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朱自清先生 冯 至 ①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朱自清先生

①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散文化、朴实,似乎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轻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路,而《雪朝》中的六个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②我最初遇见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他很少说话,只注重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好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至于经常见面,能以谈些文学上的问题时,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③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④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党同伐异,刻薄寡恩,在先生写的文字里读不到的。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你说得对!只是有些过分。”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他读了不少的书。”

⑤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轻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他最近出版的两部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也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⑥我们应该怎样呢?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⑦不幸他在中途死去。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⑧现在我假如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在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1.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边叙边评,层层深入,展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学者风度和战士风貌。

B、本文叙述笔墨如泼,热情地赞颂了朱自清先生脚踏实地的工作风格。

C、本文选用典型事例来介绍朱自清先生为人处事的特点,感情深沉真挚。

D、本文没有故作惊人之语,却生动又深刻地揭示了朱自清先生的可贵品质。

2.第1段说“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按照作者的看法,中国的新诗应该怎样发展?(3分)

3.第5段中“乡愿”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7段中“畏友”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从上下文看,对第6段中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呢?”联系全文,分条陈述(7分)

 

1.B 2.应该保持朴实的风格和人道主义的色彩 3.过于宽容,没有是非原则的人;能严厉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的朋友 4.①公平、没有偏见 ②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 ③公正或坚持原则 ④脚踏实地 (答3点即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笔墨如泼”分析不对。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在文中找出“那样”指代的内容,即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                略:掠夺、夺取。

2.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沛公旦日从百余来见项王 (骑qí,一人一马)    

B臣与将军力而攻秦(戮lù,用尽)

C范增数目项王 (数shuò,计数)

D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

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击沛公于坐

B不然,籍何至此               举所佩玉玦示之者三

C得复见将军                 因击沛公

D今者有小人                 佩玉玦以示者三

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C因击沛公于坐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查看答案

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小题。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2. 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各处室要认真拟定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没有任何理由地坚决完成任务。

B所谓的“双休日”不仅没有减轻师生的负担,反而给他们戴上了新的“紧箍咒”。

C由于这次考试试题不难,考试30分钟后,就有人陆续交卷离场了。

D“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辐射大量外泄,附近百姓处境如履薄冰,日本东电公司却说核辐射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抗议。

B.双汇河南分公司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生产火腿肠,却声称是绿色食品,这简直是掩耳盗铃,遭受巨大损失是咎由自取。

C.同学朝夕相处,难免出现矛盾。但矛盾产生后,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还是相互理解,宽容为怀,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D.每次欣赏李白的《蜀道难》,我都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瑰奇的想象而拍案叫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