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1.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            ”和“           ”的情况,所以要“      ”。(选用文段的词填空,3分)

2.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主意识的思想。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祜:福。

3.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4分)

 

1.(3分)卑逾尊,疏逾戚,慎 2.(3分)C 3.(4分)孟子认为勇有小勇和大勇之分。小勇指的是一个人逞凶的平常之勇,只能敌对一个人;大勇指的是当国家安全、百姓利益受到侵害之时挺身而出的理义之勇,它可以使百姓得到安生。 【解析】 1. 试题分析:选文一主要是说孟子的选拔人才的方法,考生解答本题时需要按照题干要求找到相关信息然后筛选出答案。由原文“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也就是孟子认为,国君选拔贤臣,如果是迫不得已的,将会使地位低的人超过地位高的人,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所以应慎重对待。由此可筛选出本题答案为“卑逾尊”,“疏逾戚”,“慎”。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2. 试题分析:“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有误,由原文“国人皆曰……然后察之……然后……”可知孟子认为先听问国人意见,再自己察看才能作出决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考生需要以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信息归纳概括。齐宣王说自己的好勇,孟子便说好勇也没有关系,只要不是好小勇就行了。于是便连带进行了关于大勇与小勇问题的阐述。小勇是“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匹夫之勇。这种匹夫之勇是一种血气之怒,动辄以性命相拼,而是以理义相斗。而大勇“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大勇安天下。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选文一) 孟子见到齐宣王说:“之所以叫‘故国’,不是有树木就是,而是指有世臣,大王没有可以信任的大臣。过去使用提拔的人,如今已被罢免而不知逃跑到那里去了。” 齐宣王说:根据什么识别他无用而舍弃他呢? 孟子说:“国君选拔贤臣,如果是迫不得已(而选用新臣),将会使地位低的人超过地位高的人,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贤能,还不成;大夫们也都说贤能,还不成;全国的人都说贤能,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贤能,然后再任用他。(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不行,不必听信;大夫们也都说不行,也不必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他不行,然后去考察他,证实他的确不行,然后才罢免他。(如果)左右亲信的人都说(某人)该杀,不必理睬;大夫们都说该杀,也不必理睬;全国的人都说该杀,然后去考察他,证明他的确该杀,然后才处死他。所以说,这是全国人判他死刑。——做到这些,才称得起是百姓的父母。” (选文二) 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不要喜好这样的匹夫之勇!《诗经》说:‘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把侵略莒国的敌军阻挡,增添了周国的吉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尚书》说:‘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和师表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老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来负责,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耻。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宴毕驾回许都众人各自归歇云长问玄德曰:“操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何止我?” 玄德曰:“投鼠忌器。操与帝相离只一马头,其心腹之人,周回拥侍;吾弟若逞一时之怒,轻有举动,倘事不成,有伤天子,罪反坐我等矣。”

云长所说的“欺君罔上”指什么事?请简述。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阅读(15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东汉末年,为抵抗黄巾军,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刘备、张飞、关羽在看招兵榜文时相识,并于张飞庄后的桃园结为兄弟。

B 吕布出去后,曹操即欲拔刀刺之,惧卓力大,未敢轻动。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急掣宝刀要刺,不想被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曹操故推献刀。

C 为了除掉董卓,司徒王允巧使连环计,他将董卓请到家中,把貂蝉作为歌伎献给董卓。几天后,又把貂蝉作为义女许给吕布为妾。之后把貂蝉送到董卓府中,让董卓和吕布为争夺貂蝉而发生冲突。

D华雄一连杀了曹操联军好几个大将,关羽请战,袁术因关羽只是马弓手反对,袁绍也担心被敌人耻笑,但曹操却不以为然,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

E孙策在朱治等人的建议下,以传国玉玺为质当,向袁术借兵马去夺江东。在进兵江东的过程中,孙策酣斗太史慈,挟死于糜,喝死樊能,大战严白虎,同时,他得到周瑜、张昭等人才,从此,孙氏家族雄踞江东。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讨伐张绣行军途中,曹操所乘的马被田中惊起的鸠惊吓,窜入麦中,践坏一大片麦田,曹操掣剑欲自刎,郭嘉以“法不加于尊”劝之,曹操乃割发代首,传示三军。

B.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承设计除掉曹操,因吉平下毒害曹操之事败露,招供出董承,致使董承、董贵妃等七百人被处死。

C 孔融被黄巾余党攻击,太史慈主动替孔融前往平原请刘备前来解围。刘备来到徐州,曹操又因为后方被吕布袭击,因而撤兵。陶谦有意把徐州让给刘备,被刘备婉言谢绝。

D 许攸劝袁绍夜袭官渡,袁绍不听,并怒斥之。于是许攸夜投曹操。曹操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根据许攸的计谋,夜袭袁军乌巢粮屯,大获全胜。

E官渡之战结束后,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袁绍暗通之书,左右建议曹操逐一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命人全烧,不再问此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

望远行 李 璟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注] 二毛,指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3分)

2.“黄金窗下忽然惊”一句中“惊”字蕴含了哪些情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 遭闵凶(早时)            形影相(安慰)

B兄弟(没有)           奉圣朝(及)

C 则刘病日(更加)         臣洗马(授予官职)

D告诉不许(申诉)          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舅夺母                    《齐谐》者,怪者也

B蒙国恩                    程氏妹丧于武昌

C 犹蒙育                   不名节

D 外无功强近之亲           帝乡不可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内无应门五尺僮           二虫又何知

B微贱                   去六月息者也

C星火                   俨骖騑上路

D 臣少仕伪朝               彼奚适也

4.下列加点字与“臣具以表闻”中“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雄州列                   而一国者

B 蛟起凤                   窜梁鸿于海曲

C.眄庭柯以颜               宾主尽东南之

D 亲戚之情话               吴会于云间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几件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

B. 第二段叙述朝廷对自己多次征召。如果说第一段侧重于表现祖孙情,第二段则推进到君臣之义上,从而引出既要尽孝,又要尽忠的两难状况。

C.作者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有骈文的整丽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不见斧凿痕迹。

D.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6.将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3分)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云无心以出岫,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知来者之可追。        

(3)善万物之得时,                     。 

(4)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5)                  彩彻区明。

(6)渔舟唱晚,                       

(7)雁阵惊寒,                       

(8)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报养刘之日短也。(李密《陈情表》)

(9) 但以刘日薄西山,                           ,朝不虑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