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6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每题3分,共6分)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鬓虽残,心未死”与《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2.纵观全诗,分析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3分)

 

1.(1)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2分)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1分)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1分) 2.虚实结合。(2分)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两句诗的感情。两句诗的差别在于语序,以及一些字眼。第一句强调的是虽然已经鬓毛斑白,但是壮心不已;第二句中,“空”字是“白白地”的意思,空有一腔热情,朝廷却不给我施展的机会,就已经老了,表达的是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慨。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全诗用到的表现手法。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用的是虚实结合。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联系着,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回忆过去的内容、想象未来的内容、梦境仙境的内容、想象对方的内容都属于虚写的内容。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就是这样。师伯浑是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够得上说是同心同调,所以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是什么地方;然后进一步引出联想——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这样莽苍雄伟的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作者深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自许封侯万里之外的信心,是何等执着。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战工作。“有谁知”三字,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联系着,使五十七字的中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 荪壁兮紫坛,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

(3)五月渔郎相忆否,__________________。

(4)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恍惊起而长嗟。

(6) _________________,  乾坤日夜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选择题每题2分,翻译10分,共18分)

藏书室记

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今老矣,犹志其一二。先君平居不治生业,有田一廛,无衣食之忧;有书数千卷,手缉而校之,以遗子孙。曰:“读是,内以治身,外以治人,足矣。此孔氏之遗法也。”先君之遗言今犹在耳。其遗书在椟,将复以遗诸子,有能受而行之,吾世其庶矣乎!

盖孔氏之所以教人者,始于洒扫,应对进退,及其安之,然后申之,以弦歌广之,以读书,曰:“道在是矣,仁者见之斯以为仁,智者见之斯以为智矣。颜、闵由是以得其德,予、赐由是以得其言,求、由由是以得其政,游、夏由是以得其文,皆因其才而成之。譬如农夫垦田,以植草木,小大长短,甘辛咸苦,皆其性也,吾无加损焉,能养而不伤耳。”

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学者必由读书。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   )古训,(   )有获。”而况余人(  

子路之于孔氏,有兼人之才而不安于学,尝谓孔子:“有民人社稷,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孔子非之,曰:“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智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凡学而不读书者,皆子路也。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

虽然,孔子尝语子贡矣,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欤?”曰:“然,非欤?”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一以贯之,非多学之所能致,则子路之不读书未可非邪?曰:非此之谓也。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以日益之学求日损之道,而后一以贯之者,可得而见也。

注释:傅说:商朝政治家。绞:言语伤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申之以弦歌             申:陈述说明

B其蔽也贼                  贼:偷窃

C手缉而校之                 缉:收集整理

D有兼人之才                 兼:超过

2.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傅说之诏其君,亦曰:“学( )古训,( )有获。”而况余人(

A.以                                   B.于          

C.于                                   D.于          

3.以下各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以孔子的教育思想为纲,表达了作者对教育及学习方法的诸多见解。

B苏氏父子都重视读书,作者提出了读书能够“内以治身,外以治人”的观点。

C作者以农夫种田依顺草木本性使其自由生长为喻,形象地说明了育人之道。

D孔子否定死读书而不思考的做法,他认为“一以贯之”是增长学问的力法。

4.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颜回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 公问 为好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A.(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B.(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C.(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D.(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5.把《藏书室记》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予幼师事先君,听其言,观其行事。(3分)

(2)如孔子犹养之以学而后盛,故古之知道者必由学(3分)

(3)信其所好,而不知古人之成败与所遇之可否,未有不为病者。(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________________,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①②④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D.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曾几何时,当阿旦、福尔曼、佛雷泽、约翰松、杜兰这五名美国昔日的拳坛霸王纵横江湖之时,他们的乖乖小女梳着小辫撒娇。如今,老拳王纷纷淡出江湖……

B.何先生西洋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那天,有很好的太阳,我们三个人,从头发到衣服都滴着水,除了身上的湿衣服以外 ,三人都两手空空,别无长物

D.盗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