妇女介绍一向严肃的丈夫在她生头一胎的时候给她送去一束稠李。又如,“我”从花束中抽出第二枝石竹,送给了女售票员。 ④率直。如,一个腰里系着子弹带的水兵对一个扛着磨刀凳在乘客群中挤过来的磨刀人大发脾气。“你往哪儿钻?没看到吗?——这是花。笨蛋!”(共6分,答出三点即可,答出其中一点且有分析得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先从文本中找到两处“不好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不好意思”的含义;第一处“不好意思”是在“花匠”向“我”抱怨时,一个妇女“好像是为他(指花匠)感到不好意思”。花匠抱怨的是花不好卖,生活艰辛,而妇女为花匠感到不好意思,这显然是为了掩饰花匠的处境。第二处“不好意思”是“我”拿着花匠给他的花经过莫斯科市区时的感觉。一方面是饥饿和忧心忡忡的市区,一方面是拿着鲜花的人,两方面的不协调,由此可知“不好意思”的原因。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这类题,一般要从结构、内容、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结构方面,处于开头的段落一般有交代背景、铺垫下文等作用;内容方面,可从分析这些段落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安排环境、奠定基调等的作用去分析,然后再举文本实例佐证。本文的前三段写到了饥饿、写到了枪声,这就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而把故事安排这样的环境中发生,是为了表达主题服务的。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文本中具体的语句来分析俄罗斯民族的性格,可从言行举止等描写角度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中来分析概括。从“人没有花是不行的”的话语、电车上的那位妇女等处可看出俄罗斯人爱花、爱美;从那位“不好意思”的妇女的“我们这一行是永远也不会消灭的”的话语,可看出他们的坚强;从女售票员接受“我”送的花时脸都红了,可看出他们的浪漫;从水兵的发脾气可看出他们的率直。以此类推。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怀良辰以孤往,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5)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查看答案

诗歌鉴赏(6分)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3分)

2.“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 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科头:不戴帽子。瞷(jiàn):窥视。刺:名帖。刘伶断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列句子中相应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B.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始进       间:机会

C.客伺久,辄大怒                 :责骂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赚:获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焉:书架书箫各四,古今籍在     积土成山,风雨兴

B.以:竹床一,坐               不敢兴兵拒大王

C且:变味,亦不觉也            臣死不避

D之:与怅然久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 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 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4.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

5.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3分)

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3分)

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闵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A、过蒙拔擢            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至于成立

2.下列加点词语活用类型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相同的一句是(   

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诏书特        B、猥以微贱      C、郎署      D、是以区区不能废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则告诉不许

A、农人告余以春及      B、纤歌凝而白云遏

C、宇文新州之懿范      D、之二虫又何知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

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

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

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

清代之前,扬州靠着大运河,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都

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

而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

A、②①⑤④⑥③   B、②⑥④⑤③①   C、④③①②⑤⑥  D、④②①⑤③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